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近日,一男子拍攝的質疑充電樁收費高的視訊引發關注并上了熱搜。視訊顯示,該男子在連霍高速開封服務區2号充電站(霍爾果斯方向)充電,一共花了99.65元,其中電費58.25元,服務費41.4元。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充電1小時花99元,被不少消費者吐槽太貴了,畢竟,一直以來,電價便宜,用車成本低一直是一大共識。但是官方也回應了,本身就是如此,嫌貴就不要充了。這引發了消費者大規模的吐槽——“讓你省油,沒讓你省錢。”、“這才剛開始,以後會越來越貴”。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從今年春運的現狀來看,據中國青年網報道,從1月26日到3月5日,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将達到90億人次,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營業性客運量将全面回升。

這麼大的人流量與車流量,高速大堵車已經是常态,在這個時間節點,大量的新能源車主上了高速。每到節假日,高速排隊充電幾乎成了新能源車主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去年五一與十一,高速排隊充電一度上了熱門話題。

在如今春運時間節點,高速排隊充電的情況已經在重制,新一輪吐槽又來了。有新能源車主開新能源車從廣東回河南過年,“排隊1小時,充電1小時”。回家過年高速沒堵,堵充電站了,油車12小時能到,開電車要24個小時。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但從不少新能源車主曝出來的情況來看,高速排隊充電4個小時的情況更是常态。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另有車主開新能源車從深圳回江西,8小時車程花了15小時,幾乎每個服務區都要排隊充電,回家的路上充了3次電,每次都要等待2個小時,充電1個小時。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是以,在當下,又有不少新能源車主後悔上高速的聲音出現了。有車主表示,電車回家過年,全程1600公裡,開了二十多個小時才跑1100公裡,一年續航已經打折,行駛過程充電6次,真的買電車後悔了,以後跑高速盡量開油車吧。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也有車主在安徽高速大堵車,發現路上電動車很多都沒電了,300公裡走了15個小時,也表示後悔了。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新能源車主需要認清哪些基本現實?

每到高速,總有新能源車主跑高速後悔的聲音,也總有抱怨高速服務區充電排隊、電價大漲的聲音。但在今天,新能源車主需要認清一些現實了。

首先是購買新能源車就要接受目前大部分純電續航還不足以支撐節假日堵車、長途跑高速的需求,熱門春運時段,别開純電車走,充電排隊太長了。如果一定要在節假日跑高速,最好是規劃好充電路線,避開熱門主幹高速公路。

其次,電車目前最大痛點問題就在于充電續航的短闆上,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成熟,電池技術不成熟,續航瓶頸沒有解決,充電時間太長,由于新能源汽車在高速增長,供需關系影響下,充電樁基礎建設跟不上增長速度也是目前的現實,在供需沖突下,充電費用還會持續上漲。

畢竟,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價格是由商品自身價值決定的,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的波動,當一種商品供過于求的時候,商品價格上漲,供小于求,自然價格下跌。

在春運這種人流車流峰值擁堵的情況下,目前高速的充電樁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是一種嚴重的供過于求的狀态,尤其是春節這種大堵車、峰值人流量非常大的時間節點,如果充電費太便宜,大量新能源車擠在服務區充電,而且長時間不走,一充就是1~2個小時,那麼對于大量排隊的新能源車主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是以,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需求過旺而資源緊缺必然會影響到價格的浮動。當一種産品供不應求,價格上調的作用在于抑制需求,平衡資源的供給。

經濟學原理中還有個“價格上限”又叫“限制價格”理論,是政府為了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價格上漲而規定的最高價格,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

放到充電價格上來看,如果充電價格上漲3~5倍的漲幅,可能就不合理了,因為它打破了價格上限理論,不符合價格上限的規定。

但根據充電1小時99元的充電站回應,電費分為三個時段,每個時段價格不一樣,服務費都是每度電0.8元,三個時間段充電單價分别為,高峰期每度電1.9022元,平峰期每度電1.5153元,低谷期每度電1.1586元。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這三個定價來看,高峰期漲幅沒有超過100%,也沒有達到2倍與3倍的漲幅,是以,總體上是符合經濟學原因與價格上限理論的。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事實上,在高峰期充電樁漲價,對那些趕時間的車主來說,并不是壞事,這種高峰期動态調價機制會倒逼混動車主放棄充電去加油,把需求留給純電車主,調整供需,減少排隊時間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事實上,在很早之前,就有不少充電樁禁止油電混動車型以及增程車充電,帶來了很大的争議問題,但其實放到節假日高速服務區的場景下,這又是合理的。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如果高峰期電價與油價基本一緻,就會導緻大量混動車主直接加油跑。如果價格貴,車主可能就會基于裡程需求來充電,如果充70%就能到達目的地,那麼就沒有必要充到100%,會導緻很多消費者減少充電時間,更快疏散充電排隊人群。

并且很多車主也會有意識的去規劃下一個充電點,甚至下高速找充電樁充電,這樣一來就實作了對排隊人流量的分流作用。

充電營運商在虧損,電車不用交養路費,漲價符合邏輯,車主要直面并接受現實

從目前油電車主的現狀來看,電車消費者占了很多好處,包括綠牌不限行,購置稅優惠,不用交養路費等,擁有一系列特權,與油車的競争并沒有同車同權。

油車車主加油,油價裡面都包含了道路修建及養護費用,但目前電車高速發展,正吞噬燃油稅的份額,但電車不用交養路費。簡單來說,現在是油車在養着電車。

春運充電貴,大排隊,許多新能源車主後悔了,背後要認清的現實

而從整個行業來看,毛利率僅為20%的充電樁品牌正處連年虧損之中。龍頭充電營運商特來電三年已虧損5.6億元。其實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充電營運商需要盈利,如果高峰期不漲價,平時也是低價,那麼廠商沒有動力在高速沿線鋪設充電樁,充電難的問題解決起來就沒那麼快。

是以,綜上種種來看,電車車主一到用電高峰期或者節假日就在吐槽充電越來越貴,快趕上油價了。本質是沒有認清當下的新能源車市場快速發展以及充電樁市場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的這種現實。

如今電車的最大痛點是目前的充電便利性并不夠,與加油站加油的便利性體驗相比,差距甚遠。具體來說就是充電樁數量不夠多,分布不夠密,尤其是高速沿線的充電樁似乎一直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原因就在于,高速充電樁平時幾乎都是供過于求,隻有在節假日才會供大于求,如果大規模在高速沿線鋪設充電樁,那麼導緻的結果是,平時充電樁出現更大規模的閑置狀态,對于充電營運商來說,這無疑會導緻更大規模的虧損。

充電營運商需要盈利,國家需要稅收,目前電車的存量與增量都很大,油電同車同權或是大趨勢,電價上漲尤其是高峰期定價上調必然是常态,甚至如果未來某天針對新能源車征收養路費,那麼電價上漲并把養路費計入其服務費之中或也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目前電車在用車體驗、用車成本、智能化體驗等諸多方面都已經超過油車。但汽車作為一個代步工具,高效的從A點到B點是最核心、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要追求智能化與操控體驗,那麼當下就别奢求在高速上能達到油車的續航體驗,選擇油車還是電車,需要看自己的真實需求在哪裡,不過,對于車企來說,如果續航充電這個最大的痛點沒有被解決,節假日痛點放大,始終會有大量消費者倒向油車。

以上種種,或許都是新能源車主需要直面的現實,新能源車如何解決續航充電的短闆,是事關消費者體驗與選擇的關鍵一環,也是新能源車企需要盡快解決的關鍵痛點。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