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文/王新喜

此前,乘聯會公布了2023年12月汽車(乘用車)銷量資料:汽車市場整體銷量為235.3萬台,是近三年來的最高單月銷量。全年銷量為2,169.9萬台,也是近5年來的最高年銷量。12月轎車銷量達到了109.5萬台。其中燃油車終于奪回銷冠。

在目前1月的銷量中,1月長安零售銷量突破30萬輛,比亞迪、奇瑞、吉利均破20萬台!其中,長安與奇瑞、吉利等傳統車企的銷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油車的份額。比如長安CS家族、雙逸系列、UNI序列、Z6系列等車型的帶動下,長安燃油車的銷量基盤還在增長。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在油車陣營,軒逸、卡羅拉、雷淩因加速遲緩号稱“馬路三大媽”,然而,在2023年的燃油轎車銷量排行榜(以上險量為依據)上,這三款車的銷量卻統統突破了10萬大關。其中軒逸更是以376109輛的驚人銷量雄踞轎車排行榜榜首的位置。

大衆油車的銷量也依舊亮眼。大衆的朗逸以345879輛的成績緊跟軒逸之後,成為2023年中國市場轎車銷量亞軍,速騰的銷量高達285050輛,在A+級轎車中鮮有對手。

在B級車中,銷冠依然是凱美瑞,其次是邁騰與帕薩特。

中國新能源車的強勢崛起讓不少人認為燃油車末日即将到來,然而從銷量成績來看,油車的韌性與競争力依然存在,油車徹底退出曆史舞台可能還要等上很長時間。

在過去,新能源汽車大佬把電車比作智能機,油車是功能機,認為智能機會淘汰功能機,原因在于,油車智能化與電車相比差距太大。新能源陣營各大車企的火力聚焦在智能化,油車的智能化雖然也在推進,但總體上存在差距。

其實,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要面對的一個趨勢就是智能化。在更高階的智能化與自動駕駛上,油車明顯打不過電車。

随着智能化電動化不斷發展,三電系統以及越來越多的智能單元加入,要大幅度削減車輛裡各單元的ECU數量,用中央內建處理系統來替代。對于油車來說,現有平台就是雞肋。但電車就沒有這個負擔,油車的車機互聯水準與電車沒的比,油車需要解決全系統依賴的電的問題,電車整車一套電系統,可全方位整合智能。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總結就知道,油車現有的機械動力系統與平台生态系統要把智能化做到電車的程度,難度很大,不管承不承認,油車也想做好智能化,但它做不到電車的高度。

智能化不足的油車,為何依然很多人買?

但問題在于,智能化相對電車存在差距的油車,當下依然很多人買。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年末燃油車銷量大爆發,這背後有車企降價帶動的銷量增長因素之外,也有春運時間節點的特殊需求——跑高速。

在外打工幾年的年輕人,有了一定存款都想先買一輛屬于自己的小車,這部分消費者首先是對用車成本效益的要求很高,其次是跑長途的需求是剛需。

在跑長途上,油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很多電車的續航已經達到了800公裡,其實也能支撐不少消費者跑長途的需求了。但問題在于高續航版本的定價會比較高,續航超過800公裡的電車幾乎沒有低于20萬的。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其次冬天低溫天氣續航縮水的情況較為常見,尤其是類似今年這種暴雪天氣、堵車排隊的情況,續航能力大打折扣,續航焦慮依然明顯。

但是跑高速,10來萬的油車比比皆是,完全不存在續航焦慮問題。

為何軒逸卡羅拉常年霸榜呢,其實關鍵在于成本效益高,便宜,以“馬路三大媽”為代表的日系車多年以來積累了較好的品質口碑。省油、經濟、耐用是不少經濟不寬裕的家庭的剛需。一台車,10來萬,開10年沒大毛病才是他們的追求。其實在國内,這類消費者群體非常龐大,這支撐起了燃油車銷量的基本盤。

開10年沒大毛病這一點很多電車都做不到,燃油車的核心是動力系統,即發動機和變速箱。不存在時間長了,出現性能下降等問題。反而是要多開,長時間開不會影響性能,反而是不開會影響發動機的整體性能。

然而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是電池和電機,問題在于,用車時間長了,電池性能衰減、續航縮水,在這方面,油車的動力系統的優勢就出來了。

此外,很多油車消費者不是不喜歡智能化,而是在自身經濟條件有限,但用車又是剛需的情況下,隻能做出取舍,舍棄智能化,更追求穩定、耐用性、使用壽命等需求,這些方面恰恰是油車能更好滿足。事實上,油車的智能化也一直在確定安全與穩定性。比如油車ABS的出現,使汽車不會傻傻的“聽從”駕駛員的安排,面對濕滑路面,能夠智能的控制制動系統,降低了汽車滑移的機率。

事實上,到今天,偏愛智能化的已經轉入電車陣營,很多人說,開過電車就不開油車了。畢竟使用費便宜,加速快,智能化程度高。這其實是對那些經濟條件寬裕的消費者來說的。

此外是,也有一個群體,開慣了油車,可能對電車的自動駕駛一直不感冒。很多老司機看來,把車價算上,電車的使用費也不便宜。他們認為安全性比加速快更重要。這部分消費者更喜歡機械的操控感與自己掌控方向盤的安全感,享受開車的過程與駕駛的樂趣。

當然,在年底油車銷量爆發,很大一部分是農村市場對油車的需求。從目前農村縣城地區人們對汽車品牌的認知來看,大衆、豐田、本田以及寶馬、奔馳這些品牌是認知度最高的,這些品牌汽車年末銷量往往見漲。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農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普遍還存在缺失,對于比亞迪的品牌認知度相對高一點、但也算不上有面子,對蔚小理這些新勢力有認知的也不多,在農村,普遍認為有面子的車還是傳統的BBA。這些年,新能源大佬能把品牌力打入農村市場的還不多。

對于農村消費者來說,他們還追求用車的确定性,有用車需求随時可以開。在農村,買車的一個重要剛需其實是去省城或外地城市,他們關注汽車在關鍵時候要起到作用。比如去城市看病就醫或者城裡接送孩子、其他城市辦事、外出打工、外地旅遊,迎來送往、接送親人朋友等都是農村消費者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而這些需求,有些是長途出行需求,有些都是馬上要用車的即時性、緊急的用車需求。

其次,農村的路況不好,底盤磕碰難免,一個問題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基本都放在車底,如果不小心磕磕碰碰,弄壞了電池,那麼基本整塊電池都要換,費用很貴,如果碰撞起火自然就更麻煩。

2024年了,為何依然有很多人買油車?

綜上我們知道,新能源車在成本效益、續航、耐用以及穩定性上還存在很多短闆,首先是高續航版本定價偏高這一點就把很多消費者推向了油車陣營,這也需要國産品牌持續發力,如果将品牌做到讓人們開出去有面子,解決高續航版本的價格競争力,解決複雜路況電池穩定性、使用壽命、高速續航焦慮等問題,可能當下國産車還需要持續破局的方向。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