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方劑學:溫下劑

作者:1青春年華1

1、溫脾湯

溫脾湯是由大黃、當歸、幹姜,附子、人參、芒硝、甘草組成。具有攻下冷積,溫補脾陽的功效。

中醫方劑學:溫下劑

溫脾湯源自于《備急千金要方》,具有攻下冷積,溫補脾陽的功效,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陽虛寒積證。症見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臨床上用于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屬中陽虛寒,冷積内阻者。

溫脾湯的藥物組成較為簡單,溫脾陽和瀉下的藥并用,其中,附子溫補脾陽、散寒;大黃苦寒瀉下、通便;幹姜可助附子加強溫中散寒的功效;人參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健脾胃的功效。

中醫方劑學:溫下劑

【注意】用藥期間需要忌食辛辣、油膩之物;實熱便秘或陰虛内熱的患者要禁用本藥,以免導緻病症加重。

【組成藥物】大黃、附子、幹姜、人參、芒硝、當歸、甘草。

【功用】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證候】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中醫方劑學:溫下劑

【配伍意義】

本方所主證候乃脾陽不足,寒積阻結所緻。方中附子溫壯脾陽,解散寒凝;大黃瀉積通便,蕩滌邪實。合而溫中寓通,攻下冷積為君。大黃屬“去性存用”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