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作者:抽屜電影

作為2023年開年爆款電視劇,《狂飙》的走紅似乎給國産電視劇樹立了一個标杆,今後的國産電視劇應該怎麼拍?演員應該怎麼選?故事應該怎麼設定等等,這些問題,《狂飙》都給出了一個答案。甚至于連劇中的人物都被觀衆們予以了一種肯定,一切的一切都獲得了觀衆們比較廣泛的認同,其中就有對于兩個角色安欣和高啟強的好壞之分。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觀衆們大部分是比較喜歡高啟強的,是以,在這個問題之下,對于高啟強喜歡的觀衆占據了大多數,然而我們對于高啟強有着廣泛認同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做一些事情,比如說從劇中走出來,走在現實大街上,回頭再去看這部劇,這個時候,我們是需要安欣還是高啟強。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觀衆們認同高啟強,無非是認同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在當代的很多影視劇作中都免不了,那就是爽文思維,人們總喜歡給一個曆經磨難的人幹一番大事業的機會,其實就等同于讓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有朝一日成為主宰一方的人,試想一下,近二十多年來,大多數被熱捧的影視劇做,無一例外都有這樣一個小人物逆襲的故事。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高啟強最後成為高總,高伯還是遵從的這樣的一種套路。一個原本老老實實賣魚的人,最終成長為盤據一方的黑幫大佬,這樣的劇情基本上俘獲了太多的觀衆。是以,很多人對于高啟強是認同的也無可厚非。但是,高啟強是一個角色,而這個角色所代表的集團并不會在現實中因為我們的認同而對于普通人有所垂憐,這才是現象背後的本質。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是喜歡将自己帶入到一個全能視角,因為我們是縱觀全局的人,是以才會對于高啟強有所同情,也因為我們是在看電視劇,是以,對于高啟強這個角色的認同就會變成對于他的同情,然而我們要從電視劇中走出來,從這樣一個全能的視角中走出來,我們要認識自己的身份,要認識自己的現狀,我們還會對犯罪分子有所同情嗎?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大家喜歡高啟強是因為覺得高啟強活生生,而安欣似乎是有點假。但是大家負責任的想一想,如果安欣是假的,那麼我們當代的社會穩定從何而來?我們可以從父母口中,從各種各樣的影視記錄資料中看到八九十年代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對比一下今天,這種穩定安全的局面正是因為有安欣這樣的好警察占據了大多數才有的我們的安定的生活。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我們覺得安欣假,但是我們卻無法忽視當今社會的穩定安全正是千百個安欣所帶來的。很多人都覺得安欣不真實,如果安欣真的像大家所想的那樣不真實,那麼當今社會就不會這麼穩定安全。試想一下,一個被高啟強操控的社會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你自己是不是一個手握重權,可以讓高啟強在你退休之後把你安排進養老院的人?你不是,你隻是一個小老百姓,而你這個小老百姓隻有安欣這群人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守護,指望着高啟強給你公平,想多了。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為什麼高啟強會得到認同,而安欣得到的卻是負評,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編劇在設定人物的時候的一種可以引發共鳴的設定。回想一下之前的勝天半子祁同偉,再對比一下本劇中的高啟強,我們可以看到在反派的設定方面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慣例,那就是反派都是有血有肉的,反而是正派的角色卻日漸趨于扁平化,我們的編劇作為創作者對于這樣的現狀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優化方式,是以,最終導緻一部劇或者一部影片中的反派往往會得到觀衆的普遍認同。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但高啟強畢竟是一個虛拟的角色,而現實中,如果你我的身邊有這樣一個角色的話,那麼我們周圍的環境一定是不安定的,且群眾們的安全得不到任何的保證。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李青和李順,你是種子公司被逼着捐血的老闆等等,哪怕你是譚思研你是陸寒李響又能怎樣?這已經是普通人的天花闆了,他們的結局好嗎?

《狂飙》爽完了,别忘了“安欣”

我們今天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穩定安全的社會當中,正因為大部分保衛者是安欣而不是高啟強,我們可以對高啟強這個角色做肯定,這個角色确實在張頌文的演繹之下非常出彩,但是當我們從電視劇中走出來的時候,别忘了那些在你我身邊默默守衛着我們的安欣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的安定。《狂飙》是一部好劇,高啟強是一個非常立體的角色,但即使是非常扁平,安欣這樣的保衛者也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因為他才是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他才是保護大家的人。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