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很少有動物能進化出遠端攻擊的能力呢(四肢的靈活性受限)

作者:拾光旅行攝

大多數動物的捕獵方式都是近身搏鬥,對于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往往靠自己的利爪和尖牙與獵物搏鬥,但是這種方法也是有弊端的,因為近身攻擊就有被反殺的可能性,就算是獅子、老虎這類頂級的猛獸也不例外。

為何很少有動物能進化出遠端攻擊的能力呢(四肢的靈活性受限)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進化出遠端攻擊能力,就可以像我們玩遊戲中的射手一樣,可以遠距離、隐蔽的射殺目标,這對于動物來說是相當有利的,最起碼能夠降低受傷的風險,還能提高捕獵的成功率。那麼,為何這種對獵食者來說比較好的捕獵方式沒有展現在大多數動物身上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動物界有哪些“遠端射手”?

雖然動物界中遠端攻擊的“選手”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類了,人類作為一種雜食性動物,在演化的早期,人類祖先并沒有如今聰明的大腦,過着茹毛飲血的生活,為了擷取肉類,人類祖先在狩獵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利用工具的好處,從早期的投擲石頭,到木質或者石質的銳器,人類靠着遠端攻擊降低了自己受傷的幾率,還提高了捕獵的成功率。

為何很少有動物能進化出遠端攻擊的能力呢(四肢的靈活性受限)

不過,在遠端攻擊的進化方面,人類并非一枝獨秀,下面我們來看四種“遠端射手”:

第一種:電鳗。自然界中,會放電的動物其實并不多,其中以電鳗、電鲶最有代表性,在電鳗中,最強的無疑就是伏打電鳗(Electrophorus voltai)了,它最高可以釋放出860V的電壓,堪稱水中的高壓線。

電鳗之是以能夠放電是因為它們經過漫長的演化,在體内進化出了大量的放電體,在放電時,它的首尾是正負極,這樣一個回路就形成了,為了防止電傷自己,電鳗還進化出了一層絕緣的脂肪層,在放電時,水是天然的導體,将電輻射到周圍,就像有些人電魚一樣,可以瞬間把魚群電暈甚至電死,也能擊退甚至殺死鳄魚這種體型龐大的獵食者。

第二種:射水魚。在《神雕俠侶》中,裘千尺苦練吐棗核練成了“棗核釘”神功,即使手腳筋被挑斷,依然能夠讓許多武林高手忌憚。而在魚類中,也有這樣的高手,它就是鲈形目射水魚科下的魚類。

射水魚顧名思義就是會噴射水柱的魚,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蟲魚類,而且尤其喜歡吃會飛的昆蟲,但是魚生活在水中,除非飛蟲不小心掉落在水面上,否則魚想要吃飛蟲是有一定的困難性的,于是,射水魚演化出了一套特殊的口腔系統,能讓它們射落離水面最高2米高植物上的昆蟲。

大多數魚的舌頭比較短且不靈活,不過射水魚的舌頭卻可以抵住口腔頂部,同時口腔頂部的凹槽與舌頭形成了一個類似于管道的結構,當口中含水鰓蓋迅速的閉合時,口腔中的水在壓力下經過管道結構會高速的射出水面,而且射水魚還有一套視覺修正系統, 能夠修正空氣與水之間的折射角度,進而幾乎彈無虛發的将水面植物上的昆蟲射落。

最後,研究表明射水魚的射水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後天練習具備的。

第三種:鼓蝦。鼓蝦俗稱手槍蝦,它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淺海海底的甲殼類動物,擁有大小差異化明顯的一對大螯,它最大的螯可達體長的一半。手槍蝦是一種肉食性動物,它們通常以小魚、小蝦、小螃蟹為食,不過,它們的捕獵方法可不是用大螯夾住對方。

而是在捕獵時,高速的将大螯閉合,較快的閉合速度會将螯末端的水形成一道速度可達100公裡每小時的水流射向獵物,在強大的沖擊力下,獵物大機率會被直接殺死。同時由于水流速度太快,會出發空蝕現象,形成一個非常小的氣泡,随着壓力趨于正常,氣泡破裂,會發出較大的噼啪爆裂聲,它鼓蝦之名就是由此而來。

第四種:射毒眼鏡蛇。射毒眼鏡蛇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它就是因為能夠将毒液遠距離的噴出體外而得名,雖然這不是射毒眼鏡蛇捕獵的手段,但卻是非常有效的防禦手段,一旦遇到強敵,它們會将蛇毒噴射出去,一旦沾到動物的眼睛,就會造成短暫的失明,進而給自己争取逃跑的機會。

由此可見,在動物界,遠端攻擊的動物還是存在的,隻是它們在整個動物界的占比比較小而已,大多數的動物還是“近戰”。

為什麼大多數動物沒有進化出遠端攻擊的能力?

動物大部分都是近戰,其實也是被逼無奈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原因:

第一:四肢的靈活性。大多數靈長類動物其實都會遠端攻擊,比如黑猩猩會在高處用石頭擊退來犯的花豹,這是因為在進化上,靈長類的四肢靈活性是非常出衆的,而遠距離的投擲東西,就需要力量和靈活性的結合,而大多數的動物,它們四肢比較的僵硬,很難完成這個我們看起來簡單的投擲動作。

為何很少有動物能進化出遠端攻擊的能力呢(四肢的靈活性受限)

第二:遠距離攻擊的缺點。通過上面我們對一些具備遠距離攻擊能力的動物的介紹,我們發現,除了電鳗外,其他動物的遠距離攻擊威力是極其有限的,它們通常是在水中,而且隻能射殺一些體型相對較小的動物。

而陸地上大多數的捕食者的獵物通常是體型相對較大的,這就使得在不會發明和打磨武器的前提下,動物很難通過遠端攻擊将獵物射殺,反而會打草驚蛇,讓獵物逃走,減少捕獵的成功率。

第三:太浪費。像射毒眼鏡蛇這種遠端攻擊選手,就牽扯到一個資源浪費問題,因為毒液其實大部分都是蛋白質,這可是動物的精華所在,如果是捕獵還好,毒液注入獵物體内,毒蛇再将獵物整個吃掉,一點也不會浪費,但是用來擊退對手的話,對于大多數動物來說,倒不如将進化放在奔跑速度、更強的攻擊性上來得更加劃算。

總結

單純的看任何一種動物的進化特征好像對所有動物都是有利的,就像遠端攻擊這種能力,但其實,在動物界遠端攻擊對于大多數動物來說都是弊大于利的,比如它對于大多數陸生動物來說就有着很強的局限性,而且想要取外界的事物為工具,得具備超級靈活的四肢,要借助自身的“材料”就牽扯到了一個資源浪費問題,是以,在動物界還是直接撲上去近戰來的更加的高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