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作者:天眼新聞

隆冬時節的織金縣貓場鎮大寨社群,山野間1000餘畝青菜苗郁郁蔥蔥,可謂“人閑地不閑”。“我們充分利用土地發展産業,不但提高了農業産值,也帶動鄉親們拓寬增收緻富路。”看着田間地頭綠油油的風景,村民楊毅力高興地說。

1992年出生的青年楊毅力,如今已是大寨社群的産業帶頭人之一,菜地不遠處便是他創辦的貴州平遠宮保食品有限公司。他告訴記者,這些青菜長大後,将采收回公司加工成特色酸菜,銷往省内市場。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去年,返鄉創業的楊毅力在家鄉流轉土地1000餘畝,用于種植辣椒,帶動當地群衆126戶252人增收。“這些辣椒産值大概在120萬元左右。”楊毅力帶着記者走進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桶桶辣椒醬整齊擺放在大廳,“辣椒制品發酵完成後,将銷往貴陽等地。”

站在楊毅力的家門口遠眺,大寨社群工業園區的産業廠房錯落有緻。“這些年得到社群的大力支援,我們發展産業更有信心。”楊毅力指着辣椒醬旁邊堆放着的一袋袋幹辣椒說,因為加工辣椒醬的生辣椒沒用完,全是在社群的烘幹廠烘幹才得以儲存。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通過争取政策和資金的支援,我們大力引導群衆發展産業,全心全意為他們做好服務。”貓場鎮龍潭聯村黨委書記吳貴紅告訴記者,2023年通過争取幫扶資金支援,大寨社群建立起辣椒烘幹廠,讓群衆烘烤儲存農特産品更友善。

烘幹廠周邊是多家皂角加工廠。在美滋堂食品銷售有限公司皂角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場剝皂角米沉浸式直播吸引了許多網友觀看。“貓場鎮幾乎每家每戶都能從皂角産業上獲得收益。”該公司總經理謝偉介紹,皂角米每次去皮需要上千人,村民每去皮20斤就是140元,“通過聯村黨委統籌勞工務工,我們每年要支出400餘萬元工資。”

皂角産業是織金縣重點農業産業之一,主要加工區域就位于貓場鎮大寨社群。近年來,織金采取公司投資、政府補貼、融資貸款、項目覆寫“四位一體”的投資方式,圍繞“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活市場、做強品牌”思路,将過去小、散、亂的小作坊更新為“政府+企業+院所+市場+農戶”産業聯合體,産業發展欣欣向榮,群衆增收持續穩定。

在與大寨社群相鄰的龍潭村,一排排産業大棚坐落在河畔壩區。走進大棚,村民謝乃剛拿起網兜在水裡一落一起,一群蝦活蹦亂跳。依托村裡豐富的水資源,他除了發展蔬菜産業,還創造性地搞起大棚養蝦,成為村裡的養殖大戶。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草莓已經陸續成熟,将延續采摘到春節後。”村民李勇家旁邊,大棚裡紅彤彤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他一邊忙着引導客人采摘,一邊和記者交談,“這些年得到政策的支援,我們才敢放手發展産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鄉村要和美,産業是基礎。在龍潭聯村黨委支援下,李德平、李勇等人把草莓産業引進龍潭村,種植了200餘個大棚,年産值400餘萬元,帶動50餘戶群衆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草莓算是我們龍潭社群的一張‘香甜名片’。快過年了,現在每天到基地采摘草莓的人絡繹不絕。”李勇笑呵呵地說。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通過黨建引領産業發展,該村建設了大棚450棟,種植辣椒、南瓜、木耳等200多畝,種植管護經果林600餘畝、皂角1000餘畝。如今,村裡已有農業專業合作社5個、龍頭企業6家、種植養殖大戶5戶,發展勢頭正勁。

如今行走在龍潭村,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瀝青路面、幹淨整潔的健身步道和農家小院别緻的牆繪。“我們通過農旅融合發展,建起了産業大棚、荷花池,種植了經果林,家鄉既有風景更有‘錢景’。”村委會副主任趙輝笑着說,2021年龍潭村還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大寨社群有農業和手工業,龍潭村有農旅融合産業,而旁邊的團結社群則是小商業興旺。作為貓場鎮集鎮所在地,團結社群街道上商品批發零售、餐飲、娛樂等業态較為集中,在春節來臨之際更是生意火爆。

“為适應發展需求,建強基層戰鬥堡壘迫在眉睫。是以,我們聯合龍潭、大寨、團結三個村(社群)成立了聯村黨委,整合資源優勢抱團發展,合力推動鄉村振興。”吳貴紅告訴記者,三個村(社群)地域相鄰,資源禀賦各異。通過選舉三個村(社群)能幹的黨員成立聯村黨委後,大家共同讨論重大事項,共同謀劃發展大計,讓小支部的“單打獨鬥”轉變為大團結的“協同作戰”,逐漸形成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良好态勢。

【新春走基層】織金縣貓場鎮:聯村黨建引領産業振興

“龍潭聯村黨委的成立,不是偶然,而是形勢需要。”貓場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劉濤說,通過成立聯村黨委進一步突出黨建引領,和美鄉村産業發展欣欣向榮,群衆對家門口的幸福生活更有盼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肖大熙 夏民

編輯 夏民

二審 謝朝政

三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