天天看點

光器件行業2023:AI引爆技術變革,市值翻倍屢見不鮮

光器件行業2023:AI引爆技術變革,市值翻倍屢見不鮮

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無疑是2023年的最熱話題之一,與AI相關的産業鍊都享受到了紅利。英偉達的GPU一卡難求,看似“不起眼”的光器件和子產品行業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股價瘋漲,市值飙升。

過去這一年,根據光通信行業知名市場機構LightCounting多次表示,2023年這一市場整體是下行趨勢,主要是需求不足,庫存高企,不過全球範圍掀起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點燃了400G、800G等高速子產品的需求,讓市場趨于平穩。

AI之外,我們也看到了過去這一年,大陸光器件、子產品、晶片等廠商在持續獲得市場佔有率的同時,綜合實力也在不斷增強。這一年,光器件行業延續多年的并購整合,資本運作仍在持續,呈現“有人回歸,有人離場”的态勢。

光器件行業2023:AI引爆技術變革,市值翻倍屢見不鮮

AI引爆技術變革

人工智能大模型最直覺是帶來了對算力的澎湃需求,資料中心流量進一步更新,客戶對通路算力中心尤其是智算中心的需求更高了,要求網絡具備更高吞吐量、更低延遲時間、更确定性等能力。

光器件行業2023:AI引爆技術變革,市值翻倍屢見不鮮

光子產品作為資料中心網絡中的關鍵橋梁,在人工智能時代實作了100G-400G-800G三級跳躍,800G成為寵兒。國内頭部光子產品廠商中,旭創科技憑借800G産品的良好訂單和市場佔有率,成為為數不多淨利潤增長的廠商,另一個龍頭Coherent也是受益于800G,實作業績增長。

對于2024年的市場,LightCounting認為将主要集中在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基礎設施上,這些産品的需求增長預計将遠遠超過傳統電信和企業網絡等其他領域的需求。光器件和子產品市場的大部分增長将來自800G光子產品的銷售。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未來更大帶寬、更高算力的GPU需求,已經有AI廠商明确提出1.6T的需求。而到了1.6T之後,采用可插拔、CPO、LPO一直是業界熱議的話題,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光子產品高速率、高內建、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

最近幾年對于可插拔還是CPO的讨論已經有很多,在主流裝置商、網際網路廠商、光子產品廠商的推動下,CPO光電合封技術成為熱點,OIF等标準化組織也在積極推進CPO光子產品技術标準。當然,這一複雜的技術什麼時候規模商用,是否帶來直接收益,業界還有不同的看法。

面對這一争議,從2023年OFC開始,LPO“線性直驅”成為新勢力。據了解,LPO仍使用傳統光子產品封裝,DSP被放在裝置側,非線性信号處理由裝置實作,子產品隻處理線性信号,進而降低光子產品功耗和成本。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的光器件和子產品供應商逐漸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份額。從在太網光子產品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到FTTx和無線前傳等較小細分市場幾乎都是中國供應商。LightCounting指出,多非中國供應商相繼退出光子產品市場,因為他們無法與中國供應商競争。

光器件行業2023:AI引爆技術變革,市值翻倍屢見不鮮

從LightCounting公布的最新版2022年全球光子產品TOP10榜單顯示,旭創科技、華為、光迅科技、海信寬帶、新易盛、華工正源、索爾思光電,一共7家中國供應商入圍,海外僅剩3家在榜單上。值得一提的是,索爾思光電大部分股權已被中國公司收購,可以歸類為中國光子產品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一年,大陸光器件和子產品行業市場越做越大的同時,技術水準也在同步實作躍升。在由CIOE和C114聯合舉辦的“光晶片與高端器件技術研讨會”上,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張磊介紹,在核心光電子晶片方面,不管是傳統的化合物半導體還是新型的矽光,大陸與國際上都沒有明顯的差别。

作為國内技術成熟的國産雷射器廠商,源傑半導體已經實作25G雷射器晶片系列産品的大批量供貨,50G産品也已經實作小批量發貨,100G産品也在處于客戶測試階段。另外,光庫科技也具備了開發800Gbps及以上速率铌酸锂調制器晶片能力。

要知道,在《中國光電子器件産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編制時,大陸的高速産品以10G為主,進步明顯。相信在《中國光電子器件産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23-2027年)》的指導下,會有更大的技術突破。

市值翻倍屢見不鮮

AI浪潮下,算力需求飙升,也讓資本市場的算力股、光器件和子產品股飙升了一把。C114統計了一下國内主要的幾個光器件和子產品上市公司的市值情況,最多的市值翻了6倍,股價翻了接近7倍。

從2023年1月3日到12月29日,中際旭創收盤市值從226億到903億,6月20日股價170元,市值達到1366億,股價翻了6.5倍;光迅科技市值從127億到226億;華工科技市值從170億到299億;新易盛市值從124億到350億;華工科技市值從170億到299億;劍橋科技市值從31.5億到101億,6月20日市值達到211億,股價翻了接近7倍;光晶片企業源傑科技市值從76.8億到125.6億……

或許是在這一輪近似“狂飙”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或大或小的收購屢見不鮮,還有很多跨界企業也想分一杯羹,也有企業見好就收,想要聚焦而退場的。

最值得關注的是,Lumentum将以7.5億美元收購雲晖科技,以回歸光子產品市場,因為在2019年的時候,Lumentum将數通光子產品業務出售給劍橋科技。收購雲晖科技正式瞄準人工智能拐點,擴大在數通領域的市場機會。據了解,雲晖科技的大部分收入來自400G、800G光子產品。

另外,或許也是看到了人工智能市場的機會,美國光器件廠商AOI決定終止出售自己的光子產品業務。據悉,AOI是微軟的光子產品供應商之一,直接受益于微軟對AI大模型的投資。

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主要從事鋁合金材料的豪美新材表示将向索爾思光電投資4000萬美元,看好的正是光子產品領域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不久之後,地産公司萬通發展也發公告指出,拟購買索爾思光電不低于51%的控股權。當然這些跨界投資也受到了證監會的關注。

不過,也有放棄這一塊業務,英特爾表示将可插拔光子產品業務剝離,由Jabil(捷普)接管。但英特爾仍保留了SiP晶片設計和制造能力。LightCounting認為,英特爾計劃繼續開發CPO,用于伺服器到交換機甚至晶片到晶片的互連,這才是英特爾進軍矽光子技術的真正長期戰略。

回首2023年,光器件和子產品行業在AI的驅動下好不熱鬧,國内廠商也受益于這一輪周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展望2024年,AI大模型仍是光器件和子產品的主要市場機遇,國内廠商要做的是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加快光器件和子產品,特别是光晶片技術創新,而不是股價、市值的多少。

C114通信網 水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