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作者:草根練劍

摘自網絡;陳小利

《貨郎圖》:古人年末購物也瘋狂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傳蘇漢臣《貨郎圖》,北宋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李嵩《貨郎圖》(局部),南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年末,最重要的事便是“買買買”,各大網站也開啟了“購物狂歡模式”,而“買買買”不僅是現代人的專利,中國古人的“購物車”同樣豐富多彩,他們也是購物達人。現代人沉迷于科技3C用品,古人則醉心于精緻的百貨器物。“貨郎圖”是宋代較為流行的一種表現當時流動小商品買賣的繪畫形式——“流動小攤販”。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南宋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貨郎們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的到來往往象節日般熱鬧,李嵩在圖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如今存世較為知名的主要有四幅南宋李嵩的《貨郎圖》(分别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院、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以及一幅傳為北宋蘇漢臣所作的《貨郎圖》。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李嵩《貨郎圖》中,左側貨架下有作者自題“三百件”字樣,細審此圖,右側貨擔所繪百貨、雜物、玩具确有百件,貨郎身上有貨物數十件,左側貨擔則百餘件,“三百件”之數應為确指。有意思的是,據研究玩具史的清華大學王連海教授對台北故宮藏李嵩《貨郎圖》的觀察,圖中貨郎販賣的小商品,除了日用雜貨與時蔬酒果之外,最多的就是兒童玩具了,“可辨識者有如下諸種:小鳥、鳥籠、撥浪鼓、小竹簍、香包、不倒翁、泥人等”。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明代宮廷畫家《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的貨郎

其實,有很多學者認為‘它并不寫實,卻又建立在真實的時代資訊之上的’——簡言之,挑這麼多又這麼滿的貨物,單憑一己之力不可能走街串巷的。中央美術學院黃小峰教授提出“貨郎”并非字面意思的買賣人,而是一種說唱藝人,元雜劇中就有“貨郎調”,因為在明代宮廷畫家《明憲宗元宵行樂圖》(148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四位身着盛裝的貨郎”正在皇帝的注視之下在宮廷院落中穿梭,圖與人物裝扮上相差無幾,進而論證李嵩的貨郎圖是元宵節令的表演,還可能擔負這祛病消災的功能(文中推測為兒童醫生)。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明人秋景貨郎圖軸(局部)

歲朝清供:文人墨客的新年

過年除了貼對聯、窗花、鞭炮,古人們還會專門繪制“年節畫”也稱“節令畫”來用以迎接過年,或其他節日。古代職業畫家們會專門繪此年節畫用以出售,而文人畫家們也會繪制此題材的作品,但他們并不用以出售,而是互相饋贈,予知音,予好友,以表情意和年節時的氣氛。

事實上,最初的春節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且夏、商、周與秦朝所定歲首之日也不同,主要因為改朝換代,皇帝大臣們要“改正朔,易服色”,直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才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在辛亥革命以後便采用公曆計年,将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歲朝圖》,又稱“歲朝清供圖”,其意象構成元素包括神祇人物、山珍蔬果、文房清玩,以及其他一些宜于表達年俗吉祥寓意的物象,所選植物的随意性,适合表達作者的個人心境,抒發真性情,可以窺見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傳)宋趙昌《歲朝圖》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明憲宗朱見深《歲朝佳兆圖》 1481年

現存此類作品最早見于宋宮廷畫家趙昌所繪的“歲朝圖”,而把《歲朝圖》這類作品賞賜給臣下,是明朝皇帝開的風氣,比如明憲宗朱見深《歲朝佳兆圖》,筆墨輕松自然,畫有當時最重要、最流行的吉祥題材“鐘馗迎福(蝙蝠)、驅魅”,還融入了“百事如意”的主題——鐘馗旁邊有一形象幽默的小鬼,小鬼高舉着盛有柏枝、雙柿的盤子,有趣的是朱見深畫中題詩““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不押韻。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乾隆皇帝

不過乾隆帝更緊張或謹慎,因為他喜歡向大家證明“我風雅”,年年繪制歲朝圖,必定要題詩,而這些詩詞一概被他稱為“春文章”。例如上圖《喜報春信》中的禦筆題跋:“乙亥立春日,仿唐寅法,于長春書屋。”為了讨個吉利,特意跑到長春書屋去畫這幅畫,認真到這個地步……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乾隆《同風》

不過,有一件《同風》的作品很不同,上面的兩首詩詞談論時政:

