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作者:娛樂資本論

作者|尖椒

今天,萬達電影釋出公告,宣布由前中國儒意董事陳祉希接任萬達電影董事長兼總裁。

消息來得不算突然。半個月前,中國儒意就釋出公告稱,執行總裁陳曦(藝名“陳祉希”)因其他業務辭任職務。另一邊萬達電影也提名陳曦為非獨立董事之一。

如今一切塵埃落定,儒意正式派駐陳祉希成為萬達電影的新舵手。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去年底,儒意收購萬達的消息成為影視行業最為關注的新聞,也是影視寒冬以來行業内少有的大體量投融資事件,釋放出行業利好信号。儒意接手萬達的消息一出,萬達電影迎來了時隔近八個月的漲停。

但與外部看到的“蛇吞象”、萬達割肉救急不同,從影視行業内部視角來看,近幾年強勢崛起的儒意才是這起事件的主人公,憑借儒意出品制作以及整合上下遊的能力,加上萬達強大的院線發行與放映端影城資源,儒意+萬達的新組合,将史無前例地完成中國電影産業從内容開發到宣發放映以及後續IP衍生開發的全産業鍊整合。

更重要的是,從操盤國産首部票房破十億電影《泰囧》到投資出品爆款《你好,李煥英》,陳祉希有着強大的内容把控力和敏銳的市場感覺力,她的掌舵讓萬達電影有了以内容帶動的“新車頭”,這或許也預示着電影行業出現了新拐點:非專業資本退潮後,以内容為主導的專業性邏輯再度回歸。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電影業新拐點:非專業資本退潮,以内容為主導的專業性邏輯回歸

為何一次收購和人事變動會讓行業出現新拐點?一切要從電影與資本“相愛相殺”的時代說起。

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41億,同比增長48.7%,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電影業的高速發展吸引行業外的熱錢、遊資不斷湧入。當年有媒體查詢WIND資料統計出,在電影與娛樂行業中,中國企業全年一共發生了125起并購,總金額高達927億,成為國内資本市場投資并購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那一年,萬達電影已經依靠強大的下遊資源牢牢占據“院線第一股”,彼時五洲發行初成立,最鼎盛時期,中國年度電影票房的四分之一都由五洲發行。而萬達影視又以《唐人街探案》《尋龍訣》《煎餅俠》等影片一年斬獲63億票房和5.8億收入,成為國内民企第一,萬達電影成為電影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萬達模式也是後來地産系資本進入電影行業的一個标杆:以影院與商場業态結合成為萬達院線最大的優勢,商場流量與影院品牌互相借力,以下遊的規模擴張向上搶奪話語權,延伸至制作環節。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但在電影行業高度膨脹、泡沫化的階段,靠非專業資本催熟的産業也埋下了諸多隐患,最典型的就是當年《葉問3》的票房造假醜聞,電影成為金融詐騙産品。2018年稅務大地震之後,外部資本逐漸離開,電影越來越難融到錢。三年的疫情黑天鵝,又讓影視寒冬加劇,投融資動作幾近消失,電影行業最重要的命題成了“活下去”。與此同時,頭部影視公司面臨重新洗牌,網際網路影企異軍突起,沒有内容基因的傳統影企逐漸掉隊。

萬達電影也急速踩下刹車,最明顯的表現是,過去的五年,除了陳思誠參與的《誤殺2》和《唐探3》,萬達主要的電影沒有一部超過十億。

去年《消失的她》成為暑期檔爆款,讓外界意外的是,萬達沒有投資這部陳思誠監制的電影。接近萬達電影的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萬達内部曾對這件事感到非常遺憾。“按理說,萬達與陳思誠合作多年,也是壹同的投資方,壹同的所有劇本都是先遞給萬達的,但最後卻沒有投資《消失的她》。”或許命運早已埋下伏筆,後來《消失的她》被儒意參投了。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對内容把控錯位的背後,是萬達追求确定性的地産思維與影視創作周期規律的沖突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2020年年初,萬達影視大裁員,在六年間服務過五任總經理的老将鄭劍鋒也被迫離職。在接受“第一導演”采訪時,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無奈、無力和被動,“最慘的是頻繁換上司”,每一任新上司都要過目之前的項目,再相應做出一些改變,與項目的制作周期極不比對。

