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锂王也逃不開周期

锂王也逃不開周期

锂鹽雙雄贛鋒锂業和天齊锂業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四季度淨利潤均有轉負可能,锂鹽廠商們正集體面對利潤寒冬。

以龍頭贛鋒锂業為例,2023年第四季度,贛鋒锂業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億元至2億元,同比全面轉負,環比也大機率轉負;實作扣非淨利潤-9.52億元至-20.5億元,同環比皆由正轉負。

锂王也逃不開周期

1、锂鹽廠商悉數面臨利潤大跌或虧損風險,龍頭也沒有例外

截止目前,釋出2023年業績預告的9家锂鹽廠商悉數面臨利潤大跌或虧損的慘淡局面,即使是龍頭也沒有絲毫例外。

锂王也逃不開周期

曾經供不應求的锂鹽和锂精礦産品如今卻過剩滞銷,锂價更是全年一路下滑,锂行業徹底步入下行周期。以電池級碳酸锂為例,全年的價格降幅高達80%左右,锂精礦的價格降幅則高達71%。

總體來看,各大锂鹽廠商的利潤下滑幅度和锂鹽的價格降幅相符。高低變動來源于原材料自供率差異,及原材料類型(鹽湖、锂精礦還是锂雲母)差異:

1)原材料自供率不高,且以成本最高的锂雲母為锂鹽主要原材料的江特電機,成為了業績墊底的锂鹽廠商;

2)自有礦仍然不能扛起大旗,自供率不高,依賴外采的盛新锂能和雅化集團,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超過其他锂鹽廠商;

3)采取成本最低的鹽湖為锂鹽原材料的鹽湖股份,以及原材料自供率高達100%的天齊锂業則表現相對較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锂鹽廠商,在第四季度都可能出現虧損,即使強如天齊锂業和贛鋒锂業也不例外(天齊锂業和贛鋒锂業第四季度淨利潤預計為-14億元至8億元和-18億元至2億元)。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第四季度锂鹽廠利潤大範圍下降,主因還是電池級碳酸锂價格擊破了依賴外采锂雲母礦、外采锂精礦,以及自有锂雲母的锂鹽廠商核心成本線。

10萬元/噸的電池級碳酸锂價格,除開少部分锂精礦原材料自供率高和采用低生産成本鹽湖提锂的廠商以外,大部分锂鹽廠商都将面臨虧損風險。

锂鹽價格的持續下降,使得天齊锂業的锂鹽業務也成為拖累淨利潤的來源。

根據天齊锂業的業績公告,盡管锂精礦的售價較上年有所上漲,進而使得公司控股子公司文菲爾德的淨利潤有所增加,但這也導緻了所得稅費用和少數股東損益的增加。

天齊锂業在锂精礦業務中,通過文菲爾德(掌握泰利森礦)隻持有26%的權益,而在擁有100%權益的锂鹽加工端,受益于完全控股的優勢,理論上公司能保留更多利潤。然而,由于锂鹽價格的下滑,加上在锂精礦端權益較少,天齊锂業的第四季度利潤也預期将出現大幅度下滑。

2、锂鹽廠商的苦日子還在繼續

锂鹽廠商們都已經開始出現虧損,壓力也在不斷向上遊傳導,目前锂礦端的強勢态度也出現了改變。

1月29日,澳洲锂礦公司IGO宣布,未來格林布什礦的锂精礦長協包銷定價模式将從此前的Q-1主流模式(采用上一個季度的锂鹽均價計算)轉變為M-1模式(采用發貨月上一月的锂鹽均價計算),進而可以更快反應锂精礦的市場價格下調,有利出貨。

不過更快的下調價格也不能根本改變市場現狀。碳酸锂價格遲遲難以回溫的真正原因,還是在于需求端不振。

國内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超過35%以後,整體銷量增速不可避免的開始變慢,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隻有37.8%。

對于2024年,中汽協預測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隻有1250萬輛,同比增速已經降至30%。各大新能源車企的2024年銷量目标也變得謹慎起來,長安、吉利和長城等新能源車企的銷量目标增速都低于50%,新能源汽車龍頭公司特斯拉甚至表示“2024年産量、傳遞、發貨量增速可能會顯著地低于2023年”。

可見,锂鹽廠商的苦日子還會繼續,在供需關系逆轉的背景下,即便是行業龍頭也難以逃脫周期性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