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作者:山徑主編肖殿群

龍獅鑼鼓鬧大年(散文)

雷學業(苗族)

·

湘西南苗族的“過年”禮俗,是從大年二十四南方“小年”開始的。

進入小年,家家開始宰殺肥豬、打糍粑,磨豆腐,蒸甜酒,熬米酒,做豬血餅,曬“陰米”(苗族油茶主料),發米花、殺年豬那天,要請至親好友團聚吃飯。大年三十和初一是苗族過年最隆重最講究的吉祥日子。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春節來臨,城步苗鄉家家戶戶打糍粑過年 黃周凡摂

·

湖南城步苗族拜年很有講究,禮儀極重。初一早餐後,苗族後生小夥,成群結隊前往長輩家中拜年,禮物可帶可不帶,但鞭炮非帶不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燃放一百響、二百響、五百響鞭炮,最客氣的是“千子鞭”。現在流行鳴放卷炮和煙花了。那時拜年是真拜,晚輩到了長輩家中,看到長輩,拉着長輩雙手,撲通一聲,雙膝着地,額頭貼到地面,口稱“給長輩拜年”,長輩忙不疊拉起晚輩,請進茶堂吃朝花子、金瓜子、落花生、甜酒,家中富有的還要發幾個糖果,甚至幾毛錢小紅包。現在拜年隻是口中喊喊而已,并不真拜了,瓜子糖果随意吃。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沒有香煙,用竹筒煙鍋敬煙,抽完一個,用衣襟揩揩煙筒嘴,另裝一鍋土煙絲遞給下一個客人。之後有了“紙煙”,從“隆回”“笑梅”,到“白沙”“長沙”,直至如今“芙蓉王”“和天下”“大中華”,從一根一根發煙到兩根四根乃至整包發煙,香味撲鼻。那時瓜子糖果放在掌心按粒數發散,現在擺在桌子上随意吃用。那時賞給小朋友晚輩的紅包是幾分錢幾毛錢,現在是幾十上百數百元,除了親戚,團寨中凡來拜年的幼兒學生大學生都要給紅包,其樂融融,皆大歡喜,新年吉祥,人人歡樂。

這一天,已分家獨立生活的兒女要帶上禮物或紅包給爺爺奶奶老父老母拜年,“義子”要 給“義父母”拜年。苗族信奉“五行”,凡生辰八字中缺少“五行”之一的,則要通過“寄名”的方式認“義父”,如缺木,則找一株名木古樹如松柏樹、楓木樹、榉木等取名,諸如“松柏”“保松”“桂花”“林生”之類的名字;缺土的則找一座大山名山巨石取名,如“石保”“岩生”“泰山”等名字。初一這天,這些“義子”都要帶上酒肉糖果鞭炮給“義父母”拜年。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在城步苗鄉,春節期間,“義子”要帶着鞭炮和禮物給古樹“義父”拜年 雷學業摂

·

大年初二,女婿輩們帶上兒女上嶽父母家拜年。如果是結婚後的第一次拜年,叫做“拜新年”,新郎拜新年能夠享受到蠻高的待遇。首先是能與班輩最高的長輩平排入坐共餐,坐上席,以後拜年就不能享受這種高規格的禮遇了。就餐伊始,先由年輕後生晚輩用紅漆茶盤托六杯米酒呈送至新郎面前,由長輩命其先喝,苗族稱為喝“陸合同春”酒。飲畢,同桌之人依次向新郎敬酒,每人六杯。酒興大發,各人再敬諸如 “新婚幸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四季發财”之酒……如此這般,新郎酒量再大,也必醉無疑。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城步苗諺曰“龍頭口呀呀,進屋讨粑粑”。龍獅入屋拜年恭賀新春 楊文武供圖