從2011年算起,萬達電影在12年間已更換不下8任總經理,人均在職時間不到兩年。從宋歌開創與奠基到葉甯的巅峰期,兩人都隻待了兩年就跳槽,後來趙方接任一年後跳槽華納,2018年中影的蔣德富接管一年後也離職去了博納,之後的幾任總經理都待不長久。

管理層缺少内容基因,考核周期對不上内容周期,KPI壓力過大的沖突伴随頻繁換将同時出現,最終的影響是,萬達上遊的出品投資業務變得越來越謹慎保守。曾茂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萬達電影正在降低主要影片的風險,以減少影視業績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外界看到的是,萬達主投的大體量項目迅速減少,或是采取聯合出品方式以降低風險。沒有了源頭活水,萬達影視造血能力進一步減弱。

鄭劍鋒透露,萬達管理影業有一套内在“機制”,每個人都是隻是這個體系内的“小螺絲釘”。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萬達可以向好萊塢看齊,不斷換職業經理人管理影業的原因。但追求穩定性的機制也讓創作端失去原有的活力與新意,最明顯的表現是,萬達對導演的管理非常強勢,内部有嚴格的過會流程,據鄭劍鋒所說,這種沖突在疫情期間進一步激化。

與萬達影視逐漸退場相反的是,以出品制作為主導的儒意影業在最近幾年強勢崛起。

2020年儒意影業上市,次年便傳遞了兩個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優質作品。《送你一朵小紅花》成為2021年元旦檔票冠,被稱為家庭片天花闆,不久後《你好,李煥英》又登頂同年春節檔票房榜,收獲54.13億的超高票房,創造國産喜劇片的新紀錄。最近5年,儒意影業主出品13部電影,其中10部都穩定在豆瓣7分以上,良品率接近80%,這是目前任何一家大型出品公司都難以超越的标的。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2022年,影視寒冬期未過。不僅是萬達,各大影視公司的投資戰略都趨于保守謹慎。儒意影業卻在此時展現出超前的市場判斷力。暑期檔臨近前,陳祉希做出果斷決策,和阿裡影業一起保底拿下電影《獨行月球》,成為大出品方,随後,該片憑借31.03億的票房成績拿下2022年暑期檔冠軍。

剛剛過去的2023年,儒意更是在行業回暖的東風下加快布局,參與出品電影多達八部,主出品《保你平安》《熱烈》與大鵬導演深度綁定,類型多樣,口碑不俗,還以精準的眼光參投了暑期檔爆款《消失的她》、國慶檔口碑第一《志願軍:雄兵出擊》和近五年第一高分喜劇《年會不能停!》。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這“一降一升”的動态格局正說明了儒意為何有實力接盤萬達電影。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電影行業“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的結果。

在經曆過一個行業外資本注入與退場的完整周期後,以内容基因為主導的儒意影業上位,并派駐既懂内容又懂市場的陳祉希來擔任萬達電影董事長,這一舉動正式向行業釋放了積極信号:非專業資本退潮後,以内容為主導的行業底層邏輯回歸。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為什麼是陳祉希?

