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有趣冷知識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
姓氏作為咱們中華民族血脈的傳承,一直以來都是家族延續最重要的東西。從古至今,各民族留下文字記錄的姓氏總共達到了兩萬四千個左右,不過部分姓氏已經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如今僅留下六千個左右仍在使用。
《百家姓》作為記錄姓氏的作品,為大陸古代幼兒三大啟蒙教育讀物之一。《百家姓》中排第一的姓氏為“趙”,但“趙”姓不管在什麼朝代人口數量上都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以其排列順序可能并不是按照人口數量來排列的。那麼為什麼《百家姓》要以“趙錢孫李……”來排名呢?
《百家姓》
根據文獻記載,《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原本收錄了411個姓氏,後來又增加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為60個。其采用四言體例,每句都押韻,雖然内容沒有引伸含義,但讀起來朗朗上口友善記憶,這也是《百家姓》能夠流傳上千年的原因。
《百家姓》的排序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時期的吳越地區,其姓氏排列順序按照當時的地位個影響力來排列。
宋朝的王明清曾在他的《玉照新志》卷三中解釋道:“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明清嘗詳考之,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乃本朝國姓,故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俶)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此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後妃,無可疑者。”
也就是說王明清也曾疑惑《百家姓》的排名,經過考究,應該是兩浙一帶(如今的浙江、蘇南、皖南)吳越國還沒滅亡時一位普通老百姓所著。
本來按理應該錢氏排第一,但此時趙姓為宋朝皇帝姓氏,是以“趙”被排在第一位,“錢”姓次之。而“孫”姓為吳越國最後一任國王錢俶的正妃孫太真的姓氏,“李”則為南唐國君後主李煜的姓氏。
曆史上的孫太真自幼讀書,好讀五經,聰慧知禮,為人仁德節儉,在老百信心中有很好的口碑。南唐後主李煜則是有名的詞人,他的作品在當時就享譽南北,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如今課本中也有很多李煜的詞。是以《百家姓》第一組姓氏“趙錢孫李”的順序,前兩位是當時的國君姓氏,後兩位為宋朝初期名人的姓氏。
往後王明清也提到了第二組姓氏“周吳鄭王”,它們都是吳越國第一位國王武肅王錢镠四位妃子的姓氏。
是以《百家姓》的前八個姓氏排名順序都是有根有據的,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并不是簡單地根據人口數量來的,但是再往後排就單純的靠押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