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巴菲特的視角看一看,成功企業的經營之道

作者:愉見财經

讀後感 | 夏心愉

引述 | 《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贈書 | 愉見财經

周末的晚上進入“愉見财經”贈書活動。上一期贈書我們分享了查理·芒格的智慧,在股市低迷時期那期贈書參與效果特别好,那今晚的贈書我們就繼續分享大師智慧,送走了芒格,迎來他的老夥伴:巴菲特。

我沒有再選《巴菲特之道》或《滾雪球》之類的書了,一則這幾本經典有點太舊了,我估計大多數做投資的朋友都看過了;二則我在“愉見讀書會”裡也都專項做了這些書的解讀。今晚選來做贈書的是《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股神企業帝國的過去與未來》。

用巴菲特的視角看一看,成功企業的經營之道

為什麼選這本書呢?

首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但他的企業經營和管理哲學卻罕為人知。在《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一書中,梳理了伯克希爾企業文化的九大特質,我想,這些“價值觀的價值”(the value of values),對各類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都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其次,這本書其實也在嘗試解答一個命題:“如果巴菲特不在了,伯克希爾會怎樣?”我知道大家并不關心伯克希爾,我也不投伯克希爾是以我也不關心。但是,我恰恰關心的是,如果一家企業成功的靈魂,都系在他們老大身上,那麼有朝一日老大不幹了、或不在了,這家企業如何續寫成功?

這個問題很重要的,比如愉見focus的銀行業,就有這類問題。一家銀行但凡出了一個對市場戰略清晰、對上搞得定、對内又一言九鼎(企業經營最怕高層内鬥或高層不停輪換)的老大,隻要這位老大有定力幹得久(而不是幹不了幾年就謀求更高的仕途去了),這家銀行往往發展得好。但問題是,老大不能幹一輩子,他總要離開。

跳出銀行業,其實别的企業也有類似困惑,我們常常看到,能人老大必然标配如何培養接班人的困惑,家族企業也有傳承難的困境。

對此,我對《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的讀後感是,兩點:

第一,建構企業的護城河,即便能人老大離開,但留下的護城河依然流淌,還可以守護企業好些年;
第二,也是我後面做的摘錄裡會詳細說的,“價值觀的價值”(the value of values)。這些企業文化的核心,也能持續指引一家企業前行。我在“愉見财經”往期專欄裡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如果要判斷一家企業的當期表現,看它的财報;如果要判斷一家企業未來一兩年的表現,看他的産品與技術;如果要判斷一家企業未來十年的表現,看他的核心文化與團隊價值觀。

最後,這本書也适用于馳騁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朋友。畢竟,巴菲特與伯克希爾的企業經營之道,很大程度上也是對他們收購和長期經營的子公司的經營之道。其實,失敗的公司各有不同,而成功的公司很可能特點非常類似。顯然,老巴這一路就是用這些價值觀在衡量、投資收購和管理子公司們的。

那麼,好的經營具有哪些特質呢?什麼才是the value of values呢?下面簡單摘錄一些。

1,精打細算

去看一家企業,是在粗放式營運,粗放地進行成本管理,隻管燒錢玩概念,還是對公司的各項支出,都能精打細算。比如巴菲特之是以在上世紀80年代相中了蓋可保險,很重要的原因是蓋可保險當時(1983年)的綜合成本率是96%,而全行業平均值為111%;蓋可保險的總承保費用和損失調整費用僅占保費收入的23.5%,而競争對手們普遍要高出15個百分點。

“不考慮效益的公司,就如同不考慮價值的成長,到最後必然是一地雞毛。”巴菲特如是說。

2,真誠友善、珍惜聲譽

我把這兩條價值觀并在一起說,是因為覺得這兩條其實都在表達一家企業與客戶、與社會的關系。對客戶真誠、信守承諾、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并願意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割韭菜、或是一味推銷産品——這些可能決定了一家公司能否走得長遠。

就像巴菲特看中的企業内布拉斯家具城,有一句信條:“物美價廉,實事求是,童叟無欺”。

3,重視家風(對家族企業而言)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放在家族企業面前,對企業投資人而言就是災難了。是以不止是企業需要有價值觀,這個家庭也得有,家風的穩定傳承,才能提供相應的确定性。

