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三山》2024 整理 注釋柴升平

作者:柴升平

北 山 經 北 次 三 山

北次三山,曰太行之山¹,其首曰歸山²,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馬軍],善還,其名自訆,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贲鳥],是善驚、其鳴自詨。

又東北二百裡,曰馬成之山³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大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嗚自訆。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輕,足黃,是名曰鶌鶋,其鳴自詨,食之不饑,可以已寓。

又東三百裡,曰陽山⁴,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尾,其頸臋,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留水⁵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中有[魚臽]父之魚,其狀如鲋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又東三百五十裡,曰贲聞之山⁶,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垩,多涅石。其東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⁷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東二百裡,曰京山⁸,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陽有銅,其陰有玄(石肅),高水⁹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裡,曰景山¹⁰,南望鹽販之澤¹¹,北望少澤¹²。其上多草,藷[艹頭與],其草多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又東三百裡,曰彭[囟比]之山¹³,其上多金玉,無草木,其下多水。蚤林之水¹⁴出焉,東南流注于河。

又東北三百裡,曰教山¹⁵,其上多玉而無石,教水¹⁶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幹而夏流,實惟幹河。其中有兩山,是山也,廣員三百步,其名曰發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東北二百裡,曰曆山¹⁷,其上多銅,其下多竹。有鳥焉,其狀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液女之水¹⁸出于其陽,南流注于河。

又東二百裡,曰王屋之山¹⁹,是多石。汸水²⁰出焉,潛于其下,東流注于濟²¹。

又北三百裡,曰谒戾之山²²,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²³出焉,南流注于河²⁴。

又東南三百二十裡,曰孟門之山²⁵,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垩,多涅土。

又東二百裡,曰蟲尾之山²⁶,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²⁷出焉,南流注于沁水。薄水²⁸出焉,而東南流注于黃澤²⁹。

又東百八十裡,曰小侯之山³⁰,明璋之水³¹出焉,南流注于黃澤。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鸪[習鳥],食之不灂。

東三百裡,沮吳之山³²,無草木,有金玉。濝水³³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百七十裡,曰柘山³⁴,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曆聚之水³⁵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³⁶

又北百裡,曰繡山³⁷,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藥、芎[艹頭窮]。洧水³⁶出焉,而東流注于河³⁸,其中有鳠、黾。

又北百二十裡,曰松山³⁹。陽水⁴⁰出焉,東北流注于河³⁸。

又東北二百,曰龍侯之山⁴¹,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⁴²出蔫,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又北三百裡,曰神囷之山⁴³,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飛蟲。黃水⁴⁴出焉,而東流注于洹⁴⁵。

又北二百裡,曰發鸠之山⁴⁶。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一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⁴⁷出焉,東流注于河³⁸,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恒遊于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又東北二百裡,曰錫山⁴⁸。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⁴⁹出焉,而東流注于滏水⁵⁰。滏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歐水⁵¹。

又北七十裡,曰天池之山⁵²,其上無草木,多文石。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

又東北百二十裡,曰少山⁵³,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銅。清漳之水出焉⁵⁴,東流于濁漳之水⁵⁵。

又北百十裡,曰平山⁵⁶,無草木,冬夏有雪。平水⁵⁷出焉,東流注于虖沱⁵⁸。

又西二百裡,曰白馬之山⁵⁹,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⁶⁰出焉而東北流注于虖沱。

又東三百二十裡,曰空桑之山⁶¹。空桑之水⁶²出于其上,潛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北百二十裡,曰石山⁶³多藏金玉。濩濩之水⁶⁴出焉,而東流注于虖沱。鮮于之水⁶⁵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百二十裡,曰高是之山⁶⁶,滋水⁶⁷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條。

又西三百七十裡,曰泰頭之山⁶⁸,共水⁶⁹出焉,南注于虖池⁷⁰,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北三百裡,曰泰戲之山⁷¹。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羊東][羊東],其鳴自糾,虖沱之水⁵⁹出焉,而東流注于溇水⁷²。

又北三百裡,曰陸山⁷³,多美玉。[姜阝]水⁷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裡,曰沂山⁷⁵,般水⁷⁶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又北五百二十裡,曰敦與之山⁷⁷,其上無草木,有金玉,潕水⁷⁸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泰陸之水⁷⁹;泜水⁸⁰出于其陰,而東流注于彭水⁸¹。槐水⁸²出焉,而東流注于泜澤⁸³

又北水行五百裡,至于雁門之山⁸⁴。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⁸⁵北,高柳在代⁸⁶北。無草木。

又北百裡至于饒山⁸⁷。是無草木,多瑤碧。其獸多橐駝,其鳥多鹠,曆虢之水⁸⁸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有師魚,食之殺人。