從演員轉型的陳祉希已經有長達十三年的制片經曆。從2012年和徐峥導演一起打造出首部國産十億票房電影《泰囧》,到2015年果斷加入儒意影業,再到如今入主萬達,陳祉希始終以對内容的強把控和對市場的高敏感性應對自身和行業的變化。

在陳祉希為《泰囧》投第一筆天使資金之前,這個項目曾兩度流産。但陳祉希敏銳地發覺其内在潛力:前作《人在囧途》口碑不錯,也激發出徐峥與王寶強這對黃金搭檔的化學反應,将來會像馮氏喜劇那樣成為一個大IP。同時,《泰囧》會加入黃渤,集齊那時中國電影行業裡最好三位喜劇演員,這已經能為影片賣座保駕護航。

早期在接受采訪時陳祉希曾說,自己是“投人重于投劇本”。在和徐峥一起主演《李衛當官三之大内低手》時,陳祉希發現徐峥在當演員時也是以一種導演的方式在駕馭和掌控。同樣,投資《煎餅俠》也是因為她看中大鵬可以在搜狐獨自撐下三季《屌絲男士》,認為大鵬了解市場也了解網民喜好。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公開資料顯示,陳祉希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EMBA畢業,有着精準的金融投資思維。除了對新導演潛力的發掘和演員組合号召力的準确判斷,她也能以理性的資料算出電影的止損點:《人在囧途》的點選率1.2億,按10%的轉化率和30元票價計算,票房至少3億。《煎餅俠》也是同理,當時《屌絲男士》的點選率已有20億,計算好止損點,控制好成本,電影盈利水到渠成。

在中國電影年度票房以每年兩位數增長的年代,陳祉希打造出不少“以小博大”的商業片,也為中國電影市場培養出商業性與藝術性兼具的新導演。

2015年前後,正是熱錢最快湧入影視業的時間,但陳祉希對待行業外資本的思路非常清晰。

當時,她正與陳思誠合作《唐人街探案》。據《中國電影報》報道,陳祉希确定《唐探》背後九家投資方的思路是:純資金投入無意義,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資源整合。“萬達是第一大股東,負責影片未來的宣發;綁定合一影業,看重他們背後的網際網路資源;綁定芒果,看重他們背後的電視媒體資源;時尚集團在紙媒的層面确立影片的高品質……”與此同時,陳思誠、王寶強和陳祉希的公司都進入出品方之列。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除了外部資源整合,陳祉希本身對作品的内容品質也有着絕對的敏感度與把控能力。

2021年,陳祉希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導演請指教》,其中有一期,畢志飛的作品《新小城之春》因對經典的不當改編引起現場論戰。

這時,陳祉希談及費穆《小城之春》的“先鋒性”是以女性的旁白進行叙事開場,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這種創新寓意着女性奪回了失去幾千年的話語權,但随着時代變遷,過時的價值觀和情感觀已經不再适用于當代。她一針見血地指出畢志飛的作品沒能将“新”落實到符合時代的思維變革,犀利的觀點既有電影史觀的底蘊也有對當下社會情緒和市場前瞻回報的準确把握。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對于制片人的職責,陳祉希提到最多的詞是“平衡”:制片人一直在幫助新人導演尋求電影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既要陪伴創作者完成作品,也要站在投資者角度思考,在電影投資與創作者表達之間尋求一種平衡。“這對新人導演也是另一種保護,如果新人導演的作品賠得太慘,以後誰又有信心來投資呢?”陳祉希解釋。

在影片類型題材與演員資源碼盤、投資體量大小的配比上,她有極其精準而快速的判斷力。當《導演請指教》中梁龍導演的創新嘗試受到專業影評人質疑時,陳祉希非常肯定地說出,她願意花三十至五十萬投資梁龍拍這部短片。她希望電影行業有更多突破正常的創新,但同時也理性地明白需要控制這種創新的成本。

陳祉希也通過分析《唐人街探案》系列的成功,說明複合類型才是突破票房瓶頸的關鍵,但喜劇節奏和懸疑節奏的“平衡”也成為難點。《唐探2》将喜劇元素放大,更符合春節檔氛圍,票房也一躍高達33.97億。後來陳祉希作為總制片的《你好,李煥英》以喜劇+親情的疊加元素和超高票房,再次證明她口中“複合類型”的票房潛力。

同時,這種“平衡”也展現在她懂得保護導演的表達欲。在《唐人街探案》最早的粗剪版完成後,曾有人建議陳祉希勸陳思誠剪掉現在的結尾,理由是片長太長、不利于排片。陳祉希回答,“我懂我的導演,最後一分鐘才是電影的表達。”事實證明,正是這最後的反轉帶動影片口碑發酵,實作票房長尾。

