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作者:名為孔道德

俄羅斯廣渺的土地上,生存着很多争強好鬥的民族,哥薩克是其中之一。

哥薩克人戰鬥力很強,曾多次吊打車臣,對别的民族都采取藐視的态度,但也有自己的天敵,那就是卡爾梅克族。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哥薩克部落時常缺鹽,但他們不敢到鹽湖取鹽,害怕卡爾梅克人會教訓他們。

卡爾梅克族在俄國隻是個小族群,是低調而毫不起眼的存在,為何讓号稱王牌部隊的哥薩克人聞風喪膽?

奔向不同的命運

17世紀30年代,衛拉特蒙古人因不滿部落被兼并,徒牧進入沙皇觊觎的伏爾加河兩岸。

這時的伏爾加河渺無人煙,到處野草叢生,衛拉特人不畏艱難,在這裡建立了汗國。

沙皇一直想把這個小汗國收入囊中,并派俄國使者去收服。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首領正氣凜然地表示:“難道作為大君主的藩屬,要這樣恭順地和有損于台吉的人來往,接受禮物和來書,你們都給我離開!”

雖然和祖國相隔萬裡,但小汗國依然把清政府視為自己的君主,多次向清政府進貢,康熙也曾派圖玉琛等人去探望,由于路途遙遠,使節通常要兩年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

衛拉特人的衣服穿着都和中國相同,語言和俄國完全不一樣,沙皇軟硬皆施也無法征服,便對他們實施了各種伎倆和壓迫。

1771年,衛拉特人已在伏爾加河畔生活了140多年,他們受不了沙皇的殘酷壓迫,在渥巴錫汗的上司下,進行了武裝起義,并決定帶領17萬人重返中國。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族人在途中奔波一年多才傳回故土,途中遇到俄軍數次攔截,有8萬多人在戰争中喪生。

衛拉特人傳回祖國後,受到乾隆的熱烈歡迎,他接見了首領渥巴錫汗,并下令镌刻禦制碑文紀念,将他們安排在新疆居住,配置設定土地和牛羊。

其他幾個部落啟程時,伏爾加河遲遲沒能冰封,隻好留在了當地,俄國人把他們稱作“卡爾梅克人”,意思是“留下來的人”,也有“叛教者”的意思。

沙俄繼續對留下的卡爾梅克人進行欺壓,對他們的生活進行限制和監視,撤銷了汗國,還強迫一些卡爾梅克人遷往西伯利亞。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沙俄把有意傳回中國的卡爾梅克人關進監獄,并收買了一些族人,很多人從此成為沙俄的鷹犬。

卡爾梅克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他們的祖先曾跟着成吉思汗南征北戰,在茫茫的草原上,遊牧部落間時内鬥激烈,時常為了争奪牧場而戰鬥,在長期磨煉下,養成了極強的戰鬥力。

卡爾梅克人被收服後,在夾縫中生存,日子過得很貧困,許多俄國文學作品中可以發現,卡爾梅克人時常是一些俄國達官貴人的奴仆。

卡爾梅克人骨子裡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他們不甘于這樣艱難的生活,但這樣一個小民族要在俄國建立功勳談何容易。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直到十月革命期間,卡爾梅克人終于憑借極大的戰鬥力,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蘇軍中的頂級戰力

1918年,俄國發生了内戰,分成紅白兩個陣營,強大的哥薩克騎兵成了雙方高層争搶的對象。

哥薩克在戰場上的桀骜不馴讓沙皇非常頭疼,曾不得不用重金收買,幾百年來,哥薩克是沙皇開疆拓土的急先鋒。

哥薩克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們從小訓練騎術,個個骁勇善戰,平時哥薩克人在田地勞作,到了戰鬥時期,就跨上戰馬,舉着長刀呼嘯而過。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哥薩克人早期是農奴出生,長期受壓迫,哥薩克的意思“自由的人”,通過N次的鬥争才獲得自由人的身份。

他們作風彪悍随意,鞭子塗上柏油,抓到俘虜就套在馬後拖死。

哥薩克騎兵參戰時不帶幹糧,會沿途到普通老百姓那裡打劫糧草,被打劫的老百姓通常一次就會傾家蕩産。

哥薩克騎兵沿途搗毀天主教堂,殺害教會神父,讓宗教人士頗為不滿,曾經的農奴成了欺壓人民的“反革命分子”。

哥薩克騎兵是白軍主力,而斯大林把卡爾梅克和其他一部分少數民族歸為受壓迫的一方,拉入紅軍陣營,于是和哥薩克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卡爾梅克人的騎術比哥薩克人更勝一籌,他們在馬背上如履平地,奮馬疾馳如一道道閃電,時常對哥薩克人圍追堵截,把他們追得四處逃竄。

哥薩克騎兵讓敵人無法實施圍攻,保障了中央地區的糧食肉食後勤供應。

1918年5月,察裡津保衛戰打響,哥薩克白軍企圖控制伏爾加河下遊的交通樞紐,卡爾梅克騎兵得知後趕來支援,但指揮官斯涅薩列夫不讓他們進城,認為蒙古人不可靠。

紅軍指揮官伏羅希洛夫對卡爾梅克人很看好,認為他們實力很強:“卡爾梅克騎兵比機槍和大炮還有用!”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卡爾梅克騎兵登上裝甲列車,周圍用野炮和重機槍掩護,這種“騎兵戰車”似的怪物沿着環捷運軌巡邏,有一次出意不意地沖向哥薩克控制的火車站,搶走了兩趟火車,震驚了整個俄國。

