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U派大事 │ “密度”議題征文

作者:國際城市規劃
U派大事 │ “密度”議題征文

先說一個題外話。我刊在2020年7月發起了“尺度”征文,征集活動一直持續到2021年底。這一征文雖已告一段落,但我刊對“尺度”的關注仍在。是以,如果您願意繼續探讨這個話題,我們仍然是歡迎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讓我們把視線轉向“密度”,确切地說,是“空間密度”。

人類的聚居生活逐漸發展形成了城市,而人口向城鎮特别是向大城市與特大城市的流動,又成為城鎮化的重要特征,加劇了城市人口和建設密度的提升,于是,較高的密度成為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國際經驗表明,對單一城市而言,較高的密度對提高生活品質、促進城市健康發展、改善交通以及節約能源等具有正面影響,而如今高密度也已經成為很多大城市的典型形态特征,并被認為是一種解決居住和環境問題的方法,是實作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說,高密度已經成為當代城市空間的一種主要特征和趨勢,但伴随而來的也有因局部地區的密度過高以及密度分布不合理造成的城市病等負面作用。

廣義的城市密度既包含經濟密度、人口密度,也包括城鄉規劃專業更為關注的空間密度。囿于專業所使,本刊将本次“密度”征文的最終落腳點限定在空間密度上。空間密度是反映城市實體特性的重要名額,被認為是了解城市運作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形态的塑造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大陸城鎮化率超過60%,絕大多數大城市的規劃建設轉向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空間密度的含義,揭示空間密度所代表的多重内涵與空間形态特征,進而探索城市空間品質提升的途徑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在更廣闊的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中,如何更可持續地推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建設,建立更加優美宜居的人居環境,對空間密度的研究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本次征文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次元切入。

一、探讨空間密度的多重含義

針對空間密度,運用跨學科的視角與方法,從多元角度拓展其研究架構,更加全面地了解與運用密度。例如:文化視角下密度的形成與差異問題;經濟視角下密度的價值與效率問題;更新視角下密度的品質與優化問題;景觀視角下密度的評價與提升問題;以及生态視角、管理視角、環境視角、實施視角等等,這些多學科思考和方法的介入,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密度、了解密度,進而運用相關知識,通過調整空間密度來提升規劃設計的效率和效力。

二、揭示空間密度的規律與特征

研究表明,空間密度不僅僅是一組組抽象的概念或者數字,而是具有豐富内涵并互相關聯的城市現象,是城市空間發展規律的重要表征。深入剖析密度的特征,揭示密度的内在機制與規律,加深對密度的認識,提高城市規劃設計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價值。

例如:空間密度所表征的空間特質及其與空間品質的關系;空間形态的建設密度與人群密度,以及它們與空間活力的關系;建設密度與功能結構、功能區、中心體系等的内在機制與作用機理……等等。

本刊此次推出的議題征文,采用較為開放的形式。時間上,本次征文的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感興趣的作者可以在一年内,随時在我刊投稿平台(www.upi-planning.org,“作者線上投稿”欄)送出稿件,在留言欄注明“密度投稿”即可;程式上,所有的稿件都會經過正式的稿件評審流程;組織方式上,歡迎個人作者随時自由投稿,更期待對這一議題感興趣的學者聯合各界力量針對核心問題成組投稿;出版方式上,編輯部将根據錄用稿件的累積程度,在未來近一年半的時間裡,盡快但不定期地安排出版,也就是說,稿件一旦錄用就會進入一個較為快速的出版通道!

如有任何疑問,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或緻電010-58323806/58323803。UPI “尺度”議題已發表文章規劃話語中空間尺度懸置現象的剖析與反思(2021/4)多尺度城市空間網絡研究進展與展望(2021/4)基于手機大資料的職住關系空間尺度問題探讨——以上海市和深圳市為例(2021/5)創新空間的尺度差異及規劃響應(2022/2)

墨爾本“20分鐘鄰裡”規劃政策及實施保障(2022/2)

面向精細化的尺度選擇——城市形态微觀要素界定中的非定值緩沖法(2022/2)15分鐘生活圈的三個尺度和規劃趨勢(2022/5)行政管理與空間治理單元的尺度協調與優化——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踐與探索(2022/5)超越經驗性描述——以凸空間分布特征解析城市建設藝術中的尺度法則(2023/3)

淺析數字孿生城市的尺度觀(2023/3)

“密度”議題已發表文章城市規劃語境下密度研究的源流演化與展望城市規劃中密度分區管控的基本特征和實踐案例深圳密度分區制度的演進曆程解析與啟示

U派大事 │ “密度”議題征文
U派大事 │ “密度”議題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