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一塊壘砌在地的磚頭,是否就注定會成為高樓大廈的一部分,亦或是最終淪為亂石碎片?當曹爽站在權力的巅峰時,他是否料想過自己會迎來這樣悲慘的結局?

他究竟因為何種原因導緻自己最終滿盤皆輸?是因為時運不濟?亦或是自己過于輕敵猖狂?亦或,正如很多人所說,他隻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纨绔子弟?

權傾朝野卻最終身首異處,曹爽的失敗究竟是命運作祟還是自取其辱?而那位驟然崛起的老臣司馬懿,又是如何步步為營,最終一舉扳倒這位看似炙手可熱的權臣,進而開啟了司馬氏稱帝篡位的序幕?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得志驕人,多磨砺始成鋼

曹爽,豫州沛國谯縣人,是曹魏名将曹真的長子,生而聰慧,愛好文學音樂。或許正是由于生在名門望族,他性格中便有些嚣張氣焰。但曹真去世時,曹爽才20出頭,尚且年少輕狂。

曹真死後,曹爽承襲了邵陵侯爵位,本想着今生就這樣安逸度日了。然而上天似乎并不希望他就此停滞不前,時運轉變讓他踏上了通往權力之巅的不歸路。

239年,魏明帝曹叡得了重病,臨終時標明年僅8歲的齊王曹芳為太子。曹叡擔心敗壞祖業,于是便下旨讓宗室與重臣共同輔政。本想着讓曹爽就是其中一位權力制衡的角色,卻不想其他宗室大臣們開始争權奪利,引得曹叡勃然大怒。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激昂的怒火讓曹叡燃起了生的希望。他将遺诏改為隻讓曹爽與年已花甲的司馬懿共同輔政,并下達天子親密之令,希望兩人能互相扶持,共同扶助幼主。

一時間,還在為父喪服喪的曹爽忽然被推到了權力中心。雖說是與司馬懿分庭抗禮,但司馬懿已是暮年,曹爽心中不免有些小期待——也許過不了幾年自己就能獨攬大權,到時豈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然而好景不長,曹叡很快便駕鶴西去。留下8歲的曹芳登基為帝,由曹爽與司馬懿攝政朝政。一石激起千層浪,高山流水遇豪傑。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勢成驕子,踏錯朝堂禮節

曹爽本就是奢靡之徒,父親去世後他又身負重任,更是肆意放縱,驕奢日甚。他不僅生活奢侈,而且收買人心,大肆提拔自己的黨羽,還要曲意孟浪地收了曹叡的幾個才人為妾。

朝中大臣見他如此無法無天,也有些看不下去。其中以太尉蔣濟最為明白,便上表谏诤,言辭激烈。曹爽性子霸道,蔣濟一表上來便大怒,當即免了他的官職。

這樣公然違背朝廷體制,引得衆臣憤慨。連司馬懿也不得不以病稱異常,回府休養去了。權傾朝野的曹爽得意忘形,看着病中頹唐的司馬懿,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竊喜——想必老頭子也活不了幾年了,到時候朝堂上就真的是自己說了算了!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雖然已經穩操勝券,但曹爽的野心還遠不止于此。他起用心腹何晏入宮監視青帝,還聯合宦官張當,意圖離間皇帝和太後之情。

風光無限的權臣已經決心不再按部就班做個輔政大臣,他心中所想的,是有朝一日能讓曹芳禅讓于自己,那時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執掌曹魏!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心潮澎湃,妄圖伐蜀建功

然而天不遂人願,正當曹爽如此圖謀不軌之時,卻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失敗。或許是看到朝野已無反對之聲,又或是想要建立軍功鞏固權勢,244年,不到30歲的曹爽做出了冒進的決定——發兵征伐孤立無援的蜀漢。

此舉引起了司馬懿的強烈反對。作為老臣,他清楚此時發動戰争必然會打草驚蛇。況且西蜀多山,曆來就是軍事上的硬骨頭。但曹爽不聽,還是執意發兵。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居安思危,終究退兵

兵至蜀境,曹爽方知戰場并不像想的那麼簡單。山高路遠,軍糧運輸不繼。而蜀漢軍隊早有準備,也占據了有利地形。

眼見大軍陷入苦戰,曹爽也無心戀戰。在手下的勸說下,他隻得黯然地宣布撤軍。這一仗不但沒能建立曹爽的威信,反而讓本就不服他的人更加蔑視。曹爽也明白自己這一敗放回了老家。于是回朝後他決心再無失誤,要讓那些反對自己的人徹底閉嘴。

