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銀行螺絲釘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二戰後,美股的兩輪牛低迷的市場回顧
美股在二戰後,經曆了三輪大牛低迷的市場。
第一輪是二戰後,經濟快速複蘇,迎來了20世紀60年代的黃金10年。
但在70年代利率上行背景下,美股出現了長達10年的低迷的市場。
第二輪,從20世紀80年代初,美股8-9倍市盈率開始,持續到2000年。
這也是美股二戰後最長的一輪大牛市。
但也因為估值比較高,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2000-2009年,近10年過去,美股還腰斬。
不過在金融危機的時候,美股再次出現5星級投資機會。
為下一輪牛市,也是美股二戰後第三輪牛市,奠定了一個好的開始。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股逐漸回暖
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股票市場腰斬。
标普500在2009年的低點,隻有2000年時的42%。
其他市場在金融危機時也下跌慘重:
• 日本日經225指數,跌到最近30年的最低點。
• A股,創下了曆史上的最大跌幅。
2009年,為了刺激經濟,全球各個國家推出刺激政策。
美股也推出1929年大蕭條之後,最大的刺激方案。
先後推出多輪寬松政策,為市場放水。
在海量資金的刺激下,加上美股2008-2009年估值也回到5星級水準。
美股在2010年逐漸回暖,開始慢慢上漲。
歐債危機對美股複蘇的影響不大
2009-2012年,是全球市場逐漸企穩複蘇的階段。
中間遇到了歐債危機。
2009年,希臘宣布自己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達到12%,遠超過歐盟規定的3%上限。
全球評級機構下調希臘的信用評級,導緻希臘國債大跌。
也間接帶動歐洲股票市場出現一輪下跌。
歐債危機拖累了歐洲幾個股票市場的表現。
英股、德股、法股在2009-2012年,低迷的市場低估持續了更長的時間。
不過歐債危機對美股影響不大。美股到2012年,也逐漸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影響。
推動美股估值提升的兩個因素
在整個2008-2012年,長達4-5年的時間裡,标普500、納斯達克100大多在4-5星級。
估值也是過去30年美股估值最低的一個階段,并且低迷的市場持續時間比較漫長。
2013年之後,美股逐漸回到正常估值。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逐漸恢複到金融危機之前。
2013-2016年期間,美股大多數時間在低估和正常估值的水準。
2017年之後,兩件事情,推動美股市場估值近一步提升。
一是2017年,美國推出了史上最大的減稅計劃。
我們之前提到過,指數點數=盈利*估值。
對上市公司來說,盈利=收入-各項支出。
其中最大的一項支出,自然是稅務的支出。
上市公司減稅,意味着同樣收入情況下,公司盈利增加。
可以用來給股東分紅或回購的金額增加。
股票市場的價值也大幅提升,美股的估值中樞提高。
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曆來是危機後重建的好方法。
當然,如果未來遇到稅率提升,則是反過來,會拉低美股估值。
二是從2017年到2020年,美股國債利率逐漸下降。
2020年最低的時候,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隻有不到1%。
從20世紀80年代初,美股國債超10%的利率,下降到2020年不到1%。
這也是美股一輪長達30-40年的利率下降周期。
利率降低對提升股票市場估值,也是顯著的。
是以,以2016年為分界線,會觀察到,2016年之後美股的估值,比之前10年美股的估值中樞顯著提高。
這兩個因素,推動美股從2008年-2019年底,走出了長達10年的牛市。
總結
總結下美股的第三輪牛市,中間分為三個階段。
• 2008-2012年,金融危機帶來的大跌和低迷的市場低估的好機會。
• 2013-2016年,美股逐漸回到正常區間。
• 2016-2019年,減稅和利率下降,帶來股市估值中樞提升。
我們講解的這本書《美股70年》,回測的資料,就到2019年前後。
其實在2019年之後,美股還出現了很精彩的漲跌行情。
大家感興趣的話,螺絲釘之後可以再單獨介紹。
美股也有牛低迷的市場,隻不過牛低迷的市場周期比A股長很多,一輪牛低迷的市場甚至達到10-20年。
美股也會遇到不理性的大泡沫,例如2000年納斯達克漲到百倍以上市盈率。
也會遇到不理性的恐慌大跌,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了解了這些曆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投資未來~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PS:對指數基金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閱讀《指數基金投資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