他們在内戰中擔任維護秩序的角色,雖然哥薩克人在戰場上号稱無所畏懼,但經此一戰,他們對卡爾梅克人有了心理陰影。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不光是哥薩克人,其他民族的武裝力量也被教訓得服服貼貼。

他們在戰争中表現出色,為自己的族人赢得了尊重和榮譽,成立了自治州,在俄國社會有了一席之地。

1935年,卡爾梅克自治州改為自治共和國,族人的生活水準和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

1941年6月,德國人挑起二戰後入侵了蘇聯,第二年卡爾梅克首都埃利斯塔失守,德國傾略者實行殘酷血腥的統治,拒絕為他們工作的人被施以酷刑或槍殺。

幾萬名卡爾梅克青年組成了騎兵團,和蘇聯人民一起參加了反法西斯戰争。

1941年9月,德國的裝甲部隊包圍了基輔,卡爾梅克騎兵團成立了沖鋒部隊,用血肉之軀和德軍的坦克部隊作戰,拼死殺開一條血路。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卡爾梅克騎兵還擅長遊擊戰,經常對德軍進行突擊和反包圍,讓德軍聞風喪膽。

在卡梅克騎兵營裡,不僅打出蘇聯戰旗,還使用成吉思汗時代的靈旗蘇勒德,蘇勒德由牧馬的馬鬃制成,卡爾梅克騎兵們相信,蘇勒德會捕捉風中“長生天”的力量。

憑着強大的精神支援,不屈的信念,卡爾梅克成為蘇軍中的頂級戰力,後來還曾一路打到柏林城下。

但由于蘇軍高層指揮失誤,蘇軍損失了近70萬人,很多蘇軍被俘虜,卡爾梅克騎兵也有上萬人犧牲,近萬人被俘虜。

在幾次大型戰役中,卡爾梅克青年流血犧牲,族人拿出了無數的牛羊和糧食支援前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但沒想到的是,他們将迎來一場巨大危機,差點被滅族。

曆經苦難和挫折

1943年,蘇聯高層突然撤銷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人又被趕往西伯利亞等苦寒之地。

蘇聯高層給出的理由是,法西斯占領領土期間,有一部分卡梅克人被叛祖國,向德國人出賣蘇聯公民,向德國人轉賣農莊的牲畜等等。

原來蘇聯奉行極左政策,隻要是二戰中被俘虜的蘇聯人,都屬通敵叛國,連他們的子女都受到牽連。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蘇聯當局不僅把普通卡爾梅克人趕往西伯利亞,還讓前線作戰的卡爾梅克族士兵複員傳回,集中驅趕到勞改營等處修建國營發電站。

驅趕行動中,悲催的卡爾梅克人被全副武裝的士兵壓上貨運汽車,裝上由貨運車廂改裝的火車,駛往遙遠偏僻的地區。

蘇聯共計驅逐了近12萬的卡爾梅克人,在遷徙途中和到了新居住地後,很多人住在臨時搭建的木棚裡,30多平方的面積,要擠下140多人,生存環境十分惡劣。

卡爾梅克人不能适應寒冷的天氣,由于饑餓和疾病大量死亡,幾年後減少了52000人,據統計遷徙後一年多死亡率不低于55%。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在這樣的強壓之下,蘇聯當局也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卡爾梅克人飄泊多年,分散在很多俄羅斯人周圍,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學會了俄語。

1956年2月,赫魯曉夫上台後,改變了自治州政策,社會意識形态也發生了變化,恢複被非法撤銷的自治成為可能,2年後,卡爾梅克族自治共和國恢複。

1989年11月,蘇聯政府對卡爾梅克族平反問題進行了決議,承認強制性遷移是非法的,後來還為他們的“罪行”昭雪平反。

卡爾梅克族是遊牧遷徏的“特殊居民”,在幾百年的民族發展曆史中,經曆了風風雨雨,可見一個小民族,不管戰鬥力多麼強大,失去了大國力量的庇護,生活是那麼的艱難。

蘇聯解體後,他們普選了自己的總統,自由度進一步提高。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卡爾梅克族是蒙古族後裔,也是歐州唯一黃種人族群,由于曆史淵源,他們和中國新疆的蒙古人有特别的親近感,在卡爾梅克首府埃裡斯塔市和新疆和靜縣兩地,都有昔日首領渥巴錫的紀念雕像。

1997年6月,中國退役軍官滿琳受卡爾梅克人的邀請去當地慰問,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

滿琳是渥巴錫汗第十二代後人,她的父兄曾襲汗位,卡爾梅克人和新疆的很多蒙古人依然把她尊稱為“公主”。

二戰蘇軍頂級戰力,把強大的哥薩克人生生打崩,卻險些被滅族

在滿琳慰問期間,卡爾梅克族人采用公主般高規格接待禮儀,展現了真摯而淳樸的民族情感。

卡爾梅克族的命運十分坎坷,經過蹂躏和打壓後,曾差點被滅族,人數和居住面積都無法與過去相比。

如今,卡爾梅克族的學校采用雙語教學,由老師教授蒙古族的禮節和習俗,經曆過苦難的族人,愈發珍惜現在的安穩生活,他們深知,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百科知識》:俄羅斯境内的卡爾梅克人 2004-01-01

《西北史地》:卡爾梅克族:曆史與現實 199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