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作者:方志四川

立心堂中書畫印

李 桅

我的堂号“立心”,是師父仁壽仁公潘錫仁先生賜的。錫仁先生的爺爺即與劉文輝、鄧錫侯等一起發動成都起義的著名抗倭名将植威将軍潘文華。将軍在其故裡文宮,辦了個著名的文華中學,并親自撰書一聯:“願天下同文同軌,教諸生立己立人”。錫仁先生在收我為弟子後,即賜俺堂号為“立心”。橫渠先生雲,為天地立心。故錫仁先生之賜有真意有深意焉!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左:百年風華,右:龍印屏

“他喜歡畫學”

我那曾在懋功當過森工的老父親,生前提起他的幺兒,總是會說“他喜歡畫學”。這讓我一直很疑惑,俺這個文盲老父親腫麼會與右丞摩诘所傳之大作《畫學秘訣》暗合呢!

是的!我喜歡“畫學”!從小就喜歡!我的母親也不識字,但會畫農村繡花的底稿。我很小就跟母親學畫這些,這些畫稿很有些像工筆中的雙鈎線描。我的在生産大隊上當赤腳醫生的二家兄,于我的“畫學”應該說有些直接的啟蒙。

有次,我在泥地上用樹枝畫人。二家兄把我畫的人的嘴角稍微改成了上彎狀後,這個人兒就笑了。這讓我覺得很是神奇!從此,畫畫成了我一輩子的追求!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不亦說乎

那時,我的課本、作業本甚至于考卷的空白處,都成了我畫畫的主陣地。小人書,成了我最主要的教材。上高一時,我代表班上團支部為學校團委出闆報。我畫了一組從連環畫上學來的“一休”,引起中學裡幾位美術老師的重視。其中,有位何禮建老師,在文藝上修養極高。何老師的孩子何偉正跟縣師範的方曉老師學習,準備考美校。後來,我才知道,方曉先生是徐無聞先生的弟子。我便跟着何偉一起學習,還試着去考了一盤川美。

名落“巴山”後,我還去大巴山下的通江洪口澌波鄉的李立生先生的農民藝術學校學習過國畫、版畫、素描、剪紙等。在澌波鄉上的學校,我見過兩位向斯樓先生的學生,其中一位還向俺表演過用鋼筆筒吹畫的技藝呢。立生先生的女兒懷玉大姐,現在也是很有名氣的剪紙藝術大師了,好像是在他們通江縣上的文化館工作。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生活的壓力,讓我放棄了在澌波的學習。後來,我考上了成都地質學院。初時,我素樸地以為,搞地質,在野外可以寫生。後來,到部隊。後來,又轉業。應該說,這些年來,畫畫,對于我來說,基本上是一直堅持着的。近年來,在王建莫兄弟特别是老楊大大哥的引見下,結識了諸多書畫界頂尖的大咖。再後來,在老楊大大哥的撮合下,我正式拜在了大陸著名書畫篆刻家潘公錫仁先生門下。于書畫篆刻,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軌。

再後來,在著名書畫家楊秉懿、王秀芹兩位大姐牽線下,又入了清華美院高研班,成了中國水墨高原雪山畫派創立者李兵先生的弟子。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中國高原雪山畫派創立者李兵先生

我學的是鈾礦地質專業,選修過一門叫做“地質素描”的課程,去中蒙邊境的烏後旗實習過,畢業後在羅布泊做過四年多的野外填圖工作。卸甲還蓉後,“5·12”汶川特大地震後,被省上安排到雅安、石棉參加救災、重建工作。玉樹地震後,參加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千名幹部人才援助涉藏州縣行動。九寨溝地震後,再次臨危受命到蠶陵參加了災後重建、精準扶貧等工作。是以,山水特别是雪山,于我來說,自然是熟之于眼裡,記之于心中,寫之于紙上的事了。我感到,自己于書畫的了解,漸漸地好像有點登堂入室的感覺了。

近年來,我的山水國畫作品特别是雪山畫相繼參加了四川大地書畫院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慶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等書畫展,參加了四川省首屆鄉村振興書畫展、四川省首屆作家詩人詩書畫展等大型書畫展,參加了人民日封包創“藝以抗疫”等書畫活動,加入了四川曆史最久遠的書畫團體——成都市丙戌金石書畫研究會,加入了成都市美協、四川省美協老分會,被四川西部中國、新文人、魚凫、北京研山等書畫院吸收為創作員,被四川大地書畫院推選為理事、執行秘書長,被四川省新文人畫院推選為副理事長。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龍福

