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以下文章來源于CC情報局,作者CC情報局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地球是一個奇迹

科技|美國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李澤厚家人證明,李去世後已由家人遵照遺囑,将他的“頭顱冷凍”在美國一家公司

繼《三體》女編審杜虹于2015年将自己的頭顱冷凍在美國一家公司-196℃液氮罐裡,期待複活後,李澤厚也在去世後,将自己的頭顱冷凍了起來。

2月3日,學者馬群林撰文稱,李澤厚于2021年11月2日因病在博爾德家中去世,享年91歲。李澤厚生前曾經留下“冷凍頭顱”遺囑,留作後人研究。但“屍首分離”無疑不符合中國傳統習俗,遺囑是否得到執行呢?

最近,李澤厚友人從其家屬确認,李去世當日,其子李艾便通知美國 Alcor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是美國最有影響的一間提供人體冷凍技術的非牟利機構,是美國最大型的人體冷凍服務的供應商)履行了李澤厚生前關于冷凍頭顱,以便未來驗證“積澱說”之遺囑。遺體火化後下葬于美國科羅拉多州。

這一消息是去年12月6日,馬春林在京與從美回國的李澤厚的夫人馬文君老師和其子李艾相見時,其子李艾證明,李澤厚的“冷凍頭顱遺囑”已忠實執行,并有兩年左右了。

李澤厚為何會選擇在去世後将自己的頭顱冷凍起來?

李澤厚八十歲生日,曾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首次向外披露了自己的“冷凍頭顱遺囑”,他說:我不會有墓志銘。但我準備将來把腦袋留下來,冷凍,過300年,或者500年,再拿出來。這件事情我都向老婆孩子交代好了,有的人是想複活,我覺得複活是不可能的。我是想證明文化是不是影響了大腦,幾百年後,是不是可以從我的大腦裡發現中國文化的殘迹,證明我的積澱理論。如果證明有影響(文化影響大腦),我覺得比我所有書加起來的貢獻都要大。”

他在九十歲生日,去世前一年,再次接受采訪時,李澤厚說:我已經聯系了那個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已經捐了八萬美金,每年還得付幾百美金會員費。”

“當然,如果做不成或不能做,這八萬美元會全退回,現在他們拿去是為該機構的投資等用途。很多人聯系這個機構,是想複活,他們希望死了不久就複活。我認為複活是絕不可能的。”

“我不要求複活,是以我要求儲存越長越好,等到腦科學發達到可以進行研究的時候,但是能不能做到就不知道了。我已經這麼做了,我不是随便講句空話而已,但我現在估計95%是做不到的。”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在阿爾科公布的去世後冷凍人員名單中,2021年,共有五名,李澤厚先生排在第四。

關于為何要冷凍頭顱,李澤厚在兩次采訪中已表達得很清楚了。馬群林認為,李澤厚的“冷凍頭顱遺囑”,“可以說是在踐行自己的‘哲學’理念、‘科學’理念、‘生死’理念。這是李澤厚人生最後一個令人震撼的感歎号!”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傑裡·萊姆勒 (Jerry Lemler) 博士站在冷凍人的液氮罐前。

三體女編審花費75萬元于九年前在美國進行大腦冷凍,而首例冷凍人已長眠了57年,這家美國神秘的冷凍人機構,能讓他們複活嗎?

與李澤厚的“哲學意味”濃厚的冷凍頭顱遺囑不同,另一位早于九年前去世後,就由家人将自己從重慶運送到美國的作家杜虹,則寄望于成為首位複活的中國人。

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

她讀過《三體》之後,就曾經跟女兒提起過自己死後也希望被冷凍起來的願望,她的女兒通過網絡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輾轉聯系到了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杜虹的照片懸挂在阿爾科的生命牆上。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在阿爾科冷凍的去世人員名單中,2015年,作家杜虹排在第四。

杜虹一家選擇了花費12萬美金(約75萬元人民币)進行大腦冷凍,據杜虹女兒說,費用裡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若幹年之後的解凍和複活。

2015年5月30日,杜虹被宣布死亡後,兩名一直守候在場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體内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

随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經過再處理之後,在冰凍狀态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遺體頭部分離,儲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這位女作家在生前準備冷凍自己的大腦時,對于自己能否在50年後複活,仍抱着一絲希望。

但這家神秘的冷凍人機構,會實作她的願望嗎?

