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掀裁員潮!科技巨頭集體上演“瘦身行動”,數千崗位重新洗牌

作者:張通社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科技行業經曆了大規模的裁員潮,全球超26萬人失去了工作。2024年伊始,這一情況并沒有好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内,已有微軟、谷歌、SAP、eBay等多家全球巨頭宣布裁員,橫跨科技圈、商業圈和媒體圈,大有蔓延之勢。

相關資料統計,截至1月24日,今年全球已有63家科技公司解雇了10963名員工。

01

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将裁員1900人

當地時間1月25日,微軟在一份内部備忘錄中宣布,公司的遊戲部門将裁員1900人,占該部門2.2萬名員工的約9%。微軟遊戲的首席執行官Phil Spencer稱,此次裁員是“痛苦的決定”,将為過渡期間受影響的人提供支援,包括按當地就業法規支付遣散費。未來,微軟将繼續在業務增長的領域進行投資,并支援為全球更多玩家帶來更多遊戲的戰略。

對于裁員的具體原因,微軟表示,進入2024年,微軟遊戲和動視暴雪的上司層緻力于将戰略和執行計劃與可持續的成本結構相一緻。雙方共同制定了優先事項,确定了重疊的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在2023年财年(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計裁員1.1萬人,彼時全球員工數量為22.1萬人,相比較2022年12月公布的23.2萬人大幅減少。

02

海外電商巨頭eBay宣布減少1000個職位

當地時間1月23日,eBay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傑米·伊安諾(Jamie Iannone)在周二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宣布,公司将裁員約1000個工作崗位,約占全職員工的9%,未來幾個月,eBay還将減少候補員工的合同數量。傑米·伊安諾 還透露,目前eBay的總員勞工數和開支已經超過了業務的增長,為此才實施這次的組織變革來整合一些團隊。

這是eBay在12個月内的第二次裁員,早在2023年2月,eBay就因消費者支出放緩,宣布裁員約500人,約占員工總數的4%。此前,eBay就以釋出的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鋪墊即将裁員的動作。報告顯示,eBay第三季度淨營收為25.00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的23.80億美元相比增長5%,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同樣為同比增長5%;來自于持續營運業務的淨利潤為13.06億美元。但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eBay第三季度來自于持續營運業務的調整後淨利潤為5.4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52億美元相比下降了1%。

03

歐洲軟體巨頭SAP宣布裁員8000人

當地時間1月23日,SAP宣布了一項重組計劃推動人工智能增長,該計劃将涉及大約8000名員工的崗位調整,這些員工将被納入自願休假計劃和内部再教育訓練措施,即鼓勵員工自願離職或進行内部轉崗。這家公司還表示,員勞工數到2024年底應保持(目前水準)不變。截至2023年底,SAP擁有約108000名全職員工,這意味着,此次重組将影響超7%的員工隊伍,且絕大多數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确認。

SAP是歐洲最大的軟體公司,近年來緻力于将企業業務從傳統許可模式轉變為雲訂閱模式。SAP預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将對其業務産生根本性的改變,對此該公司承諾将投資超過10億美元,通過其企業資本公司Sapphire Ventures在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初創公司中開辟新的領域。

04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負責前沿技術研究的X實驗室裁員幾十人

1月23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負責前沿技術研究的X實驗室正在計劃組織調整,裁撤幾十個後勤類崗位,同時尋找外部投資者為内部項目提供資金。公開的資訊披露,最近幾個月,X實驗室一直在與風投和其他投資者溝通和讨論融資問題。其試圖采用一種新架構,能讓實驗項目更容易從部門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創業公司,并得到Alphabet和外部投資者的支援。

X實驗室以神秘著稱,這裡誕生了自動駕駛公司Waymo、AR眼鏡先驅谷歌眼鏡,還有太空電梯、瞬間移動等“腦洞大開”的技術想法。但迄今為止,其所進行的研究幾乎沒有産生任何持續性業務。相關報道稱,為實作分拆目标,X實驗室将嘗試與更多行業和金融公司合作,同時精簡團隊和提升資本效率。