“聽說你字寫得好”

我們常說,書畫同源。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叙畫之源流》中說,書畫同體。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頫在《自題秀石疏林圖》上詩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是以,我們一般稱畫國畫的人為書畫家,對國畫一般都稱書畫或字畫。書畫家在國畫作品上題款,一般會題“某某寫”或“某某寫意”。是以,一般來說,國畫家基本上都是書法家,甚至好多還是篆刻家。

我在上中學時,曾在一次學校的書畫比賽中,得過美術一等獎、書法二等獎。當時,我的老師禮建先生就告訴我,要畫好國畫,必須先把字練好。而且,一副完整的中國畫作品,還需要題款,而且最好是題一首詩在上面,然後钤印。此之即謂詩書畫印是也。從此,書法始終是我的一項日常功課。

到成都十裡店上大學後,在班主任羅梅老師延引下,我與本系八五級的高少卿師兄一起合作,為學校的院運會設計制作了大型會标。會标上“成都地質學院”幾個字,雖說是摹寫的校牌上的主席的題字,但此舉卻奠定了我在大學期間“書畫家”的地位。

我們上大學的那個年代,學校裡正風行“勤工儉學”。在羅梅老師倡導下,我與幾位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組建了個“書畫組”,為同學們的各種活動畫寫海報,為班上、系裡出闆報、牆報,為系、院的各種小報、刊物做美編,為同學、老師們抄寫論文,為各種大會設計制作會标等等。

但我深知自己的字還在門外。是以,當學校的老師何傑、章為龍以及系上八六級的王曉晨師兄舉辦書法班時,就報了名。何傑老師,是學校博物館的,好像還做教學挂圖等工作,圖畫的好,印刻的好,字也自然寫的好。章為龍老師的草書寫的非常棒。曉晨師兄的楷、行等體俱佳。當時學校好多院、系報刊的報、刊頭,大都是曉晨師兄題的。讓人甚為心痛的是,疫情期間,已易名為子銘的曉晨師兄已往生了!阿彌陀佛!

在這個書法班上,算是在書法上為我在今後的畫畫,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讓我覺得更為欣喜的一件事,是我們這屆畢業晚會的會标,是社科系的王皖甯同學找我設計制作的。為了第二天晚上的晚會能如期舉行,我連夜加班設計、書寫、镂刻、别字,熬了個通宵。晚會時,坐在學校禮堂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看着挂在舞台上的會标是自己設計制作的,心裡自然是有點美滋滋的。

等我從樓蘭轉業回蜀都後,在學校“踏青文學社”及《校園論壇》雜志社成立30周年的紀念活動上,我寫在紀念袋上的書法,再次讓師兄弟姐妹們激動、感動。好多師兄弟姐妹們一見到我就說,“我們的美編又回來了”。

在部隊上,我本來是搞技術的,在研究室工作。後來,政治部門來征求我的意見,問他願不願意到政治部工作,因為“聽說你字寫得好”。原來是在大學其間就熟悉我的引領我到部隊的李文學師兄向政治部上司推薦的我。到政治部後,書畫當然也就成了“工作”。但我在書法上真正的入門,還是在拜了潘錫仁先生為師之後。在師父細心指導下,從石門入手,又臨李璧,再加王铎的聖教。如大陸著名書法家鄧代昆師伯言,“李桅的東西這下要得了”。

這些年來,我受邀參加了西安全運會千米長卷書寫、四川省書畫屆聯展等書法活動,書法作品入選了全國首屆“大禹杯”書畫攝影大賽作品集等,加入了成都、錦江等書協組織。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毛主席論原子彈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威虎山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亞丁印象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中通外直

“我就一直沒斷過刻印”

每當有人問起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篆刻的,我總會說,從中學起,“我就一直沒斷過刻印”。到現在,都四十多年了。

我們常說詩書畫印。大概意思是一個文人,吟詩題壁,作畫钤印,都是其常态。我們知道,齊白石以刻印著稱,以畫畫為名。但白石老人卻自诩,其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是以,詩書畫印,于一個文人,于一個書畫家,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當初畫畫時,人言俺字不行。于是,就開始習字。後來,知道畫上要題款後,還得蓋章。于是,又開始自學篆刻。