事實上,世界上首例冷凍人已經在冷凍膠囊裡長眠了57年。

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Hiram Bedford)因為在當時無計可施的癌症--腎癌于1967年成為第一位凍存身體的人,進行第一例人體冷凍手術的尼爾森(Robert Nelson,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的創始人)在2017年宣稱詹姆斯會在當年複活,但卻從此失去消息,許多人認為應該是實驗失敗了。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美國是最早出現“冷凍人”的國家,但一直飽受争議,一方面是其鼓吹者在科學上的嚴謹性遭受質疑,另一方面則是宗教人士抵制,他們認為靈魂是無法冷凍的,而複活則意味着對上帝旨意的違背。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冷凍術”概念出現很早,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由被譽為“人體冷凍之父”的羅伯特·艾丁格在他的著作《永生的前景》中提出,書中引述了大量植物和低等動物經過低溫休眠後來又蘇醒的事實。

他認為,死亡隻是一個漸進過程,隻要身體被凍得足夠快,一定還可以有機會逆轉。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著作出版後,出現一批狂熱的“人體冷凍術”的支援者。不過,現在看,艾格丁的說法有些問題,醫學家認為,冷凍和低溫休眠不一樣,冷凍是完全把機體凍起來,基本是讓生命停止在原來的狀況,是完全被動的;而冬眠還有基本的代謝,具有一定主動性。

無論如何,艾丁格的設想到1967年1月得到真正實作。曾經隻是一名電工的羅伯特·尼爾森創立了第一家生命延長基金會:AlcorLife ExtensionFoundation(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

電工尼爾森公司的首位冷凍人實驗者,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名叫詹姆斯·貝德福德的名譽教授。作為人體冷凍術的支援者和簽署冷凍試驗協定的第一人,貝德福德因癌症去世後,幾小時内,羅伯特·尼爾森和他的醫療小分隊将詹姆斯急凍了起來。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當時的冷凍術,在今天看來并不完善,也沒有條理,甚至是混亂的。貝德福德的血液沒有被完全抽幹,而是單純地注入了防凍劑,再将貝德福德的屍體放入一個裝有幹冰的保溫容器裡。幾天後這個容器被置于充滿液态氮的大型杜瓦容器之中。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此後15年,由于存放貝德福德的冷凍公司破産,他的屍體又被輾轉幾次,最後在亞利桑那州斯科茨的阿爾科生命延長基金會找到安放之處。根據1991年對貝德福德的屍體視覺評估來看,他的身體一直保持冰凍,外形沒有發生惡化的情形。

但那次檢測後,至今再沒有對于貝德福德的第二次檢測。雖然冷凍的步驟完成了,但曾經約定50年之後的複活計劃卻沒有了消息。2017年,尼爾森曾向世人宣布貝德福德可能很快複活,但後來卻悄無聲息,實驗失敗了還是根本沒有開始,結果如何,更加讓人懷疑。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據悉,截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Alcor 的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裡,冷凍了222 人的屍體,116具頭顱。有1,927 名志願者報名去世後将自己冷凍。Alcor 還将其冷凍工藝應用于寵物的身體。令人遺憾的是,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尚未有一位冷凍者獲得複活。

這一寄托人類“長壽不老”美好願望的新技術,并沒有如期喚醒那位57年前的冷凍人。而一直對此持懷疑态度的科學家認為,科學也将可能永遠無法喚醒一個早已死亡的冷凍人。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阿爾科網站公布的所謂處理冷凍人的基本程式。

醫學試驗還是新的殡葬形式?揭秘中國首家人體冷凍機構

事實上,曾在阿爾科生命延長基金會工作過的德雷克稱,雖然這裡冷凍了300多個死去的人,但它并沒有美國的行醫執照,而隻有殡葬業的營運許可。“它隻是一個存儲設施。就像人們被凍起來儲存在墓地一樣。”

除去技術與倫理,商業是人體冷凍術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門,那些争論一直都沒有影響簽署死後進行冷凍術的報名者的積極性。

一些名人,如PayPal創始人彼得·提爾、電視主持人拉裡·金據說都已經預訂了冷凍倉位。雖然冷凍人複活這個概念并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流行,但在20世紀70年代,大約有六家公司成立,以使用該技術。

但大多數人無法承擔保留屍體的固定成本,因而破産,選擇報名的人數卻逐年穩步增加。Alcor(阿爾科生命延長基金會)甚至有30多隻寵物等待冷凍。

消息稱,目前全球有超過500人被儲存在低溫裝置中,具體數字誰也不知道,因為一般來說,提供這種服務的機構都和客戶簽有保密協定。

在阿爾科生命延長基金會,根據單獨儲存頭部還是全身儲存,所給出的價格不同。儲存費最低是28000美元。

除了美國的阿爾科之外,俄羅斯的Kriorus是另一家擁有人體冷凍設施的機構。他們的費用相對更低,僅僅儲存頭部的費用最低約12000美元,但儲存條件與美國阿爾科單獨儲存不同,Kriorus提供将幾個人體共存的容器,甚至也有人和寵物屍體共存的冷凍膠囊公共容器。