05

《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遊戲裁減約530個崗位

1月23日,《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遊戲宣布,将裁減11%的員工,共計約530個崗位。提及裁員原因,拳頭遊戲CEO迪倫·賈德賈稱,并非盈利不足或安撫投資人,而是公司認為業務失去聚焦,精力過于分散至多個項目。本次裁員将使公司更關注核心内容,同時減少對不重要事項的投資。

随着裁員計劃的推進,其多年的自有電競賽事直播平台Riot Esports Network已經停止開發。Riot拳頭電子競技總裁 John Needham 在最近的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我們需要重新評估這一政策是否合适,并考慮到目前行業形勢和競争情況。”

06

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計劃裁員約1200人

近日,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宣布,計劃2026年底前在軟體和電子部門裁員約1200人,其中950人位于德國。裁員原因主要是能源因素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公司必須開源節流。實際上,2023年12月,博世就宣布将于2025年底之前在驅動業務削減包括研發、銷售和管理在内的1500個工作崗位。

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的,還有另外兩家德國零部件巨頭。

當地時間1月18日,采埃孚勞工代表表示,采埃孚正在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裁員多達1.2萬人,這相當于采埃孚在德國全部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其計劃将部分職能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國家。此舉引發勞工的強烈不滿,消息釋出當天,采埃孚有3000人在總部舉行抗議活動,反對裁員。采埃孚表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零部件制造所需要的勞動力幾乎減半,“我們希望保住工作崗位,但向電動化轉型就意味着就業崗位減少。”

除此之外,大陸集團也計劃在全球裁員5500人,相當于汽車業務近10萬員工總數的5.5%。此次裁員将作為2025年起每年節省4億歐元開支計劃的一部分,其中德國裁員1000多人,汽車部門的業務領域數量從6個減少到5個。

07

《洛杉矶時報》、《時代》等多家美國媒體裁員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科技行業裁員的浪潮也蔓延至傳媒行業。2024年年初,美國傳媒業出現“逆風而行”的信号——由于廣告疲軟、閱聽人行為改變、被社交媒體和流媒體等蠶食市場等原因,美國多家媒體都宣布裁員,掀起罷工潮,抗議裁員及削減成本。

當地時間1月23日,《洛杉矶時報》宣布裁員20%以上,波及至少115名員工,涉及記者、資深編輯和專欄作家。該報駐華盛頓分社更是遭遇“毀滅性”裁員,分社社長金、布麗爾·凱利以及從事商業和體育報道的大批采編人員被裁。這是該報創辦14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也是不到一年時間内的第二次大幅裁員,2023年,該報就裁減了74個職位。

同日,美國《時代》周刊以裁減約15%具有工會會員身份的員工,共計裁員大約30人,涉及采編、技術、銷售和工作室業務。此次遭裁員工大部分來自《時代》周刊兒童版,這是專供學齡兒童的新聞出版物。《時代》周刊首席執行官傑茜卡·西布利在一份内部備忘錄中寫道,裁員決定并非“輕易作出”,稱此次裁員是系列決策之一,旨在“為公司長期可持續性和增長調整結構”。

當地時間1月25日,專注金融報道的《商業内幕》網站宣布将裁員大約50人,約占員工數8%。《商業内幕》稱,這一決定基于去年底制定的戰略,旨在将報道重點從政治領域轉移到商業和技術等核心領域。

大量裁員也讓美國傳媒業引來罷工潮,1月,多家媒體員工舉行罷工,抗議公司。當地時間1月23日,《名利場》、《時尚》等知名雜志的母公司康泰納仕出版集團400多名員工舉行24小時罷工,抗議公司的裁員決定;25日,《福布斯》及《紐約每日新聞》的數百名員工舉行了曆史性罷工,抗議公司削減成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