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作者:曆史有點冷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國家總得統一”。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再登孟良崮,王玉齡說了這6個字,也帶來了一幅墨寶,上面隻有4個字:和平統一。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一場持續隻有三年的婚姻

張靈甫從來沒有從妻子的耳朵裡,聽過“愛你”這句話。

此舉并非代表這段婚姻中沒有愛情的濃烈,相反,對于這個丈夫,王玉齡是愛慕且敬仰的。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1945年。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抗日戰争以中國的勝利宣告結束,颠沛流離許久的王玉齡終于能回家了,可紛飛的戰火摧毀了原本的安靜祥和,家園不複溫暖,離家時稚嫩的小姑娘,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王家有個姑娘還在待字閨中的消息不胫而走,張靈甫也聽到了這個消息,便決定來一睹芳容,在理發店見到了正在洗頭的王玉齡。

陌生的男子一言不發就隻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要是别人,肯定早就羞紅了臉,王玉齡隻覺得被冒犯,狠狠的瞪了張靈甫一眼。

就是這一眼,讓張靈甫認準了她。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想他張靈甫征戰沙場,八年抗戰内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全都參加了,因為表現突出,更是年年都拿嘉獎,“模範軍人”和“常勝将軍”這樣的頭銜,也整整齊齊的碼在頭上。

可正是因為身邊伴随着的都是肯定的聲音,王玉齡的這一個白眼,才算直接到了張靈甫的心裡。

動了心,自然是要想方設法見面的,但因為自己“跛腿将軍”的名聲不太好聽,張靈甫思考了一番之後,還是決定讓朋友代為邀請,設宴款待王家。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餐桌上,看着滿眼都是自己女兒的張靈甫,王母開口問了一句張靈甫多大了,想着剛才聽到王玉齡隻有32歲,他便隐瞞了自己的真實年齡,說自己也是32歲。

朋友一看這意思,也很快意識到張靈甫是看上了這王家的姑娘,開口就說“王老太太,您這也在長沙呆了這麼多年,有什麼認識的好姑娘,也跟我們副軍長介紹一下”。

一個是待字閨中的閨女,一個是明顯有意的将軍,王母看的通透,整個飯桌,不高興的隻有一個王玉齡。

她并非是介懷張靈甫的跛腳,而是覺得自己被冒犯到,闆着個臉,一聲不吭。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看着較勁的小姑娘,張靈甫更加喜歡了,也不管王玉齡冷淡的态度,隻管開始自己的追求。

沒有真心融化不了的寒冰,日複一日的交往中,王玉齡逐漸消退了戒備,也開始對張靈甫産生好感,可當郎情妾意的美好即将成就一樁美事的時候,王母卻開始反對了。

張靈甫是一名軍人,這也就意味着,他的使命不在兒女情長,而在戰場,一枚子彈避不開,自己的女兒就會成為跟自己一樣的寡婦,她甯可王玉齡一輩子嫁不出去,也不希望步入這樣的後塵。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但年輕時候的感情總是有力量的,即便母親表示自己不會參加女兒的婚禮,兩人還是在1945年的上海結婚了。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短暫平靜後的劇烈洶湧

婚禮很草率。

張靈甫的西裝是借來的,王玉齡穿的鞋,也根本就不合腳。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按理說應該給夫妻最好的婚禮,但張靈甫已經拿到了升遷令,馬上就要去南京赴職,隻能委屈王玉齡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跟自己結婚,也在新婚的當晚,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車。

幸好,這過蜜月的時間還是有的,幫忙的,是中國共産黨。

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在1945年的8月28日來到重慶,《雙十協定》一簽,兩黨的沖突得到了暫時的緩解,即便蔣介石合作的心不誠,這剛結婚的小兩口也是在南京過了一段安生日子。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日常交往中的兩人,從來都沒有隔閡,兩人就像結婚許久的老夫老妻,在平靜的瑣碎中流淌愛意,唯一的一次争吵,就在張靈甫收到的一封匿名信上。

信,是寫給張靈甫的,内容卻是關乎王玉齡的,來人說王玉齡天天穿着奇裝異服招搖過世。

張靈甫沒當回事,直接回了一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可把王玉齡氣壞了,覺得張靈甫不信任自己,要跟他離婚。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張靈甫立馬就給自己的妻子各種示好,小家的雞飛狗跳很快歸于平靜,蔣介石卻裝不下去了。

他在1946年的6月撕毀《雙十協定》,決心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張靈甫是他手下的兵,肯定是要上戰場的。