關于冷凍人的技術,在中國也有機構開始嘗試人體冷凍技術。

2017年5月,展文蓮女士成為首位中國自行研發人體冷凍術的實驗者。在癌症晚期,本打算捐贈遺體的展女士,偶然得知了這一選擇,她和夫妻沒有經過太多世俗倫理觀念的掙紮,同意接受冷凍儲存,她的夫妻桂軍民還表示,他向研究機構要求,自己去世後和展女士冷凍儲存在一起,以防有朝一日妻子真的複活,不至于一個人太孤獨。

為展文蓮實施冷凍術的,是山東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院的人表示,雖然現在的科技并不足以複活展文蓮,但是在低溫儲存的情況下,也許未來科技能夠複活她。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由于展文蓮的冷凍儲存主要是作為實驗研究用途,大部分的費用都由研究院承擔了,家屬承擔多少費用并沒有向外界透露。

據媒體稱,這家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機構一樣為志願“冷凍人”提供冷凍懸架,即将屍體儲存在極低溫度下等待“複活”外,它的研究範圍更廣,并且“具有徹底改變器官移植、重新安裝身體器官和其他醫學療法的潛力”。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中國本土第二例也在山東銀豐,完成于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試驗對象名為劉愛慧,女,72歲,肺癌患者。

此前,劉愛慧的老伴周長友曾問過銀豐研究院的臨床反應中心主任亞倫·德雷克(Aaron Drake)三四次:“被冷凍的人,多久以後才會醒?”德雷克的答案是:“按照目前技術條件,至少還要等50年。”德雷克2016年入職銀豐,過去一直在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展文蓮的冷凍實驗,他也是主要參與者。

他們耗資百萬冷凍自己,雖然還無人能從冷凍中複活

阿爾科網站公布的所謂處理冷凍人的基本程式。

據稱,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已經有10具遺體被冷凍在它們巨大的容器裡。南華早報甚至有些樂觀地認為:“中國沒有宗教障礙——這阻礙了西方對‘複活’的接受——中國可以很快趕上并在人體冷凍領域領先。”

而據媒體的消息稱,有近 200 多人咨詢如何成為人體冷凍志願者,其中30人進行了病情評估,可見人體低溫儲存的吸引力。

但技術上的巨大障礙,使這一勇敢想法,在可以看到的未來根本無法變成現實,哪怕僅僅是部分器官的冷凍和複蘇儲存技術,出現跨越性突破的可能性也極低。

德雷克認為,目前雖然還不具備喚醒技術,但濟南這家生命科學院已在部分項目上有重大進展。

他透露,目前繼續困擾器官移植手術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從死者那裡獲得可移植器官并将其植入患者體内的機會窗很短,“以人的心髒為例,可用時間約為六個小時。六個小時後,組織将開始死亡。考慮一下,如果你可以将器官存儲在超冷環境中并持續進行灌注,即有血液循環通過的時間,從六小時延長到六天,那麼你将擁有足夠時間完成移植手術。中國是第一個采用這種方法的國家,銀豐在該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可能會超越其他所有人,因為他們采取了新的方法。”

德雷克說,每個器官需要冷凍儲存不同的技術,“器官越大,它變得越難。你必須使用的裝置也會變大”,但是,一旦找到了儲存所有器官的解決方案,能夠使整個人體從冰凍狀态中恢複過來的前景将很高,“就像你通過分解問題,先解決各個部分,再解決一個非常複雜的數學問題一樣。然後将這些部分放在一起,就會得出答案”。

從邏輯上說,德雷克的說法頗有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冷凍人”技術有太多目前無法克服的技術難題了。

已故的上海理工大學退休教授、國内“制冷及低溫工程”首批博士生導師華澤钊曾經指出,通過人體冷凍實驗實作有朝一日的逝者複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原因在他10多年前發表的論文 《人體細胞的低溫儲存與冷凍幹燥》中已闡明:生物體按照複雜程度分為細胞、組織、器官、人體,按照目前低溫生物醫學的水準,大部分細胞以及部分組織能低溫儲存,但是器官還未能實作完全意義上的低溫儲存。

曾參與展文蓮和劉愛慧實驗的外科專家孫文宇也認為 ,目前的人體冷凍實驗,尚在初級階段。他和華澤钊在“複活”假說上提出了幾乎相同的保守觀點 : “人體的組織、器官、細胞在冷凍實驗時需要的條件不同,實作瞬間均勻的玻璃化狀态是很難的。”

但這些困難,對于正在商業化的冷凍人體來說,可能越來越像一門“生意”。

俄羅斯Kriorus曾經表示要在世界設立多家辦事處,目前他們還倡導全家人共同簽署去世後儲存協定,醒來時保持家庭的完整性,親屬之間儲存費可以有折扣。可見,無論是販賣希望還是相信科學,實作永生都需要相當強的市場需求。

目前來看,也許人體冷凍50年後複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複活部分器官卻是可能的未來。

撰文:虞夢奇 鳳凰網CC情報局特約專家 

編輯:框舅

版式設計:海螺

伸出小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