歲紀重開子,星杓又指寅。天涯息征戰,歌舞太平春。

烏孫歸去各封汗,協紀明時命五官。訛正從前珠露海,風條翹首向東看。

詩詞很枯燥乏味,不過《乾隆禦制詩集》中收錄了這兩首詩詞,并對“訛正從前珠露海”一句解釋道:“蒙古推步家謂之‘珠露海’,準格爾舊有之,茲以歸我版圖,命何國宗等挈儀器往測量晷度,注之憲書,以示同文。”原來這件不起眼的歲朝圖竟然記錄了平定準格爾叛亂、重新測定疆土版圖之不朽功業。知道了詩詞的大意,再看畫中飛揚的幡條,分明象征着東風送暖,春滿人間。這種詩由乾隆的地位和性格所決定的,乾隆曾在晚年的時候,講述自己的作詩宗旨:“予向來吟詠,不為風雲月露之詞,每有關政典之大者,必有詩記事……方之杜陵詩史,意有取焉。”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清郎世甯、丁觀鵬、沈源、周鲲等《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的乾隆皇帝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的放爆竹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的堆雪獅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廊上挂燈籠,柱上帖春聯

清代宮廷中有這樣的慣例, 每逢重要節令宮廷中都組織畫家進行繪畫創作,以示慶賀。這種創作大多是由皇帝直接派員傳旨, 命畫家們完成, 然後再由專人取回呈皇帝閱覽,郎世甯也曾奉旨創作了數件,作品風格中西合璧,迎合了乾隆帝的審美趣味,比如上圖《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呈現出皇家歲朝的熱烈氣氛,同時展示出皇帝與諸皇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歲朝圖”長期以來是宮廷和民間畫家創作的題材,卻在清中後期江南地區成為文人畫盛行的題材,畫風可謂“雅俗共賞”。“歲朝圖”在揚州畫派和海上畫派中尤為興盛,許多畫家創作過“歲朝圖”,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李鳝、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揚州畫派中李鳝創作過多幅“歲朝圖”,對海上畫派有着深遠的影響,受其影響最深的是海上畫派的前驅趙之謙。而清中後期創作“歲朝圖”數量最多的應該是海上畫派中的吳昌碩和任伯年,吳昌碩的“歲朝圖”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文人雅興、自娛自賞之作;一類是迎合市場需求帶有世俗情調之作。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吳昌碩《歲朝清供圖》紙本設色152x80.5cm 1918年作西泠拍賣2013秋拍成交價:1610萬元

此巨幅《歲朝清供圖》為吳昌碩七十六歲所作,其不僅尺幅在同類題材中難得一見,清供花果畫法融入了書法吳昌碩之金石筆法。繪清供花果亦多達七種,皆為新春時盛開的應時花卉和果實、有水仙、天竹子、牡丹、佛手、菖蒲、荔枝與香橼,其寓意事事如意,盡随人緣,整幅畫作充滿了喜慶吉祥之意。吳昌碩的《清供圖》很少用牡丹入畫,認為“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可見其富貴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與畫品。吳昌碩也曾在《梅花石屋圖》中曰:“梅花石屋坐談詩,夢裡清遊偶得之。如此蕪園歸不得,歲寒依舊費相思。”他的很多題畫詩反映了他安貧樂道的積極生活态度。

在畫面的最左下角另有一方小小的鑒藏印“吳璧城”(朱),可知此作原為民國時上海著名收藏家吳璧城的舊藏。吳壁城室名來蘇樓.與吳湖帆交誼深厚.收藏極為豐富。他曾經營古董文物店,三十年代與其兄吳賓臣頻繁出入吳湖帆“梅景書屋”,吳湖帆曰記中多見其名。此作更是在1928年即被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吳昌碩先生遺作集》收錄,1994年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吳昌碩年譜》著錄。

大紅燈籠高高挂?不好意思,這真不是傳統“中國風”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齊白石《歲朝圖》1945年作110×54.5cm 北京匡時2011年秋拍成交價:1344萬元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齊白石《歲朝圖》136×34cm 匡時香港2016年秋拍成交價:1180萬港元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大紅燈籠高高挂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日式丸燈籠

與吳昌碩相比,齊白石的歲朝圖更貼近當時的民俗、更平民化,畫中常将鞭炮、茶壺、大紅燈籠等納入其中,都是表示大年新春到的意思。看見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高挂,耳邊仿佛就響起了董卿和朱軍的“過年好!”?不好意思,這真不是傳統“中國風”。這款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和毛主席合過影的紅燈籠,是由日本人小野澤亘和森茂設計的。小野澤亘曾負責過《白毛女》的舞台美術,在接到設計任務後,取日式丸提燈的造型,祭典顔色,與中國燈籠豎骨結構,做出8盞大紅燈籠。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明代《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的宮燈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畫中部分執行個體

中國傳統的燈籠,去看明代《憲宗元宵行樂圖》,樣式十分豐富。

中國傳統燈籠,除了這種金屬制或掐絲琺琅制宮燈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清乾隆紫檀吐水金魚座宮燈成對成交價:690萬元 中國嘉德2017年春拍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清乾隆禦制銅鎏金錾花八方宮燈(一對)成交價:345萬元 中貿聖佳2011年秋拍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清乾隆掐絲琺琅鑲白玉禦題詩文宮燈成交價:392萬元中貿聖佳2008年春拍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從古畫看古人如何風雅過年

原标題:看古代人如何風雅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