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惡心穿搭,年輕人的假期舒适區

作者:虎嗅APP
惡心穿搭,年輕人的假期舒适區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小遙,編輯:原野,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穿得惡心”

珊瑚絨睡褲或繡着大花的棉褲外穿,套住褲腿的棉襪搭配一雙露腳面的高跟鞋或長筒靴;在長睡衣外穿上短羽絨服,與棉洞洞鞋或棉拖鞋一同出場;把一件件能穿上的衣服都套在身上,以至于外套裡面是連帽衛衣,衛衣裡面是針織外套,針織外套裡面是毛衣,毛衣裡面是打底衫,而下半身則是裙子裡面是睡褲,睡褲裡面是秋褲……

假期的社交平台上,年輕人們紛紛展示着自己“臃腫”的身姿,與驚人的穿搭。

評論區裡,有人調侃式地安慰:“拜托,這可是奇迹暖暖高分穿搭”,但更加貼切的顯然還是這條評論:“有一種把遊戲裡的免費皮膚都穿上了的感覺”。

這場聚齊了混搭、疊穿等穿衣技巧的“視覺盛宴”,叫做冬天,準确地說,是大學生回村以後的冬天。

與在校時的精緻不同,寒假返鄉後,大學生們利用棉服、睡衣、圍巾、頭巾、高跟鞋等道具發揮出了驚人的穿搭功力——他們看上去要麼比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更像中老年人,要麼與流浪漢基本沒有差別,要麼仿佛生活在二十年前的小縣城,土到了極緻。

無論是親媽、朋友,還是村口的大娘,以及素不相識的網友,看到這些都吸了一口冷氣,一緻評價為:“穿得好惡心”。

這種“惡心感”,大概源于因為穿了太多衣物而膨脹的身體,與沒有特别“武裝”的部位之間産生的反差,比如龐大的身軀下是一雙纖細的腳脖,以及由于不注重搭配和美感帶來的混亂,比如短裙下穿棉褲,小熊帽子搭配豹紋棉服、紅襪子配皮鞋。

惡心穿搭,年輕人的假期舒适區

可以說,此刻,一些從未想象過的畫面,線上下或線上展現在了每一個人面前。

當然,除了回村的大學生之外,也有不服輸的打勞工加入這場“比誰穿得更惡心”的潮流中。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廣大打勞工的穿着雖然同樣随意,主打一個手邊有什麼就穿什麼,但最終效果與大學生相比還是少了一絲視覺上的沖擊:他們不會理直氣壯地穿全套睡衣出門,頂多是用顔色俗氣、沒有版型可言的多口袋棉服搭配灰色運動褲,以及一雙許久沒有刷過的鞋,再戴上帽子、一次性口罩和圍巾,隻露出眼睛,看上去似乎隻是一個沒有那麼時尚的普通人,而能夠展現出不尋常的精神狀态的,大概隻有那随手盤起、比剛睡醒還要淩亂的頭發,和露腳面鞋子下各式顔色與圖案的棉襪。

惡心穿搭,年輕人的假期舒适區

當然,提到穿得惡心,不得不提讓這個說法廣為人知的來源:一位名叫“AAA豬飼料批發朱姐”的部落客在2023年9月初分享自己近年來的工作經曆時,提到了曾經因工作的茶樓冬天不給開暖氣和空調,她隻好在紅色的工作制服下穿肉色絨褲和加絨闆鞋上班,是以被老闆娘罵穿得惡心。

而曾經因為這個梗開懷大笑的網友們,現在也“了解、成為、超越”,在“穿得惡心”的路上一去不複返。

二、“工傷”

在打勞工曬出自己上班的惡心穿搭的視訊下,總會出現這樣一條高贊評論:“以前:這個衣服醜,不穿了;現在:這個衣服醜,留着上班穿”。而與之相呼應的,是打勞工曬出的黝黑的袖口,“即使打鐵了都不想洗”。可見對于上班時的形象,打勞工是有多麼不在意。

而在相關内容的評論中,有人提到,自己現在上班連臉都懶得洗,起床後用毛巾或洗臉巾擦一下眼睛,再刷個牙,就直接出門了;還有人提到自己懶得背包,幹脆拿奶茶包裝袋或外賣袋裝上充電器等需要的物品上下班。

而這股穿得惡心的風也吹到了實習生身上。

具體表現為:起球毛衣+條紋闊腿褲+已經老舊泛黃的運動鞋,粉色衛衣+米色外套+棕色西裝褲,高領大黑棉襖+緊身牛仔褲+黃不拉幾的棉鞋等等。

小紅書上,有人直言:“在學校不穿的衣服都在公司穿了,感謝實習讓我能繼續有機會穿這些惡心的衣服”。

除此之外,他們也出現了與正式員工類似的“症狀”——逐漸懶得打扮自己。

“一件襖子穿一周,不爛不換”“實習第一天:梳頭、紮頭發、抹口紅;第二天:梳頭、到電梯門口紮頭發、抹口紅;第三天:梳頭、在電梯裡面紮頭發;第四天:梳頭、到工位紮頭發并且吃早餐;第五天:洗臉。”