就這樣,到8月,他已經出現在了華東戰場,10月的中下旬,已經開始和粟裕交手。

人在戰場之上,張靈甫心中牽挂的,卻是懷着身孕的妻子,擔心懷孕的人心思比較敏感,他便在打仗的間隙抽空畫了一張圖,那是他們家的小院,哪片地要種什麼花,花什麼時候種都安排好了。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不同的地方串聯起來的感情,讓王玉齡變得勇敢,她在1947年的春天拖着懷孕9個月的身子趕往前線,颠簸了十七個小時,才見到了自己的丈夫。

多年之後,王玉齡都非常感念孕期的這一次勇敢,因為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自己的丈夫。

生産之後想着丈夫不能親眼所見愛情的結晶,王玉齡就拍了一張照片,給丈夫寄了過去,可王玉齡不知道的是,遠在戰場之上的丈夫,已經對勝利失去了期待。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多次與粟裕等人的交手,讓張靈甫不得不承認,戰略技術上,共産黨全方面碾壓國民黨,蔣介石不下指令,他隻能接着打。

雙方的大決戰定在孟良崮,張靈甫給自己挑了很好的指揮位置,1947年的5月13日,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黨74師和陳毅和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就開始了大決戰。

這個時候,王玉齡生産不過十幾天,她尚在坐月子,兵敗的丈夫,就殒命在了1947年5月16日的孟良崮。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沒有一個人告訴王玉齡這個消息,她看的報紙,收到的信,都是身邊人幫她稽核過一遍的,但漸漸的,王玉齡還是發現了端倪。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遲來的丈夫絕筆

信,電話,一個都沒有,王玉齡的心升騰起不好的念頭,卻始終告訴自己要沉的住氣,直到丈夫生前的參謀,送來了一封信。

這是張靈甫的絕筆。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齡吾妻,今永訣矣,靈甫絕筆。5月16日,孟良崮。

一字一句掃過,悲痛逐漸加強,王玉齡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真的殒命在了戰場,兩人結婚不過三年時間,孩子甚至還不滿一歲,他怎麼舍得留下這孤兒寡母?

不接受,也沒有辦法,獨自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王玉齡對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不滿越來越重。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絕筆信中,張靈甫有拜托蔣介石幫着自己照拂妻兒,但别說額外的照顧了,就連錢都沒給。

宋美齡時常邀請王玉齡去家中,她不愛這般的應酬,可每一次都推脫也不好,便去了一次。

王玉齡在外面坐等了很長時間,但到最後,宋美齡隻讓人說了一句“自己身體不太舒服”,就把一行人給打發走了。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心中滿是失望,惡事做盡的國民黨也很快迎來了自己的惡報,解放軍在1949年的9月發動渡江戰役,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無處可去的王玉齡隻能跟着國民黨一同撤退台灣,後來遠走美國。

今時不同往日,從來沒有愁過吃喝的大小姐開始打工,她将兒子托付給了母親照顧,奮鬥了幾年之後,才過上了團圓的生活。

原本以為一生就會凋零在異鄉,王玉齡怎麼也沒有想到,周總理會在1973年給她捎口信。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國民黨沒有照顧到的抗日名将遺孀,共産黨沒有忘記,周總理邀請王玉齡回中國看一看。

2005年王玉齡跟着兒子來到上海,另一份意外之喜也很快送上,粟裕大将的侄子邀請前往孟良崮。

王玉齡果斷前往,同行的,有二人的二兒子張道宇,還有幾位台灣的朋友,登山的王玉齡呆了一份禮物,是一副墨寶,上面隻有4個大字:和平統一。

另外的一份,是一首悼亡詩。

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凄凄往事怯重溫。
2007年,張靈甫妻子在孟良崮,站在丈夫陣亡的地方,說出6個字

外界對張靈甫的評判褒貶不一,但在王玉齡的心裡,他隻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這一生唯一深愛過的人。

王玉齡曾在2007年4月登孟良崮的時候笑着說出一句話“留一個位置給我吧”,在思念的折磨中,王玉齡盡到了一個母親的責任,也在2021年10月9日迎來了自己生命的終點。

她這一生,經曆頗多,最大的遺憾,就是從來沒有在言語中宣洩過對丈夫的愛意,短暫的三年婚姻,成了王玉齡人生的最寶貴,不言其他,這份真情,着實可歎!

參考連結:三載夫妻一世情 蔣介石愛将張靈甫遺孀一生 中國新聞網

孟良崮上話往昔 中國科技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