又北百裡,曰乾山⁸⁹,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滱水⁹⁰出焉,東流注于河。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豲,其鳴自詨,

又北二百裡,曰倫山⁹¹。倫水⁹²出焉,而東流注于河。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在州尾上⁹³,其名曰罴九。

又北百裡,曰獨山⁹⁴、繩水⁹⁵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魚,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北百二十裡,曰燕山⁹⁶,多嬰石,燕水⁹⁷出焉,東流注于河。

北二百裡,曰臯塗之山⁹⁸,臯塗之水⁹⁹出焉,而東流注于溇液水¹⁰⁰。

又東北七十裡,曰鹹山¹⁰¹。其上有玉,其下多銅,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條菅之水¹⁰²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長澤¹⁰³。其中多器酸,三歲一成,食之已疠。

又北五百裡,曰景山¹⁰⁴,有美玉,景水¹⁰⁵出焉,東南流注于海澤¹⁰⁶。

又北三百裡,曰維龍之山¹⁰⁷,其上有碧,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肥水¹⁰⁸出焉,而東流注于臯澤¹⁰⁹。其中多礨石。敞鐵之水¹¹⁰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澤¹¹¹。大澤方千裡,群鳥所解。東胡¹¹²在大澤東,夷人¹¹³在東胡東。

又北百裡,曰題首之山¹¹⁴,有玉焉,多石。

又北五百裡,曰毋逢之山¹¹⁵,北望雞号之山¹¹⁶,其風如[風劦]。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自歸山至于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珪瘗之。其十四神皆彘身而載玉。其詞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右北經六山,凡八十七山,二萬三千二百三十裡。

注釋:

1太行之山:不僅僅是北起北京西山南至王屋山,這區區四百公裡,而是南北跨度“萬二千三百五十裡”,南部包括中條山,北部跨過蒙古高原,綿延至西伯利亞。

2歸山:即雷首山,位于今山西中條山西南端。主峰寶玉台1488米在芮城縣西北。

3馬成之山:山西永濟市中條山的九洲疙瘩。

4陽山:山西芮城縣城北11公裡的方山.又名百梯山。

5留水:山西芮城縣黑龍澗河。

6贲聞山:位于山西芮城大王鎮钭坡村東溝。

7丹林之水:發源于芮城縣學張鄉東坡村。

8京山:位于山西芮城縣西陌鎮老池溝九龍源。

9高水:即山西芮城縣恭水澗河。

10景山:即位于山西萬榮縣的孤峰山。

11鹽販之澤:即山西運城鹽池。

12少澤:即汾河彙入黃河處,在上古時代形成的沼澤。

13彭[囟比]之山:即山西省聞喜縣石門鄉唐王山1572米。

14蚤林之水:即山西省垣曲縣闆澗河。

15教山:即山西绛縣太陰山

16敎水:即山西省南部涑水河。

17曆山:位于山西南部垣曲,沁水,翼城三縣交界處。

18液女之水:即發源于山西省沁水縣曆山流入陽城縣的南河→濩澤河。

19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裡處的王屋鎮愚公村。主峰有壇,故名天壇山。天壇西崖下,有太乙池,亦名沇水,潛流地下,至龍潭寺複出易名濟水。

20汸水:即沇水。

21濟:即四渎之一的濟水。

22谒戾之山:位于山西平遙縣黑城村。

23沁水:即位于山西東南部,河南北部的沁河。

24河:指的是奪濟水之後的黃河。

25孟門之山:即山西安澤縣盤秀山1573米。

26蟲尾之山:位于山西高平縣趙莊丹朱嶺。

27丹水:即發源于山西高平縣流經晉城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的丹河。

28薄水:發源于山西高平縣。

29黃澤:年代久遠已消失。

30小候之山:位于山西陵川縣。

31明漳之水:發源于陵川縣 。

32沮吳之山:山西陵川縣城北。

33濝水:山西陵川縣磨河。

34柘山:山西省陵川縣古郊鄉昆山村西蓮花山。

35曆聚之水:即源出山西陵川縣的沙窯河。

36洧水:即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方腦嶺棋子山的赤葉河→香磨河。

37繡山:即山西省陵川縣方腦嶺棋子山。

38河:沿太行山東麓北流之禹河。

39松山:位于山西省壺關縣東井嶺鄉嶺後底村西。

40陽水:即山西陵川縣淅水河。

41龍侯之山:位于山西陵川縣平城鎮蘇家灣西。

42決決之水:即山西陵川縣、壺關縣的郊溝河。

43神囷之山:即河南林縣林慮山。

44黃水:即恒水上源。

45洹水:即位于河南林縣的洹河。

46發鸠之山:位于山西長子縣房頭廟村是濁漳河南源。

47漳水:即位于山西長治市的濁漳河。48錫山: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北部太行山。

