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作者:智慧小橘子沖沖沖

01

今年除夕不放假,大年三十你是就算請假也回家,還是為了工作堅守崗位呢?

而今年,有這樣一批離家人,大年三十選擇在出租屋裡過年。

有人因工作和距離的原因被迫留在外地,發帖和網友訴說回不了家的苦悶,卻不想已經有很大一批人開始享受“出租屋過年了”。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不會就我一個人沒回家過年,在出租屋裡躺吧。”

“我也沒回,一個人巨爽。”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我一個人,也沒回娘家,去年離了婚,不想回老家,不想成為别人嘴裡的閑言碎語,也不想被爸媽戳脊梁骨,一個人不要太爽。”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明明過年是思家情緒到達巅峰的時候,為什麼今年這麼多人選擇了不回家?

因為雖然孤獨卻自由。

此刻,沒回家的人還在遺憾,回了家的人已經在後悔了。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今年回家,吃年夜飯,我爸指着我的鼻子罵我不懂事不會說話,我媽附和我爸說我,就是因為我反駁他幾句就要和我斷絕關系,讓我不要今後回去了。”

回家過年第一感受:你愛的人,叫你不要愛他。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網友總結:

以前的過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瓜子,花生和摔炮。

現在的過年:你賺多少錢?長大了就不聽話了嗎?

這一刻,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才浮出了水面。

現在的過年就是一場大型的表演現場,演着夫妻恩愛,演着父慈子孝,一旦有人不服從就會被訓斥。

而以前的過年,一大家子珍惜着短暫的相聚時光,因為沒有網絡,一年一次的見面顯得格外珍貴。

就算喊錯了長輩,說錯了話,大家也是一笑而過,也不攀比誰送的禮物貴重,最後都能圍坐在一起嗑瓜子……

02

不回家的人,在給自己創造一個家。

回了家的人,發現那裡早就沒有自己的家了。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過年最常見的就是幹活的永遠是女性,最後上桌的永遠是媽媽。

有些女兒心疼媽媽,幫着媽媽幹活,讓家裡的男性分擔一部分家務,不料自己卻遭到背刺。

可憐的媽媽和隐身的爸爸是站在一邊的。

此刻,心疼媽媽的女兒成了最不懂事的人,仿佛自己就像一個挑撥離間的外人。

有些人坐車6個小時,請假回家過年,本以為能有個屬于自己的溫暖小窩。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等待他們的卻是被老鼠屎弄髒的床墊和杯子。

在大年三十這個充滿煙花爆竹聲的日子裡,自己在家了,卻覺得自己孤獨又可憐。

明年不回來了。

想回家的人無非是想有一個“家”,回到家發現沒有那麼多人真的期待你的歸來,甚至屬于你的位置都未曾單獨留過。

這個年,徹底不好過了。

03

餘華老師不愧是最懂老百姓的一位作家,他是這樣評價過年的:

“年輕人為啥不喜歡過年,說白了,三句不離開錢,四句走不出結婚,五句都在談節約,六句說的都是懂事。”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現在的過年就是一場大型的“教育服從訓練”,早就不是一場單純的家人聚會了。

就連今年的獨幕喜劇也罵上熱搜,每個獨幕喜劇都借着“過年回家”的主題,傳播一些教育思想。

想起著名趙本山曾說過: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對啊,快樂才是主題,春節沒有了快樂,一切有意義的教育都是無意義。

如今生活節奏這麼快,在外工作的人壓力一個比一個大,被社會教育,被感情教育,被生活捶打。

過年回家就隻是想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獲得片刻的放松,等待開年的整裝待發。

如今,回家成了一種奢望,回到家放松更是難以滿足,家也成了讓自己繃着一根弦的地方。

父母長輩想改變子女,子女想改變父母,過年成了家庭的戰場。

04

最近網絡上流行這樣的一句話:

“我心疼你勞累的身影,卻讨厭你固執的模樣,總和你頂嘴,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下定決心掙很多錢給你花。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我,一個想回家,一個想遠行。”

“出租屋裡過年”成新型過年模式,揭露了消失的年味背後的真相

不想過年和親人互相情感内耗,保持着孤單,享受着自由,心裡存着對家人的思念,成了年輕人新型的過年方式。

也許這一刻,那些在出租屋裡的年輕人顯得那麼不懂事,但卻也是最聰明的一波人,他們懂得:

平衡生活,與其為了所謂的過年,回家制造不愉快,不如過一個隻屬于自己的年。

不内耗,懂得享受生活,才是過年的真正意義,保持美妙的心情,才能迎接新的挑戰。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