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作者:古玩藝術品收藏與投資

古瓷上的文字裝飾,除了常見的漢字外,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文字。它們作為瓷器裝飾圖案之一,有着獨特而又深邃的文化内涵,是承載古代文明交流、文化互鑒、貿易往來等真實可感的重要資料。下文僅就較為罕見而又容易混淆的阿拉伯文、梵文與藏文三種瓷上裝飾文字進行介紹與解讀。

阿拉伯文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唐代 長沙窯青釉褐彩四系扁壺揚州市博物館藏阿拉伯文是穆斯林國家普遍使用的文字,屬于拼音文字,行文從右向左,橫向書寫。根據考古材料,湖南長沙窯在唐代中晚期最早燒造出以阿拉伯文為裝飾的瓷器。那是一種青釉釉下彩繪瓷器,尤以褐、綠彩為常見。工匠們用毛筆蘸上彩料,将阿拉伯文書寫于瓷坯上。文字的内容多伊斯蘭教常用語,如“阿拉的仆人”“真主最偉大”等。這些帶有阿拉伯文裝飾的瓷器伴随着伊斯蘭教的傳播以及中國對外瓷器貿易的繁盛而興起,并對後世外銷瓷的燒造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元代的時候,景德鎮窯青花瓷上所見的阿拉伯文裝飾,是一種帶邊框或無邊框的款識圖案,以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梅瓶、大盤為代表,在它們的肩上、胫部或足邊常有這種阿拉伯文款識。有的由镌孔填紅色顔料制成;也有的用钴藍料書寫上去。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元代 景德鎮窯青花後刻阿拉伯文款梅瓶伊朗國家博物館藏據專家研究,這些镌刻的阿拉伯文款識是由阿拔斯大帝(1578-1629年)下令後填上去的。因為阿拔斯大帝堅信,瓷器賜與祖先之前,将自己名字刻在瓷器上并擺在陵寺“瓷宮”的壁龛上,就如同他本人在向祖先行屈膝禮,以表達無上的敬意。是以它們雖是簡單的标記,卻也讓我們知道了元青花的曾經流傳經曆與特殊使用情況。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永樂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無擋尊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随着鄭和率領大型船隊七次下西洋并到訪阿拉伯半島,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裝飾也獲得了更大發展。尤其是景德鎮窯的工匠們巧妙地将中國瓷繪藝術與阿拉伯地區傳統工藝相融合,運用毛筆為書寫工具,蘸上钴藍料,将阿拉伯文書寫在瓷坯上,産生了著名的外銷阿拉伯文青花瓷。文字的内容有“萬物非主”、“贊頌歸于真主”等。正德時期,因皇帝信仰伊斯蘭教并通曉阿拉伯文,故這一時期裝飾阿拉伯文的瓷器不僅數量多,且造型豐富。除了碗、盤、罐、盒等多種生活器皿外,還有筆架、硯台、燭台、爐等各式文房用具。裝飾形式上流行以圓形、菱形或方形作開光,再于開光内書寫阿拉伯文,内容大多出自《古蘭經》。裝飾工藝技法與品種上也有所發展,當時除了青花還有白釉紅彩。此後,瓷器上便很難見有阿拉伯文裝飾了。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阿拉伯文筆架首都博物館藏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阿拉伯文碗土耳其托普卡比宮藏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正德 景德鎮窯白釉紅彩阿拉伯文盤上海博物館藏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正德阿拉伯文瓷屏

藏文屬于字母書寫體系。根據實物資料可知,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官窯瓷器上最早出現了藏文裝飾,至宣德時期盛況空前,達到鼎盛,以西藏地區的藏品數量較多。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宣德 青花藏文龍穿花僧帽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藏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僧帽壺,腹部書寫藏文一周,内容為:“晝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晝夜吉祥,三寶吉祥。”器底書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豎款。造型借鑒西亞地區金屬器的藝術元素,被稱為中西合璧式瓷器的經典之作。同樣瓷器在景德鎮明代禦窯遺址中也有出土,它們在造型、紋飾等方面完全一緻,堪稱是傳世品與出土品完美呼應的佐證佳品。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宣德 青花藏文僧帽壺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另外,西藏博物館收藏的這件高足碗也頗具代表性,其外壁飾纏枝蓮托八寶紋和蓮瓣紋,器内壁書藏文一周,譯成漢文是:“白日平安,夜晚平安,中午平安,日夜平安。”外底青花書“宣德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宣德 景德鎮窯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西藏自治區薩迦寺藏除了青花,還有青花五彩。尤以西藏自治區薩迦寺收藏的這件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為典型,其口沿内以青花書寫藏文一周,譯為“晝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晝夜吉祥、三寶吉祥。”圈足内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款。不僅繪畫精細嚴謹,且制作工整講究。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宣德 景德鎮窯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西藏自治區薩迦寺藏這幾件裝飾着藏文的青花及青花五彩瓷器,均帶有帝王年号款,文字的内容多為藏傳佛教的經文或祈禱吉語,應是當時朝廷指令景德鎮官窯為西藏上層貴族而專門燒制的賞賜瓷。成化以後,藏文裝飾的官窯瓷器便較為罕見了。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成化青花藏文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梵 文

梵文發展于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印度,傳說是由梵天所創,也屬于字母書寫體系,代表性字型有悉昙體、蘭劄體、天城體三種。天城體流行于當今,也是印度佛教界和國際公認的梵文标準字母。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宣德 景德鎮窯青花梵文出戟蓋罐故宮博物院藏明代永宣時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上最早出現了蘭劄體梵文裝飾圖案。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出戟蓋罐為代表,蓋面中心寫一梵文,外環繞四個梵文;罐身環形書寫三周梵文;蓋内頂部及罐内底部“大德吉祥場”五個篆字外環飾的蓮瓣内亦各書寫一梵文。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成化 青花梵文小杯,北京故宮這些梵文均以蘭劄體寫成,内容為密咒真言,代表佛和菩薩的保佑,寓意佛光普照、驅邪避難與吉祥如意。明代中期,瓷器上的梵文裝飾更加廣泛,也極具時代特色。如成化年間的盤、杯類器物,梵文裝飾不僅字數增多,且覆寫面積擴大,有的甚至全部由梵文裝飾而成,裝飾效果得以強化的同時也給人一種視覺沖擊力。正德年間,以“花捧梵文”為代表,這是一種創新的圖案形式,也頗具裝飾藝術性與年代鑒定意義。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明成化青花梵文盤,北京故宮藏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清代,瓷器上的梵文裝飾在技法與内涵上又不斷創新與擴充。除了青花還有鬥彩。尤其是梵文與“壽”字組合的“梵文捧壽”鬥彩圖案,作為官窯産品一直持續發展至清代晚期,無論制作工藝、裝飾藝術還是文化内涵均達到較高水準。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清代 青花蓮花托梵文真言淺杯

解讀:古瓷上那些特殊文字

清道光 景德鎮窯鬥彩梵文盤北京藝術博物館藏通過對古瓷上幾種特殊文字裝飾的簡單梳理可知,唐代中晚期長沙窯瓷器上最早出現了阿拉伯文,曆經發展,至明代永宣時期景德鎮窯瓷器上又出現了藏文與梵文。這些充滿着神秘色彩的特殊文字,不斷向我們傳遞着各種不同的資訊與内涵,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當時瓷器燒造者的用意與使用者的用途。但限于考古資料與文物研究之不足,仍需繼續深入探讨與嚴謹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