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前期六大旅長戰力排行

作者:喝醬油耍酒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為了抵禦共同的敵人,國共合作的程序加快,全民抗戰終于爆發,國共兩黨實作了第二次合作,經過多次協商,8月底,根據兩黨合作協定,中共上司的北方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由此成立。

9月中旬,國民政府根據戰鬥序列,把“路軍”改為“集團軍”,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番号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真實的八路軍的番号在曆史上雖然隻存在了不到一個月,但由于這一稱呼在廣大軍民中深入人心,是以,依舊沿用八路軍的番号。

八路軍前期六大旅長戰力排行

八路軍成立初期,朱德、彭德懷分别擔任正、副總指揮,下轄三大主力師,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第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每個師下轄兩大主力旅,115師下轄第343旅,旅長陳光,第344旅,旅長徐海東;120師下轄第358旅,旅長張宗遜(原定旅長盧冬生未到任),第359旅,旅長陳伯鈞;129師下轄第385旅,旅長王宏坤,第386旅,旅長陳赓。

這六大旅長,建國後,徐海東和陳赓獲評大将軍銜,張宗遜、陳伯鈞、王宏坤獲評上将軍銜,陳光将軍于授銜前一年去世。

八路軍前期六大旅長戰力排行

那麼,結合八路軍成立前期各旅參戰情況和戰績對比,這六大旅長在當時的戰場上,戰力排行是怎樣的?這裡說的戰力,也就是軍事指揮才能。

首先,陳伯鈞和王宏坤兩位,優勢并不在軍事指揮上,尤其是陳伯鈞,擔任359旅旅長沒多久就前往黨校學習,之後更多偏向教育工作,在抗大、軍事學院擔任重要職務,不以軍事指揮見長,相對來說,王宏坤擔任軍事主官的時間較多一些,參與指揮了許多著名戰役、戰鬥。

其餘四位:陳光、徐海東、張宗遜、陳赓,都曾長期擔任軍事主官,尤其是陳光、徐海東、陳赓,都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張宗遜解放戰争時期擔任過彭老總的第一副手,戰功卓著,抗戰時期的戰績相對幾位較少。

八路軍前期六大旅長戰力排行

陳光擔任過紅一軍團代軍團長,115師代師長,無論是長征路上還是抗戰時期,指揮的經典戰役不少,是軍中著名戰将,從他兩次代理林彪的職務,執行部隊指揮的權利就能看出,他的指揮才能毋庸置疑。

徐海東成名于紅軍時期,是最早率隊完成長征順利到達陝北的紅軍名将,抗戰時期曾先後在八路軍、新四軍擔任重要職務,不乏卓越戰績,隻是身體抱恙,于1940年再也無法指揮部隊作戰,退出了一線,此後長期處于療養狀态。

八路軍前期六大旅長戰力排行

抗戰時期的386旅,名氣實在太大,戰績頗豐,這與陳赓的指揮才能息息相關,黃埔軍校時期就名滿天下的陳赓,抗戰時期再一次成為焦點人物,指揮386旅屢建奇功,殲敵無數,打的日軍貼出了“專打386旅”的複仇式智語。

綜合來看,六大旅長的指揮能力依次為陳赓、陳光、徐海東、張宗遜、王宏坤、陳伯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