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作者:閑菜随心雜談

#精品長文創作季#人常說60歲是退休後領着終身俸享受生活的年齡。

但那隻是對于有機關退休的人來說,而出身農村,背靠黃土面朝天的農民哪來的退休可言。

雖說現在國家政策好了,60歲之後每月也能領到一兩百的終身俸。

但這點錢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證,如果家裡再有個等着結婚成家的兒子,更不可能舒舒服服的享受生活。

農村老人大多沒有多少文化,想賺錢基本就靠出大力。

城市中的建築工地就是他們賺錢的好去處。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網圖侵删

劉大明就是外來務勞工員的其中一員,今年接近六十歲,依然在工地幹着重體力活。

他說在工地上比自己年齡大的也有,但不是很多,因為招工機關嫌棄年齡大的工作效率跟不上,還怕萬一身體出問題,賴着機關就得不償失了。

是以超過六十歲的在工地幹得工種就會較輕一些,比如食堂做飯等,那工資肯定會低。

你問他為什麼這麼大年紀還出來搬磚呢?

他說那有什麼辦法,兒子快三十歲了還沒找上媳婦,在農村媳婦本來就不好找,再加上兒子也沒有多少文化,跟自己一起在工地打工。

若能找到媳婦那就要好好供着,人家提什麼條件也得答應啊。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網圖侵删

現在農村娶個媳婦首先你得在城裡或者鎮上有套樓房,彩禮一開口就要十萬往上,越是村裡的彩禮越貴,原因還是村裡的小夥難找媳婦。

房子裝修,三金都是筆不小的數目。

結婚時還有改口費,下車費那都需要錢。

林林總總算下來比城裡娶個媳婦還要貴,城裡許多人家男方買房子女方出裝修。

男方出彩禮,女方出嫁妝。

說的現實點都是供需關系的原因,因為村裡女孩子少,求大于供,物以稀為貴,是以需要的錢數就要多些。

可能有的人會說,這哪是嫁娶,這明明就是把婚姻做成了生意。

也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多地方就是這麼現實。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網圖侵删

經常會看到網上有人說,農民工一個月的工資也不低,為什麼他們還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什麼都用最便宜的。

你要是深入了解一下就能明白,但凡出來在工地搬磚的農民工,家鄉都不會很富裕。

就算每天能賺300塊錢,但也不是一年365天都有活幹的。

假如一年隻有10個月的活,再抛出在外需要的費用,能剩七八萬已經很不錯。

拿回家養着一家老小,為兒子娶媳婦花費完之後,還要給自己攢一點養老錢,你說他們能停下來嗎?

照他們的話說,隻要能幹動,就會一直幹下去。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像劉大明一樣的農民工在每座城市裡都有許多,父子倆結伴出來打工的也很常見。

他們幹着最累的工作,拿着不低的工資,每餐飯都不願超過十塊錢。

他們為城市建設出了大力,若沒有他們那一座座建築怎麼會拔地而起。

即使這樣,在城市中他們往往還是被看不起的那個群體。

如果你采訪他們,你覺得現在幸福嗎?

也許會是搖頭的結果。

你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

他們會說幫着自己的兒子成家,然後再抱個大孫子就是幸福。

按時拿到工資就是幸福。

每天能吃到肉菜就是幸福。

能回家和媳婦孩子團聚就是幸福。

……

他們的幸福目标沒有多高大上,就是樸樸實實,在有的人眼中看來很簡單,很平常的事情,但對于他們卻是在渴望的幸福。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網圖侵删

從網絡中我們也看到過,農民工去餐館就餐被人嫌棄,坐公共汽車被嫌棄等等被歧視的事件。

隻能說大家無形之中把農民工劃入了最底層,哪怕自己一無是處,依然會處處看不起農民工,在農民工面前找到了優越感。

即使農民工一天賺三百多塊,也許比面前這人賺的還要多,可工作性質決定了,似乎一提農民工就比别人矮半截。

可誰生來就願意從事重體力勞動呢,那隻是沒辦法。

大家笑說“投胎是個技術活”。

雖說是玩笑,但确确實實有的人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線上。

而出生在偏遠農村的人,也是認認真真,憑自己的本事在生活,嚴格來說沒有人有資格看不起他們的。

若每個人都投胎在城市,投胎在大富之家,那還有誰來蓋那些高樓大廈呢。

每一種工作都值得被尊重,若你還在展示自己的優越感,看不起他人,隻能說明你的思想道德覺悟需要提升。

其實所謂的職業公平,那隻是理想化罷了。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網圖侵删

農民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将來能夠出人頭地,不要像自己一樣活在社會底層出大力。

