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作者: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點亮“星标”↑重要内容不錯過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裙子的文化史

從中世紀至今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法]喬治·維加埃羅 著 劉康甯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4-1

ISBN:9787108076830 定價:108.00元

【内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于西方裙裝的曆史,也是一部女性逐漸從衣着規訓中解放的曆史。

各時代的民俗風貌和性别定位決定着其服裝風格。裙裝除了能夠反映當時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外,其對女性身體的束縛也在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規訓等方面有所展現。從中世紀到19世紀,依靠如裙撐、束胸衣、腰帶、諸堅固材質等輔助,裙裝塑造着女性的身體形态,以符合不同時代對美的追求;直至20世紀,女性從束縛中解放出來,裙裝開始為女性身體服務。

這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裙裝的變革,直覺地展現線上條和廓形的變化上,由僵硬、纖細、“裝置化”逐漸走向舒适、便利、性感。這變化與各時代女性的自我表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同頻同步。

從裙裝的曆史中,可以一窺西方社會審美趣味的變遷,也能夠一覽西方女性是如何一步步找回身體、明确自己社會地位的。

【作者簡介】

喬治·維加埃羅(Georges Vigarello),法國大學研究院成員,巴黎第五大學曆史學教授,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主任,研究身體史的專家。撰有《被矯正過的人體》《潔淨與肮髒:中世紀以來人體的衛生》《健康與病态:中世紀以來的健康與健康的改善》《從舊式遊戲到體育表演》《美的曆史》等作品。

【目錄】

引言

第1章 “裝置”的命運:幾何

中世紀的綁帶和胸部的浮現

腰帶最初的特權

幾何的“新”創造(16世紀)

第2章 上半身的勝利

底座之相,迷戀之像

胸衣和“籃子”(17—18世紀)

第3章 對束縛的質疑

啟蒙運動及對束縛的批評

從革命到裙裝的革命?

第4章 裝置的對抗

“依附關系”複辟,舊日廓形複興(1815—1848)

裙撐從勝利到消失(1848—1875)

緊身裙的流動性(1875—1910)

第5章 修長線條的發明

“莖”的勝利(1910—1920)

“戶外”的勝利(1920—1945)

裙子的文化史

第6章 個性化、折中主義、敏感性

自在與性感之間(1945—1965)

從自在到舒适(1965—1980)

從折中主義到内在感受(1980年至今)

