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劉德華:不擔心被時代抛棄,學着和10後女兒溝通

專訪劉德華:不擔心被時代抛棄,學着和10後女兒溝通

專訪劉德華:不擔心被時代抛棄,學着和10後女兒溝通

勤勉認真,有情有義,以及永不歸順。

《紅毯先生》的主角叫劉偉馳,劉德華的劉,梁朝偉的偉,周星馳的馳。

三個人撐起幾代人的港片回憶,那回憶如電影開場的紅毯,濃烈又綿長,延伸至時光極遠之處。

從紅毯起始走來,一路盡是熟悉光影:旺角的夜風,廟街的煙火,銅鑼灣的刀光劍影,中環樓頂的舉槍對望……那些光影是時代的繁花,亦是錨點。

光影之外,有人逝去,有人遠遁,有人樓起樓塌,有人隐入塵埃,而長紅者,唯有劉德華。

千禧年雜志報道他,還能列出資料:16年間史無前例獲得292個樂壇獎項,平均每年18個獎。

而今再訪,各類獎項已難以足列,甚至得獎數本身也成吉尼斯世界紀錄。最直覺資料,是香港問卷調查希望誰當特首,32%選了劉德華。

他是天王,他是影帝,他是不老偶像,他是香港精神,最後,他成為極高之處的符号。

以至于2012年綜藝街訪時,還有市民向他提問,“你到底睡不睡覺?”“你平時吃飯嗎?”

連相識多年的許鞍華,拍《桃姐》前也猶豫問他,“你能穿這件衣服嗎,你頭發能剪成這樣子嗎?你能不化妝嗎?”

四十二年的珠光寶氣,遮得臉上光影流離,足以讓面目模糊。天下無人不識君,然而真正懂他的人并不多。

最常見誤區就是隻看到他偶像級的容顔,卻忽略他在世相中凝練的演技。

1982年,他拍《投奔怒海》,導演機場等他,第一眼就滿意,“長得很帥,很酷很鎮定”。

少為人知的是,他能拍是因周潤發推薦,而發哥看重他,是因他當群演認真,背詞勤奮,崴腳也要堅持全程。

拍《鹿鼎記》時,他被無線雪藏,從韋小寶降為配角康熙。他查清史,看肖像,發現皇帝永不會端坐,獨創側坐坐姿。

他一路琢磨着演下去,從英雄演到反英雄,最後草根氣,江湖氣,枭雄氣沉積一身。

拍《天若有情》時,他還在意發型,與杜琪峰争執。而此後數十年,他是香港電影裡剃頭最多的演員。

九十年代,他曾一年接十幾部電影:

那個時候大家當我是個偶像,不會留意我的演技,關注的隻是我的外形,耍耍帥就可以了。我那個時候就知道要多接戲,才可以讓大家有機會知道我的演技。

拍《龍在邊緣》時,他一個眼神就能震懾全場;拍《無間道》時,他已沉迷是我非我的思辨;馮小剛拍《集結号》,他一度提出出演谷子地。

他戲路已極寬,氣息已内斂,陳可辛說他從沒想過一個香港演員能演好大陸人,杜琪峰則說,“以前你怎麼看他都是劉德華,現在他會演戲”。

2014年,53歲的劉德華,在電影《失孤》裡,演一個騎摩托尋子的農民工。

他用锉刀磨壞十個指甲,三個月不換戲服,出門和吳君如吃飯,依舊穿戲裡的破運動鞋。吳君驚詫“你何至于此?”。

開拍前,劉德華觀察那些在烈日下讨生活的人,觀察生活的風霜痕迹。

他穿着一個土背心,在沙灘上坐着曬了7天,留下烈日灼痕。

沉浮數十年,港星印象早已固化,周星馳天才孤寂,梁朝偉内斂溫和,劉青雲挂滿人間煙火,以至記者将他認作“市民劉先生”。

劉德華的印象,則等同“楷模”。他愛國敬業,行事穩重,從無绯聞,入選過“世界十大青年”。

有記者在春晚背景遇見一身唐裝的他,“他站在那裡,就最中國”。

二十年來,香港經濟幾經波蕩,政府宣傳片和公益廣告中,出現最多還是站得筆直的劉德華,“他是精神寄托,港人看見他就安心”。

這是人們熟識的高處的他,而廟堂之下,他其實很江湖。

他出身大山之中,長大在貧民區,為片場送過外賣,給手套廠打過工,踏入演藝圈後,所接角色寫滿甲乙丙丁,片場即江湖。

曆盡炎涼後,他有恩必報,價值觀帶着江湖水氣:對錯交給法律,朋友求助就要全力支撐。

他被TVB雪藏時,洪金寶曾伸援手。日後洪金寶說,年輕時幫過許多人,但紅了後“随叫随到”的隻有劉德華。

王晶找他拍《未來警察》,他劇本沒看就同意,被網友群嘲“劉德華大戰皮皮蝦”。

他依然為王晶說話“我就是從拍你們說的爛片中走出來的,王晶為電影付出了所有”。

當年《投奔怒海》的導演許鞍華,籌拍《桃姐》,沒刺激情節,沒流量明星,無人願投資。

劉德華投資并主演,“虧就虧咯,虧也隻是虧我的片酬。”