49:牛首之水:即河北省武安市洺河,是滏陽河主要支流之一

50滏水:即滏陽河。

51歐水:滏陽河注入子牙河。

52天池之山:位于清漳河東西兩源彙合處東。

53少山:即山西省昔陽縣西寨鄉白家川村沾嶺山。

54清漳之水:清漳河源分東西兩源,東源出于昔陽縣。西源出于和順縣西八賦嶺

55濁漳之水:是流經山西長治市的一條主要河流。

56平山:盂縣秀水河(溫河南源)發源于南婁鎮方山。

57平水:即盂縣秀水河。于平山縣入虖沱。

58虖沱:即滹沱河又稱虖池或滹池。發源于于山西省繁峙縣,向西南流經經恒山與五台之間,後向東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彙.子牙河。

59白馬之山:即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西北部的城岇山,。

60木馬之水,即山西忻州的牧馬河漳河。

61空桑之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定襄、陽曲交界處。桑,即桑梓、桑田是适宜人居位之地。空桑,即無桑田之山,不适宜居住之山。

62空桑之水:此水名源于山名。

63石山:即山西北部的雲中山。

64濩濩之水:即于定襄縣入滹沱河的南雲中河。

65鮮于之水:即于原平縣入滹沱河的北雲中河。

66高是之山:位于五台山東台。

67滋水:即山西五台縣清水河。

68泰頭之山:位于山西原平縣西部。

69共水:即山西原平縣陽武河。

70虖池:即虖沱。

71泰戲之山:位于山西繁峙縣東南林澗鄉平型關鎮橋兒溝村。

72溇水:即子牙河。

73陸山:即山西省靈丘縣南旗山。

74[姜阝]水:即河北涞源拒馬河。

75沂山:位于山西省廣靈縣城西約15公裡處。

76般水:即河北蔚縣壸流河。

77敦與之山:内蒙古興和縣西南的大西山1867米。

78潕水:内蒙古興和縣蘇木山河。

79泰陸之水:即位于山西天鎮縣和河北懷安縣的南洋河。

80泜水:即内蒙古興和縣北的二道河。

81彭水:即河北懷安縣西北的東洋河。

82槐水:即發源于内蒙古興和縣西州村流向河北懷安縣西的西洋河。

83泜澤:應位于張家口市懷安至宣化區一帶,己消失為洋河

84雁門山:這個雁門山不是始建于唐武周時期的雁門關所在的代縣北的雁門山。而是山西陽高縣北的雲門山。雲門山是陰山餘脈,其西段兩峰夾一谷,東為猴兒山,西為虎兒山,兩峰對峙,山勢險要,為山西省北境雄關。

85高柳:戰國中期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年)始置縣,名高柳,屬代郡。秦仍為代郡之地。漢為高柳縣,曆經多代政權更疊後,清順治三年(1646年)并陽和、高山為陽高衛,雍正三年(1725并)改為陽高縣至今。是以,高柳就是山西陽高縣。

86代:古國名。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東北部,由北狄部落建立。最初為周代分封的諸侯國。

87饒山:位于河北赤城縣龍美鎮大王堂。

88曆虢之水:即赤城縣紅河。

89乾山:即河北省張家口市大馬群山

90滱水:

91倫山:位于河北赤城縣龍關村。

92倫水:即赤城縣白河。

93州在尾上:州同洲。洲,水中陸地。全句意思是,在洲的尾部。

94獨山:即赤城縣黑龍山。

95繩水:即河北赤城縣黑河。

96燕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豐甯縣草碾溝南山。

97燕水:即潮河。河:古黃河北支的故道

98臯塗之山:即内蒙古多倫恩都爾山。

99臯塗之水:即内蒙古多倫吐力根河。

100溇液水:即灤河。

101鹹山:住于内蒙古古什克騰旗。

102條條菅之:即注入達裡湖的沙裡河。

103長澤:即内蒙古克什克騰旗的達裡湖。

104景山:位于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正北中蒙邊界處。

105景水:内蒙的彥吉嘎高勒河。

106海澤:烏拉蓋高壁(烏蘭蓋戈壁)

107維龍之山:即大興安嶺西側阿爾山市高嶽山摩天嶺(阿爾山)1708米。

108肥水:洮兒河。

109臯澤:即月亮泡。

110敞鐵之水:即哈拉哈河。

111大澤:即呼倫湖。

112東胡:中國東北的古老遊牧民族。

113夷人:中國古代東方民族。

114題首之山:即博爾朔夫山。

115毋逢之山:即外興安嶺(斯塔諾夫山)

116雞号之山:即中西伯利亞高原最高點普托拉納山1701米。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三山》2024 整理 注釋柴升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