·

在丹口、蘭蓉、五團等地苗寨,還有一種“燙新郎”習俗。初二這天,娘家人得知新郎要進寨拜年,便早早等在寨門或家門口,接過新郎手中拜年禮物後,各自點燃迎客的鞭炮,抛向新郎身前腳後,鞭炮鳴叫,濃煙四起,此時的新郎不能臨陣慌亂,四處逃竄,含怒罵人,而要機靈勇敢地躲過鞭炮煙霧,在新娘牽帶下,向歡迎人群含笑緻意,作揖敬煙,進而赢得娘舅人家的稱贊。如果新郎不懂規矩,鞭炮就會直接抛到新郎身上,這就叫“燙新郎”……“燙新郎”既是一種歡迎,又是一種暗示:“你若不善待我家姑娘,我們娘家人也不放過你。”正因如此,“燙”過新郎後,嶽父嶽母還要設宴款待他們。

在城步苗鄉,春節期間帶有濃厚年味的團拜活動,則是“龍獅舞”“鑼鼓鬧年”和“鄉村春晚”。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城步縣白毛坪鄉苗胞們自行舉辦的鄉村春晚 雷學業攝

·

城步龍獅舞早在唐朝時候就已盛行。據《城步苗款》記載:唐代,城步攔牛峒之瓦罐窯長溪水一帶,原始住民很多,商業和文化發達,光宰豬殺羊的屠桌就有四十八張,正月耍龍燈十二條。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每年春節,城步苗胞都會喜慶熱烈舞獅慶賀新年。 資料圖檔

·

神龍賀歲是苗鄉拜年的最高禮節,神秘而隆重。待龍燈紮成後擇日接龍。接龍當晚,神龍進寨,挨家逐戶入室賀年,主家即時在大門口燃放煙花炮竹迎接,并奉上紅包、香煙緻謝,有的還将一匹紅綢系于龍角,以示彩氣。龍燈隊伍還會應邀前往相鄰苗寨拜年祝福,鄰村除擺香案迎接外,還由各家各戶分批接待舞龍燈人員,好煙好酒好菜熱情接待,賓主相歡,氣氛熱烈,其樂融融,年味格外濃郁。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城步縣西岩鎮的春節爬龍習俗,表演精彩,舞龍技藝高超 楊文武摂

·

與龍舞不同,舞獅拜年不進宅舍,而是選取村寨中央寬敞坪地進行表演。城步苗族舞獅分為“文獅”和“武獅”,“文獅”重性格表現,“武獅”重技巧表演。苗族同胞認為獅子是驅妖鎮邪的神獸,凡是獅子到過的村寨都清泰吉祥、團寨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還有一種氣氛熱烈的團拜活動叫“打鑼鬧年”。從正月初三開始,鬧年鑼鼓開響,進寨入戶恭賀新春。按傳統的遊行路線巡遊,家家戶戶燃放鞭炮迎接,夜深時則請進屋中抽煙喝茶(苗族油茶),飲酒吃飯。鬧年鑼鼓表演隊伍由5至30餘人組成,道具有钹兩副、班鑼一面、大鑼一面、大鼓一隻,花燈無數。鑼鼓點子聲音獨特,铿锵悅耳動聽,節奏明快強烈,高亢激昂,驚天動地,響徹團寨。“锵锵、锵锵起;起锵、起锵、起锵起;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起锵、起锵起、起锵起锵起锵起”,曲調歡快熱烈,韻律感極強,聲音悅耳動聽,将苗鄉山寨妝扮得神秘生動,年味彌漫。

