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作者:金庸法律江湖

要比較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肯定要首先比較其師承大背景,即王重陽VS張三豐。

王和張按傳說和金庸小說裡的描寫,可認定都是不世出的武學天才,外加極其的勤奮好學。

不過仔細分析,二者差異很大,甚至不可以道裡計。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王重陽重在傳教,武功是副業。并且王重陽最不喜歡武功最高的丘處機,說他不習教務、醉心武功,不堪重用。

王重陽傳教不傳教,武功檔次都低。 特别是王重陽破玉女心經抄九陰真經這個行為low到極點。 “重陽一生,不弱于人”這個補充劇情,把射雕裡王重陽高大上的形象拉到了谷底。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張三豐則是憑一己之力,建立了和江湖上的老大少林并駕齊驅的武當,且到晚年還發明了太極拳和太極劍這種劃時代的武學,武當七俠要是趕得上張三豐,那天才不是太多了嗎?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就是王重陽在武功造詣上不如張三豐。

這裡的造詣不是指實戰。而是以下3個方面。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一、首先天賦很重要:天賦跟天賦又不同

天賦很重要,就好像古代那些大文豪,他們的詩詞大家都耳熟能詳朗朗上口,但真讓自己創新,那就麻爪了。

同樣是太極拳,武當武俠使出來和張三豐使出來完全不一樣,也是一樣道理——

我們先看看周伯通一句話,原文【當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練師兄的幾門厲害功夫,黃老邪又怎能囚禁我在這鬼島之上】

全真派武功屬性是最低的,叫【我師兄的幾門厲害武功】,這種武功是王重陽專屬的,完全适配于王重陽,全真七子練的是别人的武功。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綜合來看五絕武功基本都是這個屬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适配性。

比如一燈一陽指門派,原文【大理段氏一派的武功講究悟性】;

比如逍遙遊就不适合郭靖,原文【這路‘逍遙遊’,你是不能學的,就算拚小命記住了,使出來也半點沒逍遙的味兒】。

絕大多數門派都是這樣,一直在練别人(祖師的)武功… 更加典型的還有前朝太監發明的葵花寶典,太監專屬武功……是以東方不敗,嶽不群,林平之學這種武功就要有機變無機。

但少林武當是最高一檔,他們是少林和武當的武功,而不是達摩和張三豐的武功。

這就涉及創新機制了。這個比天賦更重要。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二、其次用心教授很重要:王重陽的弟子另有其人

有人說,全真七子是師傅沒教好,徒弟沒學好,但是武當七俠隻能說師傅太過妖孽。

也是哈:張三豐憑一己之力建立了和江湖上的老大少林并駕齊驅的武當,并且發明了太極拳和太極劍這種劃時代的武學,武當七俠要是趕得上張三豐嘛天才不是太多了嗎?

王重陽用心教的其實是老頑童一個人,亦師亦友的關系。又不重視傳藝,門下的全真七子估計就是得到點皮毛吧。自然張三豐比王重陽強得多,武當七俠也遠勝全真七子。

但用心與否,依然是表面現象,真相是,武當繼承少林,人家走的是體系道路非個人道路。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三、武當的創新機制:不啻于少林,更是秒殺全真

看看少林,人家有專門的武功研發和針對機構——般若堂,持續優化本門派的核心技術:

原文:

【少林寺衆僧于隋末之時……其時武功便已威震天下……固因本派武功博大精深,但般若堂精研别派武功,亦為主因。通曉别派武功之後,一來截長補短,可補本派功夫之不足;

二來若與别派高手較量,先已知道對方底細,自是大占上風……别派武功中隻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筆錄下來。如此積累千年,于天下各門派武功了如指掌。縱然寺中并無才智卓傑的人才,卻也能領袖群倫了】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王重陽的武功會随着時間推移被淘汰,但是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不會。

你看看即使整個少林寺隻有玄慈方丈會大金剛掌,少林寺也不驚慌。

那武當怎麼樣呢? 武當和少林一樣,武當不是張三豐一個人的武功。

首先,武當七俠練的都不一樣:

俞岱岩是刀,張翠山是銀鈎鐵劃,殷梨亭主練劍,莫聲谷主練外功,倚天屠龍功就是張三豐為張翠山專門設計的。

看原文: 弟劍術最精,七師弟近年來專練外門武功……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神門十三劍是張三豐和徒弟共同創作; 虎爪絕戶手是俞蓮舟研發的…

這種張三豐牽頭,門下弟子集體研發的武功會更加的豐富和成體系。

全真這種更注重傳道、三四代就銷聲匿迹的門派,就不要碰瓷少林武當了。

還有一個類型叫奇葩類型…… 比如林朝英,古墓派武功來源于鬥氣和戀愛腦,此門派武功特性就是可以完美克制全真派武功,還能與全真武功完美配合……還是雙特性。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還有九陰,主要也是黃裳遇見過的武功和破解方法的合集。

而九陽則是鬥酒僧看了九陰後對标九陰和超越九陰(不包括總綱)的創作。

少林和武當的優勢是“體系”; 而獨孤九劍的優勢則是“大資料分析”……

獨孤求敗根據他過往的經曆,把武功分為七大類型,總結每個類型武功的共通點。

比如從起手式A到目标B的過程有X種方式,X種方式裡,有什麼共同點,破解這個共同點即可。

這些都很強,但都是一時瑜亮,不能和少林武當這種強大的體系長期争鋒。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金小俠感言】:

要走自己的路:

王重陽用心教的其實是老頑童。全真七子估計就是得到點皮毛吧。當然張三豐比王重陽長壽很多(研發時間多了幾倍)、實力也強得多,武當七俠也遠勝全真七子。

從金庸江湖到古龍江湖,沒有哪位隻學本門武功能超越先輩,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厲害的主角要麼是天才自己開創,要麼學了多門派的武功。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金庸小說主角多是到處學别人武功,本人少有系統性武功,如楊過創立黯然銷魂掌,但他這個武功不足以開門立派。

有時候覺得古龍那種套路更科學些,三少爺、小李飛刀,他們功夫屬于自己突破,不是因為有多個名師或武功秘籍。

這其實是一種規律。畢竟牛頓到愛因斯坦,都是500年才出一個。

是以,不是說全真教就不行,全真也有很厲害的可複制核心技術:

全真七子不如武當七俠:根源是王重陽研發體系和創造力不敵張三豐

那就是更新版天罡北鬥陣。最多時可以複制7個對敵方陣,威力也是非常之大。

除非遇到郭靖這樣BUG級别的超級對手,基本都是可以通吃、輕松應付下來的。

要知道,創新很難,能用好已經不容易了。更别提發揚光大了。

王重陽九泉之下,如果知道自己建立的天罡北鬥陣被全真七子活學活用、成功複制,那也一樣欣慰。

#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