于是,曹爽采取了更為極端的手段。不僅徹底驅逐了司馬懿,還免去所有敢谏言自己的臣子官職。他事事都想填平反對的聲音,卻不知這已在衆人心中埋下了隐患。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驕兵必敗,書生當權難為要

權力的巅峰也許就是人世間最令人迷亂的地方。當自己多有控制感時,反而更容易盲目自大。曹爽一心想着打壓反對自己的聲音,卻沒有發現那股浪潮不知不覺間已經積聚成勢,就在不遠處醞釀着爆發的那一刻。直到司馬懿親自率兵攻入武庫的那一刻——一切為時已晚。

當曹爽還在迷醉享樂之時,郭太後已經聯合司馬懿發動政變。一紙宣告罷黜的懿旨讓曹爽猝不及防,他甚至還來不及帶上年幼的皇帝就倉皇出逃至父親舊墓——高平陵。

司馬懿得了郭太後的判決,他的心中不免升起一絲報複的快感。多少年來他都在忍氣吞聲,甚至不得不自降身段去讨好面前這個驕縱的小子。如今,終于可以站在制高點上睥睨對方了。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臣等願捐此老軀,還陛下清明!”為了讓此次行動顯得名正言順,蔣濟等老臣甚至向奉上了一份美其名曰“匡複社稷”的奏章。奏章中痛批曹爽篡位,極力渲染他即将發動政變的威脅。 司馬懿得意地看着奏章,眼神透着狡黠與淩厲。而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想的其實已經不是什麼匡複天下了。

堂堂一介老臣,豈能沒有最後的野心?他明白此番行事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借皇帝之手除掉禍亂,功成之後便能掌控朝堂大權,讓溫和懦弱的曹芳成為自己手中的傀儡。甚至,也許有朝一日,司馬家能夠取代老曹家,稱帝建立自己的王朝......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陰謀得逞,輿論漸定

曹爽素來威名在外,聞訊倉皇奔走的模樣更讓衆臣堅信他必定謀反。司馬懿順水推舟,立即安排人四下散布曹爽謀奪皇位的流言。

一個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事實。很快,關于曹爽的種種非議就被人傳為鐵證。即便有些老臣多少存疑,也隻得對司馬懿的行為不予置評。膽小如鼠的天子,又豈敢違背剛毅老臣的決定?

曹爽退守高平陵,一心想以皇帝之名号召兵馬讨伐朝敵。親信們也思前想後給出種種退路,隻要帶着皇帝出逃,還大有可為。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然而天意難違,多少忠心勸谏都無法使曹爽轉變主意。面對自己親自扶持的皇帝,他依然心生僥幸——也許放棄權力,老老實實認錯,便能苟延殘喘。畢竟誰也不會真的對天子的宗室下狠手,是不是?

不想在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上,他依然保持着骨子裡的輕狂與幼稚。也正是這一刻的猶疑不決,讓日後響徹朝野的慘劇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工于心計的司馬懿很快就策反了曹爽的心腹。一個又一個供詞映證了曹爽謀反的“鐵證”,終于讓天子下定決心。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豪情萬丈進京城,無奈讓路予奸相

當曹爽再次踏進洛陽的時候,迎接他的已不是仆從和香車佳人,而是牢獄與鐵鍊。 大唐雙龍傳中,李淵釋放王世充前說過一句話:“你若解甲歸田,我定不加害于你!”然而這句寬容的誓言,終究沒有兌現在曹爽的身上。

面對自己的外甥,魏帝最終還是狠下了心,下令誅殺曹爽全家。也許正如後世史書所言,皇權就是這樣一柄上了血的屠刀。迫于形勢,天子終究要放棄自己骨肉的眷屬,任由他們成為篡位陰謀的犧牲品。

他是曹魏的權臣,壓制司馬懿多年逼到裝病,卻最終逆襲翻盤

結語

随着一聲悲慘的慘叫,滅門血案劃上了句号。曹爽抱憾而終,年僅30歲。他那引以為豪的宗室血脈與顯赫身份,終究沒有為他換來哪怕一線生機。

也許從他決定踏上權力的道路的那天起,厄運的陰影就已經如影随形。野心家終究難逃害群之馬的命運,哪怕他還來不及真正施展自己的手段。年輕氣盛的他還沒有意識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權力遊戲中,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

一時間,朝堂之上隻餘司馬懿高高在上。他抹殺了最後的權力對手,終于能一個人擺出主宰者的姿态了。隻是他是否意識到,自己也在一步步走上了那條不歸之路,最終也難逃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