其實能夠出人頭地的孩子有,但比例卻少。

因為許多山區的父母為了養家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照看。

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沒有父母在身邊,爺爺奶奶很難做到有效的監管。

孩子能夠健康長大,不跑偏就算很不錯了。

孩子學習跟不上,那就吃不到學習的紅利,未來很大可能依然要走父母的老路,成為一名年輕的農民工。

也許這是社會的必然劃分吧。

若沒有年輕的農民工未來城市的建設,高樓大廈,鋪路修橋要怎麼繼續呢。

就好比中考時的分流一個道理,學習好的孩子升入高中,将來可以考取正規大學。

而學習差的被分流到技校,學習各種技術,為将來進廠打螺絲做好準備。

若不分流,将來誰會進廠做勞工呢。

其實無論哪種工作,都是靠自己雙手賺錢,靠自己的本事養活自己。

雖說很多時候都在說,工作不分三六九等,不分高低貴賤。

若人的思想真能升華到這種高度就好了,但事實是不可能的。

公務員,醫生,律師,老師等靠知識走上的職業,屬于體面的工作。

而農民工就被劃為了弱勢群體。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網圖侵删

說到弱勢群體,好像又不能去否認,因為農民工抵抗風險的能力确實有限。

比如工作環境較差,工作與收入不穩定,若遇上拖欠工資,讨要薪水也非常困難,找個說理的地都難。

因為文化水準有限,大多不懂得如何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權益,遇到欠薪就不知道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來獲得。

或者說會感到求救無門,沒有人會幫助他們讨薪。

往往此種情況,就會逼他們做出極端的行為。

這時的他們顯然就是弱勢群體,不過現在國家對這塊監管要嚴格一些,不知道還有沒有欠薪的情況出現。

除了薪水,他們有個小病小災大多也會能忍就忍,忍不了才會去就醫。

因為大家都知道和醫院打交道就要花錢,雖然現在有農村合作醫療,能給老百姓省錢,但節儉的習慣還在保持。

那就更不用說定期體檢,隻有病了才會去醫院檢查。

這就是所處的工作環境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呈現的結果就不同。

年近60歲還在工地搬磚,隻為兒子結婚時能買得起婚房,拿的起彩禮

今年房地産行業蕭條,大家手裡錢緊,買房賣房的數量都在降低,城市中會看到一些建設停擺的樓區。

開發商在減産,不知道農民工的工作是否受到了影響,若工作受到了影響,那收入就會縮水,這就是所說的工作收入不穩定。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收入并不低,為何還很節儉的原因。

還記得之前有位專家說“建議建築行業拒絕招聘六十歲以上的建築勞工。”

也看到之前網上傳過“清退令”,男性六十歲以上,女性五十歲以上,拒絕進入建築工地工作,若有違反招收機關是要承擔責任的。

若網上傳言屬實,對于用工機關來說沒有影響,年輕建築勞工幹起工作來效率更高,而且不容易發生意外。

但對于農民工來說可不算什麼好消息,因為農民工沒有别的能力,就是靠體力賺錢。

為兒女置辦了婚事,可以說是一朝回到解放前,連分養老錢都沒有了,每月一二百的終身俸也不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那日子還要過,就要出來去建築工地打工來養活自己,養活家。

當然出台這項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就是不讓年齡大了還在辛苦勞作,吃苦受累。

可是剝奪了他們做建築勞工的權利,那他們以後怎麼過活,上哪裡賺養老錢呢?

政策落地前應該也要考慮實際情況,不知道專家有沒有去過建築工地實地考察一下,有沒有去征求一下大家意見。

忙忙碌碌一輩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沒有終身俸,老來生活的基本保障都沒有,那不得隻要能幹動就要幹,不能停呀。

上網去查了查政策的具體實施,原來政策是分地區,分具體工種的,并沒有搞一刀切。

看來還是考慮到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的,政策比較人性化。

沒有斷了老百姓賺錢的管道,年齡大了也不願意靠兒女,不願為兒女增加負擔,能幹動的情況下都會背上行囊出來幹活。

他們都是真真切切身體力行,靠雙手賺錢,本本分分生活。

是以大家看到背着大小行囊的農民工時,給他們多一份尊重,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人。

因為他們都是勤勞的老百姓,身上都背負着家庭,為城市建設付出了汗水,和大家一樣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