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提起“網紅”,人們一時間會想到那些打扮華麗,揮金如土,擁有強大流量的俊男靓女,這些人的情況都很相似。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靠容貌,憑借着自己的真才實學,百煉成鋼的出現在大衆的視野,就比如說董宇輝。

2014年,網絡上的一張照片,引發網友的熱議,照片中的老人,兩鬓斑白,身着樸素,腳下踩着一雙老北京布鞋,于是網友就紛紛猜測是誰上課的時候帶着自家爺爺去上課了。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張照片的背後是“中國農科院”五個大字,一時間才反應過來,這位就是中國遙感技術創始者李小文院士。

按理說有這般卓越成就的人,小時候應該是一個學霸,各科成績高分,成為别人家的孩子,他不僅沒有,還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分數折腰。

六十分萬歲,多一分都浪費,在李小文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緻。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上學會控分的學生,遠比考高分的還要可怕,這是因為,控分的學生可以確定他做的每一道題都是對的,并且不求結果。

誰上學的時候不想考一個好成績獲得老師家長的稱贊呢,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明明可以考高分,卻就卡在60分。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他被譽為是《天龍八部》裡面的掃地僧,一生淡泊名利,無欲無求,上學的時候最喜歡看武俠小說,畢業之後渾渾噩噩度日,卻意外覺醒改變中國的遙感科技。

這個人就是李小文,上課的時候還拿着酒壺的老師。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資訊來源,整述于本文結尾。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放蕩不羁的性格

1947年,李小文出生在四川的一個知識分子家裡,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會計,兩個人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他,于是在4歲的年紀就将其送到學校去了。

原本有了老師的看管,李小文的調皮就會收斂一點,可是依舊我行我素,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被老師抓包的時候依舊是我行我素,嬉皮笑臉,這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被這個4歲的孩子摸得透透的。

李小文從小被散養慣了,再加上自己的爸媽都是知識分子,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是以在學校隻要不太過分,老師不會去說教他。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考試的時候,他也總是早早的寫完試卷就跑出去了,就在老師準備好好教育他的時候,試卷竟然是60分,剛過及格線。

那時候,家長老師都不是太在意孩子的成績,成績好了高興,不好也沒關系,那時候的社會的出路多,競争壓力小。

李小文認為:分數隻是考核的一種形式而已,最開始光考60分的時候,他也會擔心爸媽的責怪,也會多考幾分,可是後來發現他的擔心是多餘的。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每天上課的時候,他也會好好聽課,每當領略完老師要講的内容的時候,就開始放棄聽講,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于是他從小就接觸到很多課堂上沒有的東西。

高中的時候,同學們都在夜以繼日的學習,希望可以擁有一個好成績,他還是依舊保持:及格萬歲的原則,成績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準。

李小文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其中最喜歡的就是《笑傲江湖》,令狐沖一直是他的榜樣,他經常想問那個自己可以跟令狐沖一樣生性灑脫,放蕩不羁。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現實生活中,他也确實做到了。

聯考結束後,他成功的考上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進入大學後的李小文依舊堅持是“六十分萬歲,多一份浪費”的原則,這一點引來了老師的不滿。

李小文每天“混日子”的狀态,讓老師覺得他對學習不用心,于是就建議他才參加課外教育訓練小組,以此來提高他的成績,擺脫60分。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這對于李小文來說,簡直是浪費他看小說的時間,為了向老師證明自己不需要參加教育訓練小組,就讓老師出題,自己現場作答。

當老師在黑闆上剛寫完題目的時候,他也把答案寫出來了,看到這裡的老師也就不再操心他的學習了。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遙感天才初露鋒芒

大學畢業後,李小文就被分到一個農場裡面工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候大學生不多,他當時就讀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也算是當時的985院校。

