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作者:13個精算師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

2023年保險業經營情況

①保費5.1萬億,增長9.1%

賠付增長22%,淨資産增長1%

②人身險公司增速10%

8月後增速下降,險企間分化大

③财險公司增速6.7%

受非車險拖累,增速低于2022年

北京、上海等地保費排名上升

經濟發達地區人身險保費增速更快

1

2023年保險業經營

保費首破5萬億,增長9.1%

賠付增長22%,淨資産增長1%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披露2023年保險業經營情況的資料,副局長肖遠企和部分内設機構的負責人,在出席國新辦的新聞釋出會時,也提及過去一年行業的發展。

1. 2023年保險業:保費增長9.1%,賠付支出增長21.9%,淨資産增長1.2%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先看,2023年保險業的業績:

①原保險保費收入5.1萬億元,同比增長9.1%

②賠款與給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

③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通過債券、股票、股權投資等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融資支援2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9萬億元

④保險公司總資産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⑤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1.71萬億元

2023年末,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别為196.5%和127.8%。

其中,财産險公司分别為236.5%和204.3%,人身險公司分别為186.2%和110.3%。

2. 保費收入首度突破5萬億!壽險貢獻最大,财險增速低于上年同期...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從保費增速看,在經曆過此前的車險綜改和個代團隊清虛向實的三年低谷期後,2023年保險業的保費收入,首度突破5萬億!

而且,9.1%的保費增速,也是繼2019年之後,近四年的最佳成績。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這背後主要得益于壽險業久違的快速增長,2023年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為3.5萬億,同比增長10%,為行業貢獻7%的保費增速。

财險公司方面,受意健險等非車險降速影響,2023年的保費增速低于2022年同期,僅為行業貢獻2.1%的增速。

是以,2023年保險業的低開高走又回落的增速走勢,與壽險業保費增速變化一緻。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保險業的負債端保費規模實作久違的快速增長,但是,受出行恢複等因素影響,賠付支出的增速更快。

再加上,去年資本市場的持續震蕩,也導緻險企的投資收益承壓,三季度末财務投資收益率有所下滑,年末淨資産增速也偏低。

2

人身險公司增速10%

3.5%産品停售刺激消費

8月後增速下降,險企間分化大

1. 壽險業務增速近13%,拉動人身險公司實作雙位數的保費增長!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從人身險公司的資料看,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為2.76萬億,且增速最高為12.8%。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疊加理财産品全面進入淨值化時代,基金等産品受資本市場震蕩影響,破淨也時有發生。

是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購買收益确定且能夠長期鎖定的産品,保險憑借這一優勢獲得銀行理财經理和保險從業人員的熱推。

再加上,3.5%定價的傳統壽險産品陸續于7月底停售的消息刺激消費,壽險業務保費快速增長,為人身險公司貢獻8.2%的增速。

但是,以重疾險為代表的健康險,因為有一部分功能被醫療險替代,加上此前重疾定義調整前的搶購潮下,導緻很多剛需人群已經購買。

是以,健康險近兩年的增長疲軟,意外險受新規影響2023年以來持續負增長。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從這個角度看,當下最熱銷的還是具有高“儲蓄”性質的保險産品。

這也是為何3.5%定價産品停售之後,人身險公司的保費增速持續下降,從7月的頂峰15%的增速,一路下降至10.2%。

2. 中小公司增速更快超16%!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從公司的角度看,即使都處于同樣的環境下,也不代表每家公司都是實作規模的快速增長。

此前,我們在分析上市險企2023年保費收入的時候,就有提過相比于其他中小壽險公司,頭部險企的增速還是偏低。

從上圖可見,在上市險企及其子公司中,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陽光保險的增速較高,而這10家險企沒有一家增速超過行業,且整體保費增速不過5.16%。

反觀,其餘80餘家壽險公司的增速為16%,不僅超越行業,也與這10年公司間差距較大。

具體是哪些公司增速快呢?這一點後續我們在分析。

至于,為何以國壽平安為代表的頭部險企,會低于中小險企的增速,這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

比如,頭部險企對規模與效益之間的平衡更為看重,并不會盲目追求規模,使得負債端成本壓力過大。

畢竟,面對持續震蕩的資本市場和利率中樞的持續下行,險企必須加強資産負債管理,才能確定公司長期穩健經營。

3

财險公司增速6.7%

受非車險拖累,增速低于2022年

1. 老三家中太保增速最快,中小險企增速更高...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相比壽險公司而言,财險公司間的保費增速差距會小一些!

從上圖可見,包括老三家在内的7家财險公司增速為6.45%,略低于财險業整體增速。

但是,剔除這些公司外的其餘89餘家财險公司增速為7.7%,跑赢行業,也略高于這7家險企。

老三家中,除平安受主動收縮信保業務影響,非車險增速偏低拖累公司整體增速外,太保超越市場、人保也能跟上市場。

不過,如果隻看車險業務,平安仍舊是三家公司中增速最快的,說明其在車險市場的競争優勢依舊。

此外,國壽财産、大地、陽光等保費增速也均跑赢市場,其中,衆安保險的增速最快為25%。

2. 農險等非車險快速增長,健康險降速,意外險負增長...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分業務去看,拖累2023年财險業保費增速的關鍵在非車險方面,因為車險保費增速與上年持平。

至于,非車險的增速放緩,主要是受意健險拖累...

一是,意外險持續負增長,2023年增速為-11%,保費收入減少60多億降至509億。

二是,健康險的保費增速放緩,從2022年同期的14.6%降至10.9%。

是以,農險和健康險責任險三大非車險業務,僅為财險公司貢獻了約3.4%的增速。

4

北京、上海等地保費排名上升

經濟發達地區人身險保費增速更快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2023年保費5.1萬億,增長9.1%

最後,分地區看,2023年保費大省的排名有所變化,北京、四川、上海、深圳的排名上升。

去年年中的時候,“13精”就有跟大家說過,3.5%定價産品停售的背景下,不代表每一位從業人員都能有較好的業績。

這背後除了與自身業務能力和客戶資源有關外,還與所在地區有關。

從上圖可見,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保費排名上升,背後就得益于人身保險業務超高速增長。

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深圳、福建等地,都是2023年人身險業務增速超過全國,這些地方的共同點就是經濟發達地區。

也就是說,3.5%定價産品停售背景下,對儲蓄有着高需求的客戶都是高淨值客戶,這也是為何去年大額保單不斷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