在城步與(湖南)綏甯交界處的蔣坊、丹口、長安營一帶,流行一種獨特的鑼鼓點子,即按照“咚不隆咚锵,乾隆免我五百七十八擔糧”的諧音敲打。康熙末年,城步苗區土地兼并現象嚴重,佃農人數激增,丁瑤負擔繁重,官吏仗勢欺民,一如洪水猛獸,迫使苗瑤人民揭竿起義。乾隆四年(1739)二月,城步橫嶺峒龍家溪苗民首領粟賢宇、城步莫宜峒苗民首領楊清保、廣西義甯縣江底苗民首領張老金等秘密集會,共商舉義。同年十一月,在綏甯縣耙沖地方發生了“銅石事件”,拉開了苗民起義序幕。乾隆五年(1740)年三月,起義全面爆發。義軍攻打營汛,“劫掠”官庫,截分田地,聲震朝廷。清廷急派鎮筸鎮總兵劉策名率兵鎮壓,因義軍氣勢昂揚,精神抖擻,清軍潰敗。同年七月,清廷改派貴州總督、總理苗疆欽差大臣張廣泗統兵13000人及鄉勇數萬征剿義軍。八月,苗瑤義軍終因寡不敵衆而失敗,20000餘苗侗瑤各族群衆被害,粟楊等起義領袖被俘就義。這次起義以後,清廷不得不對城步綏甯等地苗民采取了一些讓步措施,蠲免租賦,減輕苗民負擔。乾隆十年(1745)乾隆诏谕蠲免城步一切錢糧,接連五次“蠲免緩征”,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免征苗米數增加到578石5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民族沖突。城綏兩地苗民為了慶祝用無數同胞生命換來的得之不易的減賦勝利,就用舞龍獅,吹蘆笙,鬧年鑼等形式,恭賀新春,祈祝太平。

·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清末流傳下來的城步縣民間鬧年用的威溪銅鑼

·

“鄉村春晚”作為一種新興的團拜儀式,是最近十年間流行于苗鄉山寨的。城步儒林、丹口、白毛坪、蘭蓉、汀坪等鄉鎮都先後舉辦過“鄉村春晚”。蘭蓉鄉尖頭田村大坪寨,是一個有着千年曆史的古苗寨,苗族文化底蘊濃郁,文藝人才衆多,從2010年開始,大坪寨連年舉辦春節文藝晚會,山歌、彩調、二胡、唢呐、苗拳、獅舞、龍舞、慶鼓堂等傳統苗族文化節目和當代流行文藝節目,都在這裡得到很好的展演,為大坪寨和附近10多個村寨苗漢同胞送去了上乘的春節禮物。(2024.2.2)

·

作者簡介

苗族風情(20)龍獅鑼鼓鬧大年(山徑·雷學業)

雷學業近影 2023年12月于成都市

雷學業,男,苗族,中共黨員,湖南城步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大學畢業。 曆任城步中學教師、縣教委幹部、縣委宣傳部通訊組組長(副科)、工會主席(正科)、城步報社社長總編輯、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政協學習文史委主任、副處級幹部(四級調研員)。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苗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湖南省民族研究學會會員、湖南省苗學學會理事、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民俗學會會員、邵陽市文史研究員、邵陽市政協工作先進個人、邵陽市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研究領域為苗族曆史、文化、民俗和語言文字。已在《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民zhu族報》《湖南日報》《邵陽日報》、新華社、中國文史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國内重要媒體發表散文、報告文學和論文作品200餘篇。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簡史》《城步苗族建築文化》《舌尖上的苗族》、電子書《苗族情話》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隻有共産黨才能救苗族》《對于湘桂黔邊區苗族習俗的調查與思考》《湘西南苗族傳統建築的價值和保護路徑》《讓古村落古民居成為“鎮寨之寶”》《讓美麗苗寨傳唱古老的歌謠》《熊出虎沒鹿來臨》《破解湘桂邊境“三魚共頭”石刻的神奇密碼》等,其中《全國苗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之比較研究》獲湖南省社科聯2015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還有諸多作品分獲湖南省政協、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優秀作品二、三等獎、邵陽市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邵陽市優秀社會成果獎、當代文藝全國女神節有獎征文大賽三等獎、城步縣廉潔文化有獎征文大賽一等獎等。

·

  作者工作機關及職務: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政協原學習文史委主任、四級調研員。

點選連結雷學業“苗族風情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