最先,是給自己刻。被班上同學們看到後,同學們就紛紛讓給他們刻。最早,我用的刻刀,是用家裡大人用廢的鋼鋸條自己磨好後,用布條包住另一頭,再用麻繩捆好做成的。這種土法上馬的刻刀,其實還很好用的,很鋒利。

後來,到成都上學後,有次,在學校博物館裡見到一件何傑老師的印屏,不由大大地激發了我對篆刻的興趣。

我上的是地質學院,專業就是與石頭打交道。在一次結晶礦物學的實習課上,見到了做印石的原石——葉臘石,便向老師要了一小塊,磨制成了一小枚印石,然後給自己刻了個筆名“二木”的印章。這枚印章,我一直珍藏着。從學校,帶到天山下,又帶回成都。

當時,從成都東站托運到新疆的幾個紙箱,雖然自認為打包得比較結實,但到部隊後,全散了,夾在裡的很多印章都丢失了。還好,這個小印,居然還在,一直見證着我四十多年來的數千公裡的金石書畫之路。

前些年,微信甫興。好多同學戰友在群中、圈中,對我的第一反映就是,“我還有你給我刻的印呢”。

一位中學同學,叫陳德良,在村上做村幹部。有次回老家,在這個甚至還是親戚的同村好友同學處坐了坐。德良告訴我,當年給他刻的印,還一直在用着呢。

一個師兄,叫顔愛國。當年在部隊時,這位優秀的師兄被他老家的一個軍校看中了,在辦理調動過程中,出了一點問題。後來,這個事件整得很複雜。在等待解決的過程中,師兄讓我給他刻了枚“河洛浦流”的印章。現在想起,都很是敬佩這位師兄,覺得他真的是有其祖先複聖顔子“居陋巷”“不改其樂”的境界。

刻了幾十年印後,當我自以為刻得還可以了的時候,遇到了恩師錫仁先生。在正式拜師前,還與師尊在對篆刻的認識上有過一點小小的争論。師父說,印宗秦漢,甲骨等最好不入印。于是,我就找了一抹多以甲骨入印的資料發給了後來成為了我的師父的錫仁先生。以至于師父很是“生氣”,對老楊大大哥說,“嘢!這個娃兒要打翻天印哇!”呵呵!

【藝術】立心堂中書畫印‖李桅

著名書畫篆刻家潘錫仁先生

雖然如是,師父後來對我說,就沖這點,“我就喜歡你”。搞藝術,就得有自己觀點和追求!但是,藝術尤其是我們中國藝術,最關鍵的,還是傳承,從師父的言傳身教中守正創新,赓續文脈。入師父的崇州的無根山上的植蔭堂後,秉承師父的“以書入印”“以書入畫”等教誨,随侍左右,日日臨帖,天天治印,時時習畫,感到自己在書畫尤其是篆刻上進步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這幾年,我的篆刻作品參加了四川文人書畫展、成渝兩地書畫藝術精品展等書畫篆刻展,加入了成都高新書畫篆刻協會等組織。

或曰,李桅是個全才。在朋友眼裡,我是一位詩人,一位作家,出過一些詩集、散文集;是西安外事學院的客座教授,四川文化網的編輯,還是華西徐悲鴻張大千藝術研究院理論室的主任......

但是,我知道,在藝術上,在理論上,在文學上,永無止境!路正長,應當不斷精進!

作者簡介

李桅,祖籍泾陽,生于梓州,字樯,筆名二木薔薇,号立心堂主人、梓水先生等。漢語大學自考,西政軍碩,浙大MPA。著名金石書畫家潘錫仁先生入室弟子,中國高原雪山畫派李兵先生弟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家協會、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協、美協、丙戌會員,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四川西部中國、魚凫等書畫院畫師,大地書畫院理事,新文人畫院副理事長,文化網編輯,華西徐悲鴻張大千藝術研究院理論室主任。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後,從軍樓蘭十五載。轉業後,曾于西康、茂縣等地參加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精準扶貧等工作近六年。常有作品發表、入展、獲獎、被收藏,著有《盆邊行走》等個人專著5部。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李 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