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案說醫】黃崇博:桂枝芍藥知母湯治寒濕腰腿痛合并指間關節炎

作者:廣東中醫藥
【以案說醫】黃崇博:桂枝芍藥知母湯治寒濕腰腿痛合并指間關節炎
【以案說醫】黃崇博:桂枝芍藥知母湯治寒濕腰腿痛合并指間關節炎

▲黃崇博,廣東省名中醫,廣州市正骨醫院黃氏正骨手法第二代傳承人、廣州市正骨醫院原院長、中醫骨傷科學術帶頭人、主任中醫師,從事臨床和醫學研究40餘年,對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科疾病、疑難雜症頗有見地,接骨手法以輕巧細膩見,重視骨科治療與康複一體化。申報廣東省中醫藥局建設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8個項目被準許立項并獲政府資助。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展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曆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高某,女,時年46歲,2022年3月31日初診。

【發病過程】患者于3周前出現腰部伴左下肢疼痛,腰部屈伸活動明顯受限。左足趾麻木。近期左手指間關節活動疼痛。乳腺CA病史。【首診證候】主訴:腰痛伴左下肢疼痛3周。診見:腰部伴左下肢疼痛,腰部屈伸活動明顯受限。左足趾麻木。近期左手指間關節活動疼痛。舌質淡暗紅,苔白膩,患部壓痛,活動疼痛加重,脈沉細。

【辨證論治】西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診斷:痹證(寒濕入絡)。治法:溫經通絡,散寒祛濕。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曆節疼不可屈伸,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金匮要略·中風曆節病脈證并治第五》)。處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麻黃10克(先煎),白術10克,防風10克,黑順片10克(先煎),細辛6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服。配合芒針治療,指導功能鍛煉(1)患者俯卧,雙手支撐床面,骨盆貼緊床面,将腰由中立位開始緩緩極度後仰,使腰方肌有緊張牽拉感,停留5秒,反複3次,逐次加大幅度,然後将雙手交叉置于床面,使腰椎緩慢前屈于中立位,于腰椎前屈過程中進行對抗,停留3秒。(2)患者坐位,雙手叉腰,将腰椎由中立位開始緩緩極度側屈,使患側腰方肌有緊張牽拉感,停留5秒,反複3次,逐次加大幅度,然後将一手支撐住患側,使腰椎由側屈回歸中立位,于腰椎運動過程中進行對抗,停留3秒。

【随診過程】二診:4月7日上症減輕,患部壓痛減輕,活動疼痛減輕,左下肢痹痛緩解,舌質淡暗紅,苔白稍膩,脈沉細。繼續芒針3周治療。三診:5月11日腰腿痛較前明顯好轉,偶有反複,乏力感,左大腿外側偶有疼痛,站久明顯,坐位緩解,活動後好轉,雙手指間關節疼痛減輕,舌質淡暗紅,苔白稍膩,脈沉細。處方:茯苓45克,幹姜10克,白術15克,炙甘草10克,澤蘭15克,牛膝15克,金櫻子肉10克,桑螵蛸10克,枸杞子15克。共6劑。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服。四診:5月19日腰腿痛較前好轉,手指有脹感,晨起僵硬,活動後好轉。腰部壓痛較前減輕,活動較前靈便,伴偶發左下肢痹痛。舌質淡暗紅,苔白稍膩,脈沉細。處方:黃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棗12克,細辛9克,桑寄生15克,生姜10克。共6劑。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服。五診:5月26日腰腿痛較前好轉,手指有脹感,晨起僵硬感較前好轉。舌質淡暗紅,苔白稍膩,脈沉細。宜加強溫陽健脾利濕。中藥使用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處方:黃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棗12克,黑順片10克,桑寄生15克,白術10克,茯苓20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服。六診:6月23日腰腿痛明顯好轉,偶有反複,手指有脹感不明顯,晨起僵硬感較前好轉,舌質淡暗紅,苔白,脈沉細。處方:黃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棗12克、黑順片10克、桑寄生15克、白術10克、茯苓20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服。七診:9月1日病情漸穩定,手指晨起僵硬感基本緩解,近期無複發,腰腿痛較前明顯好轉,但偶有反複,站久明顯,坐下後緩解,活動後好轉。舌質暗紅,苔白,脈沉。處方:桂枝15克、白芍30克、知母10克、麻黃12克、黑順片10克、白術15克、甘草10克、防風15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服。2023年6月初随訪,疼痛緩解,病未複發。

【按語】

辨證思路: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後方或椎管内,導緻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進而産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本病患者長期腰痛伴左下肢疼痛。診斷明确,體查症狀兼有臀肌筋膜炎。中醫四診:患者神清,精神尚可,腰及肢節疼痛,活動受限,肢端麻木,患部壓痛,活動疼痛加重,舌質淡暗紅,苔白膩,脈沉細。《金匮要略》中風曆節病脈證并治篇中有雲“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該證患者手指、膝關節、踝關節均曾出現腫痛,雖然無金匮描述腳腫如脫,但辨證相符,中醫屬于“痹證”範疇,根據舌脈象,辨證為寒濕入絡。

治療經驗:黃師善于使用仲景方治療骨科痛症,其中經常使用金匮方中桂枝芍藥知母東加減,臨證運用多用于治療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症狀的腰椎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股骨頭壞死、髋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此方化裁,寒痹可用、風濕熱痹亦可用。寒重則重麻、附、桂。熱重則重芍藥知母加石膏黃柏,老師認為熟附子、麻黃溫熱,若其人熱象可加倍量知母以制約麻黃、附子烈性。

該方含麻黃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去棗)。合方加知母治肢節浮腫,煩熱。合方加防風治頭眩痛,身體痛,骨節痛。仲景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痹痛,關鍵在于溫通。“陽氣流通,陰氣無滞”(鄭語),溫通使閉阻之經絡得以開啟而顯著效。主治風寒濕痹。關節腫痛,時發寒熱,脈沉緊,舌苔白潤。類風濕性關節炎。伴身熱,關節腫痛畸形,舌紅苔黃膩。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盛者為行痹;寒盛者為寒痹;濕盛者為着痹。此方化裁,寒痹可用、風濕熱痹亦可用。初服得微汗則解。

主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

中後期患者以指間關節腫痛、麻木,中醫辨證為血痹、風痹,血痹病的辨證論治。由于營衛氣血俱虛,陽氣不足,陰血澀滞,又感風寒,故見肢體麻術不仁,即謂之血痹。陽氣不足,于關脈微。外感風寒,故尺中脈小緊,血痹之證以肌肉麻痹為主,如邪重者,亦可發生疼痛,故曰如“風痹"狀,而實非風痹之關節流竄疼痛之證。方拟《金匮要略》治療血痹虛勞之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黃芪桂枝五物湯。方中黃芪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協黃芪達表,溫通血脈: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生姜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血益氣,調和營衛,桂枝配合黃芪益氣并振奮衛陽,黃芪配合桂枝固表而不留邪。其方即桂枝湯,妙在以黃芪易甘草,倍用生姜載黃芪走表。

(本案編寫:曾湘駿、周敏傑)

鄭重申明: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療方案僅适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療方案。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贻誤病情。■

【來源:廣州市正骨醫院,醫學指導:黃崇博 主任中醫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