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精釀,幾乎可以用一個卷字貫徹。
從開年煙火氣十足,大家夥磨刀霍霍想大幹一場,到後來小白創業者瘋狂湧入,消費者越來越“克制”,市場競争不斷加劇。
卷産品、卷價格、卷營銷、卷體驗、卷模式,各種“酒+”戲碼頻繁上演,産品做加法成為常态;消費回歸理性,極緻質價比備受追捧;情緒價值拉滿,隻為抓住流量。
精釀啤酒的叙事方式已經改變,在這場前所未有的變局中,有人黯然離場,有人逆勢增長。這樣的趨勢下,2024年的精釀市場會出現哪些變化?
圖源網絡
精釀消費分化
2023年的“卷”,直接推動了精釀賽道向平價加速奔跑,這一趨勢将不斷持續。
精釀和咖啡類似,早期都是一個小衆且相對高端的市場。瓶裝、罐裝産品單價動辄20+以上是司空見慣,小酒館裡的散裝生啤則浮動在30~80元之間,定價讓人望而生畏。
随着精釀市場的發展,一部分精釀品牌開始關注成本效益,押注親民價格帶。譬如盒馬推出的自有精釀系列,1L裝的德式小麥白啤售價僅為13.9元,簡直不要太劃算。
對于塔尖的品牌來說,平價精釀品牌的出現彌補了塔基部分的空白,親民的價格有助于拓展整個市場的邊界,精釀做大的機會就在于此。
有精釀品牌老闆坦言,“像五大集團、盒馬這些大牌子不斷出新品,并且平價銷售,我們就不用花太多力氣去培育、教育客人。這兩年精釀的接受度明顯在提高,很多人來店裡,點名要喝哪種精釀。”
2023年2月份,上海的Lemon Twist打出「9 塊 9 金湯力自由」的活動,一家十幾平米的小店,開業三天賣到斷貨,第一個月賣出了近 7000 杯金湯力,為精釀啤酒作了一個示範。
Lemon Twist的限時酒單,圖源網絡
除了價格的分化,精釀消費市場也在分化。
以前精釀啤酒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因為這裡消費水準高,更容易嘗試新鮮事物。現在精釀啤酒正在逐漸滲透下沉市場,不僅出現了不少本土精釀品牌,而且投資也更加向三四線市場傾斜。
根據公開資訊統計,2022—2023年以來,全國14個精釀啤酒擴産項目集中于全國11個省,總投資金額超過75億元,三四線城市占據較大比重。
不管是價格的分化還是市場的分化,本質上都是消費需求的分化。這也意味着,精釀品牌隻要找到自己的消費群體,找準自己的定位,就有機會吃到賽道紅利。
品牌适者生存
企查查資料顯示,以精釀啤酒為關鍵詞檢索企業,相關企業數量達9423個,僅2023年就有近2000家相關企業成立。
不過,伴随着精釀的爆發式增長,創業風險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大量小白選手湧入,一不小心就會淪為“炮灰”。
“六月份以後就倒閉了很多小酒館,這些酒館大多是年初開業的,年輕創業者比較多,沒什麼經驗。”一位濟南的小酒館主理人說。
也有老闆表示:“關了開,開了關的小酒館很多,據我觀察,上半年有幾家新開的小酒館,現在門頭已經變成賣餃子和快餐的店了。”
有業内人士認為,許多創業者隻看到了精釀賽道的火熱,但對行業缺乏了解,又不懂門店經營,盲目跟風入局,結果慘淡收場。
當然,激烈的行業競争也是洗牌的過程,優秀的品牌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自去年開始,許多品牌加速規模化,開啟招商加盟之路。海倫司推出“嗨啤合夥人計劃”,推出大中小三種店型,取消毛利抽成,把門店收益100%給到合夥人,門店的擴張速度明顯加快。據悉,目前海倫司嗨啤合夥人門店已上線131家,意向簽約數300+,合夥人申請超10000+,繼續領跑酒館賽道。
海倫司小酒館,圖源網絡
連鎖化、規模化、标準化并非精釀的唯一解法,有些品牌堅持走獨立酒館的道路,打造極緻産品和差異化風味,利用獨特的酒館文化和氛圍,吸引調性相近的目标消費者,在區域市場裡打造更加個性化的品牌。
精釀消費者出現了巧妙的分層,而每個品牌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對于想嘗嘗精釀,或者把精釀當做日常口糧酒的人來說,連鎖品牌無疑是個更實惠的選擇;對于一些專業愛好者來說,獨立精釀品牌可以滿足他們進階的需求。
随着精釀的不斷發展,市場持續洗牌,連鎖化程序将逐漸加快。連鎖精釀品牌和獨立精釀品牌之間或許還有一戰,到時候考驗的就是品牌的核心能力了。
精釀未來可期
精釀啤酒仍然是近幾年最炙手可熱的藍海賽道,内卷雖然會讓精釀市場出現傷亡,但隻有經過激烈的競争,才會倒逼行業發展,讓精釀真正行穩緻遠。
随着入局門檻不斷提高,“撈快錢”的想法在精釀行業已不可行。要做好精釀品牌,做好長期主義,這三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産品品質。精釀啤酒本身就是品質的代名詞,對忠誠度較低的年輕消費者而言,卓越的産品品質能與其他品牌形成差異化,産品風味的一緻性和穩定性能夠保證持久的複購。對品牌來說,産品即使做不到完美,也需要達到中上等。
比如最近幾年流行明星開店,消費者沖着明星的流量去嘗試,開業之時往往異常火爆;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通常會無人問津,就是因為沒有潛心研究産品,做好産品品質,導緻回頭客少且口碑不好。
二是消費體驗。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對于非愛好者客群來說,他們對酒的感覺程度不像專業人士那麼敏銳,七八十分的酒已經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相較之下,酒吧生意更确定性的需求在于,人在一個酒館空間下所産生的消費體驗。
公路商店不提供傳統酒吧比對的座位和服務,年輕人們或是圍坐在街頭的露營椅上,或蹲在馬路牙子邊,或倚靠着牆面和燈柱,喝酒,聽歌,聊天。他們将不同的文化标簽做成商品注腳,例如「《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佐餐同款」等,吸引着不同審美意趣的年輕人,賦予社交和情感的高層次消費體驗。
公路商店,圖源網絡
三是供應鍊。中國精釀的供應鍊時代已經來臨,誰找到了優秀的供應鍊,誰就能在品牌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2023年,庫迪向瑞幸發起了9.9的價格戰,結果庫迪在這場大戰中惜敗。進入下半年,不少聯營商都因營業狀況不佳閉店,在小紅書上控訴庫迪的供應鍊問題,這是庫迪落入下風的根本所在。
正如優布勞董事長李慶所言,目前精釀啤酒市場整體增長紅利大于競争,但精釀行業并非遍地黃金,沒有好的供應鍊,品牌很難走出來。
萬億精釀市場是一條康莊大道,當下正是入局的黃金時期。藍海市場、走向大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知精釀,一個嶄新的時代在招手。
無論是頭部品牌還是新入局者,這一波殘酷的市場洗牌,是見證長期主義者的機會。真正想做精釀事業的品牌,必将以更高的産品品質、更好的體驗、更優的供應鍊,搶占消費者的心智,實作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