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作者:中華網山東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海邊人家》100x80cm2018年

一、尋找語言

  在考學前我就喜歡畫風景畫,出生在中華大地晉北高原的我,兒時就被它自身的地貌個性所吸引,它雖然沒有俊秀或濕潤感,也不符合古代文人對山水畫的可行,然而它卻有着深厚樸實的體貌,那層層疊疊的黃土地、孤寂而親切的古村落,無一不讓我動情,春夏秋冬,刮風下雨、跋山涉水,一畫就是幾十年,過去在紙上畫,自制的木闆上畫,今天在現成的油畫布上畫,加起來恐怕數以千計了。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古堰畫鄉之三》70x75cm2012年

西方的傳統藝術以理性的科學的視覺性方式解決造型問題,而東方的藝術傳統都是“意筆草草不求形似”“在似與不似之間”,追求形而上的造型觀。二者間的造型理念的差異造成東西方繪畫藝術各自不同的方向發展。而我更喜歡東方那種似與不似之間的語言表達。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海草房》80x80cm2018年

有一句不朽的名句“外師造化而中得心源”唐朝張璪這句話是照明燈、指路燈,是我的座右銘,多年來指引我鼓舞我踏遍大江南北,在畫布上進行着“黑白灰”“點線面”“顔色的厚與薄”“筆觸的大與小”,經過各種手段的戰鬥,錘煉出一種能讓我熟練駕馭畫面的能力,然而就熟練的技能隻是一種手段,技能語言會遮蔽你心靈深處真正動情的東西,畫面内容的時代感、觀念性、精神性才是終極目标。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古城》50x60cm2017年

  二、精神性的轉換

  有人說,愛做夢與幻想的成年人是不成熟的,而不會做夢與幻想的成年人是沒有激情的人。如此看來生活要求我成熟,而藝術要求我真誠,真的很難,總是在自認為找到自我的時候,可能又進入另一個迷境,很羨慕像莫蘭迪那樣終身守候着那幾個瓶瓶罐罐,并從中窺破天機,也崇拜齊白石那樣整日與花鳥魚蟲為伍,以此演繹人生與藝術的真谛,回望自己的藝術曆程,其實都是在借景學習或借别人的畫面學習,你自己在哪裡,為什麼生活到晉北煤都大地,從兒時就陪哥哥、姐姐鑽煤礦洞,坐煤車,挑煤炭,整日生活在這個煤的世界,70年代看到毛驢車、手扶車拉煤,80年代看到大拖拉機、解放車拉煤,當下看到五顔六色各種多功能大型車漫山遍野開采挖掘,多麼有時代特色。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革命聖地大井》80x60cm2016年

心靈深處早以被這個黑色世界深深烙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迹,煤炭文化,千百年來人類生存離不開它,它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它從點燃的那一刹那,就會給人類帶來無限的溫暖和光明,這樣情之以動的題材,發自骨子裡的感受,為什麼不拿起手中的畫筆,這才是我要守候的精神家園。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老碼頭》100x80cm2018年

有人說藝術最難的就是尋找個人的藝術面貌,所謂的個人符号,我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個人符号,但我不想刻意去追求面貌。其實自己傾向于哪一種性格,從呱呱墜地到少年時期就已經注定在藝術的創作中,個人感情的流露是自然按捺不住的,隻要你感受真誠,畫的真誠。時代性、觀念性、精神性都會有所表達。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海草房之三》80x80cm2016年

  三、守望未來

  在當今中國開放型的大文化背景下,藝術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向,在衆說紛纭的天地裡,作為一個真正的畫家要把握住自己,本來嘛,自我的真情流露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哪怕是最偉大的畫家,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造就出來的畫家及作品,其生命力也是不會長久的。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乳山碼頭之二》80x80cm2017年

面對未來的藝術,不知有幾分勇氣,隻有面對自己的畫面時才能有所可為,學會在寂寞與孤獨中體味精彩,在庸俗與平淡中識破玄機,我要固守着這個大工業時代屬于我心靈深處的那個黑色大風景,憧憬未來。

(文/郭永文)

(來源:創榮時代藝術中心)

畫家簡介

郭永文丨在似與不似之間進行語言表達,繪出心靈的風景畫

郭永文,1966年生于山西,1994年畢業于山西大學美術學院,200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課程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山西省油畫學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