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攤面積真應該取消嗎?未來房地産商,會不會服務縮水呢?

作者:勻楓财經論道

在最近讨論房屋公攤面積合理性問題時,清華教授尹稚講““不是說我把公攤面積弄下來了,我這個房價就能降下來,這是一個挺天真的想法。”從字面看,好像表達的意思是對的,但其實這位教授看來脫離生活太久了,去除公攤,群眾是要讓房價降下來嗎?群眾要的是淨套内面積,而不是含含糊糊的所謂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真應該取消嗎?未來房地産商,會不會服務縮水呢?

就跟大家去買東西的時候,是要求将東西放在秤上稱好付錢,然後再套上包裝傳遞給顧客。哪個群眾願意讓商品先包裝好,而且還不知道包裝有多重,然後上秤稱付錢?群眾需要的是明明白白的消費,而不是迷迷糊糊的被套進去了。

建築面積與套内面積之間的差額,就被稱之為公攤面積。但是這個公攤面積如何計算出來的?到現在沒有一個買房的人,能夠明明白白的知道計算過程。這就是買房過程中的房地産商玩的最大花招。其實看國外那些成熟經濟體國家,在出售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時,房産證上寫的那可是清清楚楚的套内面積,哪一個會寫建築面積呢?

我們買房為何房産證上是建築面積?這個原因,德先生在之前已經談過,這就是南邊那個李姓的首富開發商搞的一個小花招。但是後來,被大陸的本土開發商學的有模有樣,因為通過這樣的混淆轉換,買房人付出去的錢是多是少,無法弄清楚了。自然開發商可以渾水摸魚,撈到好處了。

公攤面積真應該取消嗎?未來房地産商,會不會服務縮水呢?

理清一個法律概念,取消公攤面積并不意味着那些公共面積就不是業主的。雖然房産證上隻登載了套内面積,但是整個小區也仍然是由業主所有,一般從法律意義上就是歸業主委員會代為持有,整個公共面積由業主委員會委托物業管理進行養護,公共面積仍然歸全體業主一起使用。

千萬不要認為取消了公攤面積,變成了套内面積,那些公共面積就變成開發商了,這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但是群眾又擔心,取消公攤面積計算後,開發商會不會服務縮水?那些應該有的配套設施都沒有了呢?

确實,有可能出現除了必要的公共設施和服務之外,剩餘的那些增值服務開發商可能會省,但這對于開發商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如果省掉了,服務縮水了,那麼樓盤的品質有可能下降,那麼其賣房定價就不能像以前那麼高了。成本的降低有可能也拉低了售樓價格,開發商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公攤面積真應該取消嗎?未來房地産商,會不會服務縮水呢?

在過去,有可能開發商會大大的鑽空子,但是到現在基本上這個空子很難鑽了。因為我們對于房地産的監管,成熟度越來越高了,精細度也越來越細了,如果他們鑽的空子,後來可能要受到嚴懲。對于開發商來說真的是得不償失。

取消公攤,最多最多也就是将所謂過去開發商提出的增值服務一些内容,可能未來就不會提出來了。但是必要的公共服務内容開發商如果不提供他就無法通過驗收,他就無法售房。例如消防通道的寬窄,例如水壓泵房的建設等等。是以維持一個樓盤必要的公共服務,開發商必須得有,而且未來取消公攤之後,開發商也無法将這部分公共服務算進成本,讓購房人買單了。

其實在取消公攤面積之後,隻算套内面積,物業管理其實也更容易做了。業主委員會完全可以通過物業管理的建設,将小區需要的增值服務搞起來,為什麼一定需要開發商來搞呢?而且公共面積與套内面積進行區分,也明确了物業管理的有效範圍。賬越是算在明面,其實有可能物業管理就會做的越好,群眾越滿意。

德先生反複強調過,公攤面積和預售房制度,是大陸未來房地産想長久穩定發展,必須要直面的兩大問題。取消預售房制度,改為現房銷售。取消公攤面積計算,改為套内面積登記房産證。才能保證未來房地産行業走得更好更遠。取消公攤,以套内面積售房,就是未來努力的好方向。

公攤面積真應該取消嗎?未來房地産商,會不會服務縮水呢?

#頭條講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