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前陣子,小夥伴給我講了一件糟心事:

眼看着寒假要來了,她就想帶着老人和孩子去東北玩一圈。出發前,自然是要把保暖裝備準備足的,她媽覺得衣櫃裡的那些輕薄羽絨都不頂事,就指定要買一件老牌國貨的長款羽絨服。

幾番比較,就在某品牌旗艦店花了500多買了件鵝絨服,鵝絨,500多,成本效益是相當高了。

但收到貨後,卻發現有處瑕疵,退換了一次,居然還是有瑕疵,找到客服,讓他發貨前認真檢查,第三次才收到沒有品質問題的衣服。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這品牌好歹也是老國貨呀,怎麼品控這麼差了?還是說就是她運氣不好,瑕疵品都讓她碰上了?

于是,上網搜了搜,一搜不要緊,可發現新大陸了。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原來,它們大機率是經過品牌方授權的“貼牌貨”,也就是品牌不管生産各個環節,隻是賣個“吊牌”。

老國貨是“貼牌”的重災區。

有網友就發現不同品牌的三家衣服不僅款式一樣,連詳情頁用的模特都一樣。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還有的網友說自己買了件*鹿的羽絨服,但發過來的是*蒙羽絨服。

客服的回應是“廠家挂錯牌了。”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打心底講,我希望老國貨越辦越好,但也應該取之有道,不能光講情懷,不講品質。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01

老國貨成了“貼牌”重災區

曾幾何時,一家賣保暖内衣起家的老國貨,跨了360行,包辦了一個人的日常起居。

早上穿上南*人的内衣、秋褲,外邊套件南*人羽絨服;喝一杯用南*人熱水壺加熱的水,騎上南*人電動車去上班;

晚上回家,打開南*人取暖器;躺到鋪着南*人四件套的床上,如果還是冷,牆上還挂着南*人空調。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便宜是真便宜,但是打開評論區,就會發現優點隻有便宜:

衣服縮水起球;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電動車不到一個星期充不進電,問客服,還沒人管;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更吓人的是一些小家電,運氣不好,居然會買到漏電的。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不用說,南*人是貼牌品牌裡做的最明目張膽的。

但南*人隻是這個産業鍊的冰山一角,有人挖出了現在市場上常見的貼牌品牌,很多有過輝煌的老國貨都淪陷了。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02

貼牌這門生意,吃虧的隻有消費者

一個品牌有那麼多種類,衣服、飾品、鞋子,往下分又分春夏秋冬裝,它全部自己生産可能也不現實。

但很多大品牌不會選擇貼牌,而是選擇代工。

比如波司登給阿迪達斯代工羽絨服;富士康給蘋果代工組裝電子産品;台積電給一些高端晶片代工。

代工隻是生産中的一個環節,生産的産品要經過品牌方的檢驗,符合标準了才能流向消費者。萬一商品有什麼問題,也是品牌方直接負責售後。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而貼牌就完全是另一個套路了,簡單地說,貼牌就是賣吊牌。品牌方收取授權費後,直接允許别人生産的商品使用自己的品牌。

随便一搜,就能搜到品牌授權的管道,并且号稱“包過,不過不收費”,如果商家有心給自己的商品貼上某個品牌的商标,并不是難事。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為什麼貼牌的模式這麼泛濫?當然是背後有巨大的利益。

産品涉及 “一百八十行”的南*人就是貼牌生意的“佼佼者”,其實早在2015年它的自營工廠就已經全線停工,也就是說,你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傳統意義上的“正品”,但這些年它硬是靠貼牌讓人産生了種生産線很強大的錯覺。

當然,它靠賣授權賺的盆滿缽滿。有報道稱,2019年南*人光靠授權賺了13億。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對廠家來說,貼牌也能增加消費者對自己的認可,合理提價。業内人士曾透露,自己生産的牛仔褲買79元,但貼上南*人的标簽,就能賣到129元。

貼牌模式,讓授權方和被授權方實作了雙赢,受傷的隻有消費者。

03

品質安全是隐患

其實貼牌不可怕,但怕就怕在品牌方隻收錢,但對于品質問題不管不問。

廣州市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的一篇文章透露:

“隻要是有營業執照的公司,經營品類和品牌方一緻,支付授權費用後就可以獲得授權。

且品牌方既不會事先“驗廠”,實地檢視生産資質,又不會抽檢,對産品品質進行監督。”

網上一搜,質檢不合格的新聞比比皆是。衣服線頭多,走線不平整是小事情,關鍵是有的衣物竟然還含有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

*力的一款拖鞋就曾被爆過,“增塑劑超标195倍”,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另外,貼牌的售後也難以保證。澎湃新聞曾報道過一起網購“貼牌”電動車維權難的新聞。

廣州的黃女士在拼多多上購買了一輛新日電動車,沒騎多久儀表盤就無法正常顯示。黃女士緻電新日總部,對方稱該産品為授權生産,并非新日廠家直接生産,無法給出鑒定憑證也無法保證品質。

黃女士又聯系該店鋪商家,對方強調該産品符合國際生産标準,不存在品質問題,并拒絕退貨。

從法律上講,貼牌産品有授權,是以并不算售假,就算起訴了,可能也不能給自己争取到什麼權益。

開眼了,這些老牌國貨全是“假”,90%的人都上過當!

貼牌産品,售後扯皮

是以大家不想買到低品質的貼牌産品,最好的方法或許還是得“錢到位”。

品質低劣的貼牌産品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頂着大牌的名,但價格甚至比市場價還要低。

一旦你覺得物超所值,其實就是中了它們的套了。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定價大體是有鬼。

大家是否也有過相似的經曆,有啥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分享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