他的江湖有情有義。李克勤收入慘淡,想開演唱會,他立即寫支票寄他;馮德倫拍《俠盜聯盟》,被男主放鴿子一夜白頭,他急調檔期江湖救急。

張衛健投資不善,瀕臨破産,劉德華借錢幫他。張感激不盡,劉德華隻揮揮手,“學到就要教人,賺到就要給人嘛。”

那些情義貫穿了漫長的時間。柯受良過世多年,小兒子執導電影,他仍特别出演站台;藍潔瑛落魄街頭,出資相助的隻有劉德華。

許多細節被人記了許久。他和新人參加釋出會,合影特意站在邊上,“這樣你們就不會被記者裁掉”;演唱會現場他少有發火跳下台,隻因小女孩被記者推到。

2017年他全國巡演,第一站設在偏遠的呼和浩特,隻因歌迷寫信“我家在呼和浩特,我太窮了,估計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走出家鄉看一場你的演唱會了。”

他行事帶着傳統的俠風,作家蔡崇達用“鄉紳”來形容:

“他身上有很多儒家的,很從容、安穩、雅緻的東西。若是見到社會失序,好人落難,他會有一種鄉紳的痛心。”

在香港電影圈,劉德華是“被借最多”的人。年輕導演遇創作瓶頸,或投資不夠,都會找他去聊。

2005年,46歲的劉德華推出“亞洲新星導”計劃,給新人甯浩300萬,助其拍出成名作《瘋狂的石頭》。

情義自此傳承,甯浩效仿劉德華,推出“壞猴子計劃”,幫路陽拍《繡春刀2》,幫文牧野拍《我不是藥神》,幫申奧拍《孤注一擲》。

拍《瘋狂的石頭》時,甯浩便為劉德華設計角色,但未能如願,此後一直期盼合作,珍視又猶豫,“感覺他是天上的人”。

直至這次拍《紅毯先生》,甯浩飛去珠海見劉德華,一拍即合。甯浩說,這是一個特别的故事,劉德華來演最适合。

電影中,甯浩讓國民偶像跌落塵埃,将大明星拍成了小人物。天王遊走江湖之間,盡是真實魅影。

有關劉德華回憶中,最常出現的詞是“親和”,采訪過他記者最多的評價是“周到”。

無論是拍攝現場還是采訪現場,他都溫和謙遜,禮數周到,關照在場的每一個人。

某次排演,有女群演摔倒,因身材較胖,跌相狼狽,現場笑得前仰後合,有女星笑到跳腳,唯有劉德華走去扶起,并俯耳相慰。

也正因為親和,人們常會忽略他的叛逆。他骨子裡其實寫滿倔強,最不願妥協的就是時間。

他極少言及年齡,采訪曾說,“我比誰都年輕,心理年齡隻有30歲”,說完改口,“隻有30的一半,我必須永遠年輕”。

他抵抗時間的秘訣,是思想要一直保持新鮮,少了好奇心,就真的容易變老。

他以極強的自律追逐潮流。年輕時他曾一天隻睡一小時,通宵拍戲,别人困倦,他仍壓腿拉筋,綽号“劉鐵人”。

中年後,他白天拍廣告,夜晚拍電影,收工飛回香港,飛機上還能寫歌詞。他習慣邊開會邊吃飯,一杯咖啡一份鳳梨包,不浪費一分一秒。

他以自我方式對抗時光侵蝕。43歲時,他在港台年輕人最喜歡的偶像調查中,擊敗周傑倫排名第一,張學友去他演唱會真情流露:

我記得年輕時,經常想停下來休息一下,可是望一望前面的劉德華,正在拼命做,打開電視會見到他,去到哪裡都會碰到他。今日的後輩要在圈中立足,必須要先看看華仔。

勤勉自律已成人生信條,以至于在流量明星的時代,他會困惑發問:守時難道不是本分麼?認真背台詞難道不是基本功麼?

他從不擔心被年輕一代抛棄,一直保持和年輕人溝通,最新溝通對象是2012年出生的女兒,10後。

他說,年輕一代也需聽過來人的經驗,笑稱“畢竟我們也曾是年代的尖端人物”。

時代激流如箭,他沉默行舟,同樣的倔強也藏在電影《紅毯先生》中。

片中的劉偉馳,睡覺要在睡眠艙之中。艙中黑暗寂靜,恍然驚醒,世界已面目全非。

短視訊要喊666,和粉絲打招呼要喊老鐵,汽車隻有一個logo就可宣傳,網絡輿論如暴風,可摧毀一切。

片中有一頭土豬,陰差陽錯收養在豪華飯店,最後奪門而逃。

逃跑時,土豬和送貨機器人在飯店狹路相逢,像極了兩個擦肩而過的時代。

然而,時代對撞中,劉偉馳也隻想做自己。他不願喊666,不願在直播間讨好流量,竭力在紛亂的世相中重拾平衡。

片中的劉偉馳和片外的劉德華,完全迥異,天王隻是借電影傾訴心聲。

做事要勤勉認真,做人要有情有義,在激變的時代中,不守舊,不盲從,靈活尋找适應之道。

不識劉德華的人,終會懂得劉偉馳。

我喜歡《紅毯先生》最後一幕,劉偉馳試着站上年輕人愛玩的平衡車。光影明暗中,他笨拙地嘗試平衡。

這是智者适應時代的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