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批融資“白名單”中的房企:密集官宣入圍,有企業項目達近百個

首批融資“白名單”中的房企:密集官宣入圍,有企業項目達近百個

随着各地首批房地産項目融資“白名單”密集公開,涉及的房企也逐漸揭開面紗。

2月5日,據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了解,目前融創已有超過90個項目入圍第一批“白名單”。

同一天,綠地集團官宣,綠地集團獲批進入“白名單”的項目已有34個,拟融資金額合計約117億元。同時,還有一批項目也在稽核當中,有望陸續進入“白名單”。

今年以來,官方政策密集出台,帶動房企融資端回暖,此次跻身“白名單”的房企仍在擴容。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注意到,“白名單”覆寫了多家出險房企的旗下項目。

在業内人士看來,在限制條件下,入選項目相對優質,對這部分項目提供融資支援,有助于出險房企“保交樓”。此次由項目層面推動融資支援,利于消除金融機構和房地産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解決了地方政府對房企的監管難題。

多地“白名單”出爐,一日三房企揭曉入圍項目

2月5日,多家房地産企業公開披露旗下項目進入房地産項目融資“白名單”。

截至當日,融創已有超過90個項目入圍第一批“白名單”,包括北京、天津、成都、重慶、鄭州、沈陽、青島、武漢、昆明、西安、太原、西雙版納等20個城市都已落地。

同一天,綠地集團在官方微信公衆号發文稱,獲批進入“白名單”的項目已有34個,拟融資金額合計約117億元,已進入“白名單”的項目分布在山東、四川、安徽、雲南、黑龍江等全國各地。

此外,據貝殼财經記者了解,截至2月5日,金科股份在全國共有53個項目入圍“白名單”,分布于重慶、河南、山東、廣西、湖北、遼甯等地,其中,入圍重慶“白名單”項目超過20個。

實際上,部分房企早已率先行動。2月3日,碧桂園确認已獲批進入“白名單”的項目超過30個。此前一天,雅居樂集團官微披露,已有涉及重慶、廣州、昆明等城市的多個項目被當地住建部門明确納入“白名單”。

碧桂園方面表示,進入“白名單”後,公司相關項目将獲得融資支援,有助于緩解資金壓力,推動保傳遞、資産盤活,提升項目可持續經營能力。

貝殼财經記者梳理看到,“白名單”中的房企隊伍正不斷擴容,世茂集團、遠洋集團、中國奧園等此前相繼揭曉了項目的納入情況,大多集中于10到20餘個。

據悉,房地産項目“白名單”是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的内容之一。今年1月12日,住建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建立了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旨在更加精準支援房地産項目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月30日至今,南甯、重慶、雲南、湖北等多地陸續釋出首批房地産項目融資“白名單”。

據住建部、金融監管總局統計,截至1月底,26個省份170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提出第一批房地産項目“白名單”并推送給商業銀行,涉及房地産項目3218個。商業銀行接到名單後,按規程審查項目,已向27個城市83個項目發放貸款共178.6億元。

覆寫多家出險房企旗下項目,五個标準確定資可抵債

進入2024年,支援房地産融資的相關政策密集出台,房企融資環境顯著改善。

易居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1月TOP30房企境内債總計發行253.5億元,同環比漲幅分别為136%和157%。境内發債成本為2.89%,處于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批房地産項目融資“白名單”,覆寫了多家出險房企旗下項目。

據了解,“白名單”的申報項目不論公司性質,隻需符合五個标準與條件,包括項目必須處于在建狀态、擁有與融資額相比對的抵押物、預售資金未被挪用或已追回挪用資金等,經地方主管部門稽核通過,即可納入。

鏡鑒咨詢創始人張宏偉接受貝殼财經記者采訪表示,出險房企在經營上存在困難,短期内難以整體盤活資産,但從項目層面,一些企業仍保留一些品質還不錯的項目。進入首批房地産項目融資“白名單”的項目需符合五個條件,這也就意味着進入“白名單”的項目屬于資可抵債的範疇,房地産項目融資“白名單”政策為這部分項目提供了正常的市場融資的支援,為保交樓增添了一重保障。

2023年,大陸“保交樓”工作穩步推進,全年房地産開發企業竣工房屋面積比上年增長17%。其中,部分出險企業也在積極推動“保交樓”工作的完成。

據貝殼财經記者了解,2023年,融創在全國101個城市實作279個項目傳遞,合計傳遞套數31萬套、傳遞面積3587萬平方米。

碧桂園同樣公布了“保交樓”成績——2023年全年,累計傳遞超60萬套房屋,累計傳遞面積7162萬平方米,涉及31省份249個城市。2024年公司預計傳遞量超48萬套。

此外,綠地控股2023年全年累計完成傳遞面積 2927 萬平方米,傳遞住宅約 28 萬套。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首批項目示範意義很強,其中部分項目已經落地了融資支援。不過,“白名單”推送給銀行,并不意味着銀行必須提供貸款,銀行依舊需要推進正常的信貸審批和風險控制流程把控。

李宇嘉認為,經過住建部與金融部門的溝通協作,雙方的資訊更加對稱,一些影響信貸投放的不确定因素得以消除,進而助推貸款投放。“銀行對于房企的誠信狀況和财務資料的可靠性沒有把握,但具體的房地産項目隻要能夠做到産權清晰,資金封閉運轉,不出現資金抽調、抽逃,就可以保障金融機構的債權,這樣就能消除金融機構和房地産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在他看來,過去項目公司法人地位不完整,資金随意被抽調,土地随意被總部抵押融資,以項目清單制的形式推進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落地實施,夯實了項目公司的法人實體地位,有利于解決地方政府對房地産監管的難題,即屬地化與房地産企業跨行政區域經營的沖突。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丁爽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