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作者:曆史李老師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這是一張令人無比感動的老照片。2006年,毛主席的子女相約去了北韓,她們來到北韓中國志願軍烈士陵園,此行目的隻有一個:專門給毛岸英烈士掃墓。

這張照片前排左起分别是:毛岸青妻子邵華、毛岸英生前妻子劉思齊、毛主席女兒李敏和李讷。這意味着毛主席兩個兒媳、兩個女兒合影,他們也是毛主席“四個女兒”,這是非常罕見的,她們穿衣樸素,不愧為偉人後代。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大家都面露悲傷,當初他們都希望将毛岸英遷葬回國,葬入沈陽志願軍烈士陵園。問題來了,為何毛岸英犧牲後沒有運回國下葬呢?這件事也是毛主席決定的,背後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北韓大榆洞壯烈犧牲,年僅28歲。當天下午,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給中央軍委發去絕密電報:

“我們今日7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内。11時敵機4架經過時,他們4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4人傳回房子内,忽又來敵機4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兩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毛岸英犧牲後,彭德懷考慮到前線戰事緊張,便訓示将毛岸英和高瑞欣暫時葬在附近的山坡上,等戰争結束再遷葬。周總理當時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他接到電報後悲痛萬分,但他跟朱德等人商議後,決定暫時不向毛主席彙報。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周總理這樣做是有原因的,一是考慮毛主席患上重感冒,二是毛主席正在集中精力指揮志願軍第二次戰役。1951年1月2日,周總理終于将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向毛主席彙報。當時毛主席住在新六所一号樓,周總理讓葉子龍将彭德懷絕密電報送給毛主席批閱。

據葉子龍回憶,當他趕到新六所一号樓時,毛主席剛起床不久,正在坐在前廳沙發上看報紙。像往常一樣,葉子龍将彭德懷電報放在毛主席面前的茶幾下,随即毛主席放下報紙,拿起那封電報。

那一刻時間仿佛停止了,現場安靜極了,隻見毛主席埋頭将電報看了又看。過了很久,毛主席才擡起頭,隻見他臉色蒼白,顯然處于極度悲痛狀态,但沒有流淚。緊接着,毛主席長時間抽煙。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又過了很久,毛主席對身旁的李銀橋、葉子龍等人擺了擺手,他說:“戰争嘛,總得有人犧牲,這沒有什麼。”後來彭德懷回到北京後,再次提到了毛岸英犧牲的情況,毛主席又說:“志願軍戰士已經犧牲了那麼多人,他們的犧牲都是光榮的,不要因為岸英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事情已經過去了,不用再說了。”

1954年12月底,志願軍司令部關于毛岸英遷葬事宜,給中央軍委發來一封電話。軍委總幹部部則立即給志願軍司令部回電,建議将毛岸英遷葬回國。這封電報發出前,送到了彭德懷案頭,當時他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彭德懷想了又想,他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毛岸英應該葬在北韓。彭德懷對秘書說:“毛主席不是親口說過岸英是志願軍中的一位普通戰士嗎?再說作為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的象征,作為毛主席本人和中國國際主義精神的展現,毛岸英也應該埋在北韓。”

想到這一層,彭德懷給周總理寫了一親筆信,提議将毛岸英葬在北韓。彭德懷寫道:“我意埋在北韓,以志司或志願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願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以此教育意義甚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異議,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

2006年,李敏李讷和劉思齊邵華,站在毛岸英墓地前,拍下一張合影

毛岸英墓地

周總理贊成彭德懷的建議,他在這封信上批示“同意彭的意見,請告總幹部部另拟複電。”而彭德懷這封親筆信很快送到毛主席手上,毛主席也贊成,他是這樣批示的:同意德懷同志的意見,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北韓的土地上,也不要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

就這樣,毛岸英最終葬在了北韓。1955年清明節過後,毛岸英被遷葬到北韓平安南道桧倉郡西北的中國志願軍烈士陵園。毛岸英的墓地跟其他志願軍烈士墓地沒有任何不同,他的墓碑上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則刻着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