比如巴菲特看好一家叫做本布裡奇的珠寶企業,就因為兩點:

一是這家企業隻從内部提拔員工,這些員工都是非常契合企業價值觀的人員。(作者注:其實我個人覺得這點是個雙刃劍,從外部招聘也有利于以更市場化的方式獲得人才,但的确,從内部提拔的話,員工的忠誠度更高、流動性更低,可能對半家族式的珠寶企業來說的确受用吧。)
二是老闆和老闆的兒子如出一轍,都喜歡在擴張方面采取保守主義,堅守專業,永不過度消耗公司财務資源,并且兩人在個人生活中都是低調而節儉。

4,自我驅動

世界上有三類人:第一類人是“火柴”,自己就天然具有“點燃”的特質,充滿激情;第二類人是“木頭”,雖然自己不具點燃特質,但火對着他烤,他也可以被點燃;第三種人是“石頭”,火再這麼大,他都點不燃。

第一種人叫“自我驅動型”;第二種人叫“他人驅動型”;第三種人叫“無法驅動型”。

用到對公司的判斷中,巴菲特投資的“冰雪皇後”就是火柴式企業,他們“總部授權,分店營運,特許加盟”,長期具有着飽滿的創業精神,很強的生命力。

5,充分授權

這一點呢,從巴菲特到芒格都反複強調。比如巴菲特看好的威利家居就是靠充分授權調動了中基層管理的能動性,打敗了另一家老闆苦哈哈事事親力親為的競争對手。

不過這事兒吧,“愉見财經”個人覺得也是雙刃劍,不普适,是以多啰嗦一嘴打個更新檔。比如金融類公司顯然不能這麼玩兒吧,另外充分授權可能更适合創業初期的小公司,管理半徑短一點更靈活一點,基層活力強,自驅性好,确實有利于競争。但,大公司,估計也不太行。

6,智慧投資

一家公司兼具内生式增長和外延式收購,在資本配置方面既不激進、不進入脫離主業的公司本身不專業的領域,但同時又要布局好資本配置,加速公司成長——這是一種智慧。

書中舉了個例子,邁鐵公司,大力開展“補強型”收購。邁鐵實施建築改進了機械裝置,其子公司生産機械零件,包括切割機、壓力機、結構連接配接器等,這些都是建築商需要的;邁鐵還收購了規模更大的主要競争對手的系統公司,将合并後的公司一半股權賣給了寶華特(英國集團企業)。

7,恪守本分

書中首先點贊了巴菲特自己的投資恪守本分。

也的确如此哦,你們看他投的企業、收購的企業,大多數是傳統行業的,什麼鐵路啊、能源啊、大消費啊、金融啊,新經濟那些玩意兒他就非常謹慎,所謂隻投自己看得懂的。

是以,這些我也不評價,巴菲特這一生也的确創造了奇迹。但大家看書的時候還是加入自己的思考吧,畢竟書中總結的一些觀點已經有很明顯的上個世紀的時代烙印了。比如“恪守本分”這部分舉了綠箭口香糖的例子,認為“世界再怎麼變,人們嚼口香糖的方式不變”……額,可是可是,今天人們好像已經不怎麼嚼口香糖了。

哎,說來也是奇怪哦,你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怎麼使用口香糖了?是不是因為沒那閑工夫,大家都忙着刷手機?還是躺平以後,口不口氣的也無所謂了?

8,永續經營

百年老店,實屬不易。其實我覺得有時候,看一家企業的戰略有沒有“長期主義”的布局,願不願意在研發等投入方面,犧牲當期利潤布局未來;或者會不會置風險于不顧去賭一把大的,等等,這些方面,其實都可以看出企業有沒有永續經營的特質。

用巴菲特的視角看一看,成功企業的經營之道

好了,我的讀後感就彙報到這裡。

《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股神企業帝國的過去與未來》一書的作者是勞倫斯·A. 坎甯安,他是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巴菲特的“禦用”編輯。自1996年起,他協助巴菲特編撰并出版《巴菲特緻股東的信》。

本期贈書鳴謝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愉見财經”公衆号正在進行贈書活動,快來參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