從小養尊處優的李小文,哪裡會幹農場的活兒,當時農田的技術還不發達,主要是依靠人力,唯一的一輛拖拉機也不咋用,主要是怕用壞了沒人會修,就一直被供着。

得知這個消息的李小文就開始學習關于機器維修的知識,一旦農場裡面的器械有問題了,他就第一時間趕過去進行維修。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為了加快勞工們農活的程序,李小文每天就奔走在田間地頭維修機器,上面的上司也看到了這個積極的少年,于是就把他調到綿陽的一個無線電廠當技術員。

李小文進入到電廠裡面,又跟回到了之前擺爛的的樣子,每天就隻是混日子,好像之前在田間地頭來回奔波的不是他一樣。

他的這種磨洋工的工作态度,引來同僚們的極度不滿,那時候,國家開始了研究所學生的考試,于是就紛紛在傳李小文要去考研究所學生了。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一傳十,十傳百,恨快就傳到他的耳朵裡,他原本就沒有想過要解釋,也沒打算去。但是一聽到别人說,自己一把年紀了還折騰什麼,考又考不上。

年輕氣盛的李小文的逆反心理上來了,不僅要去考,還要考得上,于是就開始囫囵吞棗的看書複習,最後不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學成歸來 造福國家

1979年,李小文作為中國第一批公費留學生被派往美國深造遙感專業。

到了美國之後,他看到了跟國内不一樣的世界,為了不辜負國家的資助,于是他開始一改常态,埋頭苦學,每天都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

李小文經常在淩晨的時候,頭頂着璀璨的星光,包裡面背着的是自己的寶貝,一路上哼着小區回宿舍了。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攻讀遙感專業的時候,還報考了自己喜歡的地理專業,并在1981年的時候取得了地裡碩士的學位。

李小文在美國讀書期間,深刻的意識到世界是千變萬化的,計算機網絡的的技術在以後将會占據人類生活的大部分。

1985年,李小文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地理學博士學位、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當時李小文出色的專業成績,吸引來很多美國的大公司,待遇條件優厚,發展前景良好,可是都被李小文拒絕了,他要用自己所學為中國的科技實業貢獻力量。

1986年,李小文回國後,就進入到中科院遙感所進行工作,他先後建立了開創性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以及“普朗克定律在非同溫黑體平面的尺度修正式”等概念模型。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李小文的這個發明開辟了遙感基礎所的新視野,他也當之無愧的被譽為:“遙感領域最傑出的兩三位科學家之一”。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1995年,李小文這幾年在國際上關于遙感當面的研究讓他聲名鵲起,也一度成為中國科學院遙感資訊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2001年,李小文憑借着在遙感方面的卓越貢獻,成為中國科學院的院士,2002年,就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直到5年之後卸任。

李小文并沒沒有是以離開他所熱愛的遙感領域,而是成為一位打扮怪異的潇灑老師,一身樸素就算了,上課還帶着二鍋頭,但盡管如此,大家還是喜歡聽他上課,因為課本上的他知道,課本外的他也知道。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李小文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跟學生在研究理論上發生分歧,他就會鼓勵學生去做實驗,失敗了就當做是積累經驗,成功了我就請你吃飯。

随着2014年那張照片的走紅,李小文也成為網絡紅人,于是就有一家電子科技品牌的商家想要邀請他做代言。

聽到這的時候,他一口回絕了,自己隻是一位做研究的讀書人,不摻和媒體上面的事情,但是當聽到商家是華為的時候,他不僅同意了,還拒絕了天價代言費。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這主要是因為李小文本事就是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恨佩服華為的大膽創新,堅持自己的想法,緻力于做民族企業。

從小家境優渥的他,把錢财都看做是身外之物,隻要夠用就好,經常會把自己獲得的獎勵資助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已經高達幾百萬的金額,還為自己的母校捐了120萬元。

2015年,李小文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着酒壺

網上人們親切的稱他為“布衣院士”,李小文這一輩子把大道至簡踐行到底,簡簡單單的來,簡簡單單的走,一身純樸卻又充滿魅力的“仙氣”,好像并不屬于這個世界,他竟自己畢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中國的遙感事業,願他一路走好!

參考資料:

人民網:《"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悼文:世間再無掃地僧》.

中國網:《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