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鐵軍<無求齋>銘》

作者:大師書院

【原創作品】

作者李旭光

鐵軍寫于歲末年初《無求齋》銘,是一篇明快,峻朗,其修尚遠,宏幽兼略的書齋銘,不可多得的寫心之作。自古迄今,許多曆史文化名人,都會辟出屬于自己讀書的石屋冰室;脍炙人口的書齋銘,更是難以曆數:劉禹錫《陋室銘》,蒲松齡的聊齋,魯迅的三味書屋…,不一而足。

《讀鐵軍<無求齋>銘》

鐵軍書房

蘇轼一生屢受罪放,黃州有《雪堂記》,恵州有《思無邪齋銘》,儋州有《桄榔庵銘》。在廣義上,概屬于書齋銘,其書齋命名,銘文所記,反映了一代文聖人生取向,及思想變化曆程。鐵軍《無求齋》銘,“無求”主題,取自《道德經》、《論語》、《莊子》中無求,無欲,無為等思想,單刀直入,將讀書,與修身,養氣牢牢綁定,鮮明地提出了自己讀書主張。而深層次考慮,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促使我們思考的是,一個人已然成年,以至老年,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讀鐵軍<無求齋>銘》

鐵軍的案幾

鐵軍少年從戎,青壯服務于公路規劃、政策法規、運輸等方面工作,一直有屬于自己穩定的專業領域。我覺得,作為滄海橫流般的職業生涯,專業的讀書,已然過去。而面對更為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其實,讀書,最緊要的,或隻是補償性質的平生所愛。換言之,求索人生真谛,路漫修遠人格外,滿足個人興趣愛好成長成熟成果性質的個性化讀書,上升到主要位置。而此種性質的讀書,既非為建功,又不為追逐名利。

《讀鐵軍<無求齋>銘》

鐵軍書房壁挂

時下,社會彌漫浮躁情緒,浮華不實之風橫行,秉燭夜讀就更顯彌足珍貴:“書中可知人,知事,知天下。知天下則擁有天下,可知足也。已知足,人生何求?求知,餘皆無求也”。這句坦露心曲的話,使我們在無求中,看到有求,而所謂有求,又隻是求得有知,而非市井意義的物質追求。

《讀鐵軍<無求齋>銘》

鐵軍窗外2024元旦第一縷陽光

這或許更具現實意義:一個偉大的民族,固然不會失去發展經濟的熱望,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精神層面追求、覺醒、解放、自由。一一當然是在生活陟高、替新、向好前提下…。(旭光,2024.1.31)

《讀鐵軍<無求齋>銘》

作者李旭光

《讀鐵軍<無求齋>銘》

作者簡介

本文攝影:劉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