結語

參考書目

圖檔版權

【選摘】

西方裙裝的曆史,首先是外表革命的曆史。起初,人工的裝置決定體形,身材從外部被限定,天然狀态便成為一個被掌控和贊頌的整體。從此,幾何便長久地支配了外表,令身體上形成的各種角、對稱結構以及渾圓或傾斜的線條彼此呼應。長久以來,束緊的腰部将身體的上下兩部分截然分開,使它們處于兩個近乎雙生的空間中,在其中探尋着視覺效果,企求達到某種完美的造型,以使理性獲得滿足。線條的欺騙性占據了上風。輪廓的精确意味着美的精确。比如文藝複興時期的裙裝,便是最極緻地追求展現完美幾何的服裝之一。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但并沒有什麼是簡單流于表面的。這些強加在身體上的結構,暗示了一種特殊的女性輪廓。這種輪廓無視所有職業和功能上的需求,順應了傳統上将女性塑造為裝飾品、接待者,為美而存在的觀念。審美上對女性脆弱感和靜态的要求,使其遠離了所有過于快速或幅度過大的動作,和所有過于辛苦或明顯的體力消耗的活動。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這件衣服從來沒有達到過這種等級的輪廓,在嚴酷的遮蔽的雙腿上,有一件華麗的上衣,是美麗的專屬場所,是人的靈魂的錨,即,其表達受控,測量。這樣的設計在古典世界中變得更為精緻、更加純粹。此時的裙裝,下半身展現出一個寬大的包裹,離身體越來越遠,呈現出一個擴大、鼓起的半球形;上半身則被勾勒成一枝纖細的莖,纖薄的胸部被精巧地裹進束胸。這個整體構成了一個底座,其上再安插以面孔,仿佛将整個身體變成了一朵“花”。而“花”,正是标志性的女性氣質。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這類裙裝将女性雙腿嚴密隐藏,在其上安置上半身并大力頌揚,因為那是專門展現女性美的領地,是外貌的中心點,同時女性的表情還需克制、得體。在此之前,連衣裙的外觀還從未如此莊嚴呆闆。而一種想象在具象化後産生了助推作用,使這樣的外觀取得了進一步的勝利:這就是某種傳達理想形象的雕塑,它将姿态凝固,将“第二性”安置在了扮美的角色裡,并小心處理着其中的矜持感和誘惑性。很久以來,裙裝便保持着這樣的廓形,它甚至穿越了地理邊界,與女性在文化上的表現進行了協調,與美的幾何外觀進行了協調。而它也從此穿越了時間,成功将其延續到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裙撐,甚至是20世紀的一些設計上。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然而,當女性不再隻是被當作裝飾品,不再唯美至上時,一切都變了;當女性前所未有地開始行動、進入公共空間、追求男女平等、獲得了風俗和工作上的解放時,一切都變了。底座變成了障礙,龐大的廓形成為束縛,束胸變成了折磨。從法國大革命開始,就已經有了無數的嘗試。雖然很快就遭到覆滅,但它們曾給予軀體的自由,是傳統形制所橫加阻擋的。很快,複辟時期又拿回了舊時的纏裹手法,而資産階級世界也很快接受了這一點。然而一種活力卻慢慢地萌動了,暗中有一股執着的力量,開始賦予身體以權利,那些已經被文化忽略太久的權利。這些努力是如此艱難、漫長、混亂,連服裝的廓形本身都變得舉棋不定。比如說,對19世紀70年代來說是全新的緊身裙,首次在縱向上拉長了線條,對身體的解放程度前所未有,卻一度讓位給了一些束縛性更強的設計。所謂“解放”也變得猶猶豫豫。然而當平等獲得了進一步肯定,女性可以通過工作獲得薪水和獨立的情況進一步普及時,“解放”議題才真正地啟動。而到了20世紀初,才迎來了服裝輪廓的決定性革命:束胸終遭抛棄,裙裝筆直垂下,支點變成肩膀而非腰部,以便賦予身體中段更多自由;裙子下擺提高,面料更加輕盈,腳步更加自由。裙裝在20世紀經曆了一系列彼此相繼的階段。這些階段較之前更密集,更明顯。每個階段都是為了争取更大的解放而存在;每個階段都伴随着習俗的漸變,及有時不太顯眼卻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期。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對身體纖長感的強調,對動作友善性的關注,對情欲的接受,和給予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優先地位。于是,身體進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存在,如同破繭成蝶。女性開始注重于讓自己的外形得到接受,天然姿态得到承認;開始注重身體主宰服裝而非受其統治。而在尤其是獲得了更多平等和自由的道路上,女式褲裝的普及不可避免地出現在了路的盡頭。于是,裙子的曆史便在一種大相徑庭的服裝跟前受阻,褲裝奪走了裙子的地位,卻又延續了它的要求。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丹尼斯·斯托克,“在《龍鳳配》拍攝過程中,奧黛麗·赫本站在華爾街上”,1954年,紐約

然而,這樣的曆史還在變得更加複雜。關注如何解放身體的行為和動作,也是在關注一些更為深層的影響,也是以揭示出一些全新的願望。這種關注覆寫了整個感官世界,包括感覺服裝的方式、對内在舒适感的興趣、面料所帶來的感受,以及撐起服裝結構的方式等。如此之多的坐标在今天獲得了一席之地,在我們的個人主義社會得到推崇,并受到了定制化和心理學的強烈吸引。而如此多的坐标也成功颠覆了裙子的傳統機制:服裝不再是外界的人工手段所施加的壓迫,而是對内心産生的堅定要求而形成的一種肯定,一種前所未有的肯定。

點亮“ 星标 ”↓

第一時間接收“三聯書情”推送消息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END—

,購買三聯圖書

三聯年度好書2014-2023

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至今 | 新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