究其原因,大概是上班這個“萬惡之源”。

衆所周知,哪怕上班一天,都會讓人沾染上“班味兒”,這是一種能夠讓人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對世界的熱愛的物質,看不見、摸不着,但在無形中影響了無數人。

沾染“班味兒”最主要的症狀是疲憊,因為上班對人的精力消耗太大了。

2023年下半年,關于“上班耗盡了打勞工的‘文化體力’,讓他們隻能看得下各種‘文化垃圾’”的讨論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與同感。

上班對文化體力的削弱,最好的诠釋是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的男主山音麥。他本是熱愛文學、漫畫、電影的文藝青年,也是以與有着相同愛好的女主在一起,但大學畢業後,出于生存壓力與雙方父母的想法,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繪畫的夢想,找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的強度很大,他沒有時間去和女友看電影,也讀不進去書,隻能玩手遊,時隔許久走進書店,關注的也從文藝作品變成了一本本成功學書籍。最終,二人漸行漸遠,他與女友的愛情走到了盡頭。

許多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會看文學名著,現在隻會刷抖音”“我上學的時候能看很多書,現在已經不行了,我連長視訊都沒耐心”……

“沒有人能在長時間的機械勞動下保持理性的思考”,于是不用動腦的手遊、爽文、狗血電視劇、短視訊取代了需要專注與思考的網遊、嚴肅文學、有深度的電視劇和電影,成為下班後的消遣。

惡心穿搭,也被年輕人甩鍋給上班。不僅是文化體力,打勞工其他方面的各種體力都在下降,對于上班以外的其他事,隻能應付了事。

這是一種“工傷”。

三、舒适區

同樣是惡心穿搭,在城市的打勞工與回老家的大學生的氣質截然不同。

如果說打勞工的身上散發出的是生無可戀的氣息,後者則将這一風格穿出自信、穿出風采。

不同于打勞工簡單地對着鏡頭、用字幕介紹穿搭,他們會擺出各種姿勢,興緻勃勃地展示每一個細節和用意。

他們還特意為不同場景和要求搭配了不同款式的惡心穿搭:坐着唠嗑、躺床上刷抖音時,穿花棉襖、大棉褲、紅襪子,休閑且暖和;做家務時,就穿上圍裙和棉馬甲,戴上橡膠手套,主打一個實用;到室外幹活,則需要戴上帽子和手套,并搭配一身深色棉襖與棉褲,輕便的同時兼顧耐髒耐磨;而如果需要出門買東西,那打扮成父母甚至奶奶輩的樣子就十分有必要了——保證自己不會被宰,甚至還能講到最低價,這通常需要中老年針織帽、紅手套、鮮豔的棉服和繡着花的棉褲等道具出場。

這一身身狂放不羁的穿搭,讓父母和爺爺奶奶在對比之下都變得年輕、時髦了許多。

當然,這也換來了父母因嫌棄或害怕丢人而不願與之一同出門見人的結果,正如網友調侃的情形:“鄰居阿姨:這你閨女呐?你媽媽:表的。鄰居阿姨:閨女還有表的?你媽媽:再說就是你的”。但面對這些對于自己穿搭的議論與質疑,他們很堅定地認為:“是你不懂”。

寒冷的冬天,熟悉的老家,一套套保暖且樸素的穿搭,是他們的舒适區。

雖然總能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有人逃離原生家庭的故事,但對于許多人來說,家還是一個可以放松的地方。回到家裡,即使也會幫忙做事,但吃現成的飯菜、睡到自然醒、鮮少出門、躺在床上刷手機依然是大多數人的日常,是以在穿着上,隻需保持舒适。

而老家,也意味着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人。是以即使出門,也不必打扮得光鮮亮麗:一方面,大家對彼此的性格和經曆都比較了解,很少再根據外表來判斷他人,即使穿得惡心,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形象是以一落千丈;另一方面,惡心穿搭雖然觀感不佳,卻是一定程度上的融入——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大家的穿着會不自覺地靠向同一水準。

比如各省的“省服”:川渝地區的紅色圍裙、廣東的短袖短褲人字拖、山東的軍大衣……

這些省服中,最出名的莫過于湖南省省服——厚厚的棉家居服,有時還有一雙套袖。之是以能做到網際網路上人盡皆知,是因為“普及”程度實在太高——每到冬天,湖南大部分地區的大街小巷充滿了穿着這套穿搭的人。無論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出門,這套穿搭都是湖南人民的首選,他們表示:“穿這套服裝可以進入任何你能去的場所”。

惡心穿搭,年輕人的假期舒适區

如果說各省的省服是順應了當地人在冬天的各種需求而形成的,那麼惡心穿搭則是年輕人在滿足舒适、保暖等需求的基礎上更加個性化地打造出來的結果,穿上後即可無懼他人目光、盡情享受生活。

怎麼不算是一種舒适區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小遙,編輯:原野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