以陪伴和保護的心态幫助導演完成創作,以市場化制片思維為項目制定方向,用恰當的方式引入最優良的投資,最後以全鍊路的服務讓作品連接配接到大衆,陳祉希這種尊重創作者、尊重市場和觀衆的“平衡”之道造就了她出品及制片超100億票房的成績。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顯然,在出品制作的内容端,陳祉希和儒意影業都做到了頂點,未來的新增量在于向院線發行放映和IP衍生端的資源整合。

另一端,以内容作為“新車頭”對萬達電影來說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今,萬達院線仍以品牌影響力和穩定的盈利能力坐穩頭把交椅,疫情之後,中小影院加速倒閉,頭部院線加速整合,這時就需要産業上遊有穩定的内容供給。

從時光網IP增值業務到東方影都的工業化嘗試來看,萬達電影早就有整合全産業鍊的想法,但由于缺少強大的IP和内容品牌帶動,上下遊始終未能聯通,導緻IP衍生業務盈利有限,東方影都早已易主。

是以,讓陳祉希掌舵萬達電影成為儒意影業給出的最優解。儒意的資源儲備和陳祉希的内容把控,儒意+萬達的全新組合,會讓内容制作端成為産業鍊路的主要方,進行從上至下的鍊路疏通,這也更符合行業的生産邏輯。

從商業大片時代開始,電影的全産業鍊整合開發就是中國影企一直以來的夢想,或許儒意+萬達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組合。

再回看2015年,陳祉希與萬達合作《唐人街探案》和《煎餅俠》,命運齒輪由此開始轉動。當時萬達旗下的五洲全年發行電影票房占全國四分之一,這兩部電影就貢獻其中的30%。之後陳祉希一手開發的《唐探》系列成為絕對王牌,助力萬達影視成為頭部制作公司。

也是那時,剛在制片領域展露頭角的陳祉希明顯感覺到行業内專業人才不足、行業秩序不夠完善,“因為文化市場好、娛樂市場好,很多人都想沖進來分一杯羹”。但那時的她堅信,随着非理性、非專業的資本和人才慢慢撤出,市場會逐漸變得有序,專業人才和專業項目會越來越多。

等到近十年後的今天,随着陳祉希入主萬達,舊秩序落幕,新拐點開啟,一如她曾暢想的,專業性與行業秩序回歸的新時代,真的到來了。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新舵手,新氣象

在今日正式發出任職公告前,陳祉希早已在業務層面逐漸接手萬達。外界一直對儒意和萬達的未來整合形态和業務發展模式充滿好奇,娛樂資本論從儒意和萬達最近兩個新動作解讀出不少資訊,也能看出在陳祉希帶領下萬達的新風向。

1月11日,《白蛇:浮生》官宣定檔今年七夕,成為2024年定檔的第一部商業大片,甚至早于春節檔電影。這部電影由儒意影業出品和主宣發,可以提前半年定檔正顯示出儒意對于内容制作和行業環境感覺的極高确定性。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疫情三年,行業宣發節奏極不穩定,短期定檔、極限上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一部大片正常的宣發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甚至可以提前一兩年發片單和概念圖,然後在長周期内有規劃地進行滲透,花更長時間發酵,做超前營銷才能足夠打到觀衆心智。

《白蛇:浮生》超前定檔向行業釋放積極信号:回暖複蘇一年後,電影也應該回到正常宣發節奏當中。有了儒意加持的萬達擁有了上遊出品的穩定性,未來也會成為宣發周期重塑的領軍者。

另一個是即将到來的春節檔中儒意+萬達的超強布局。

以往春節檔,儒意最多投資一部、宣發一部,但今年儒意+萬達參投和發行了四部頭部影片:《第二十條》是儒意參與出品、五洲聯合發行,《飛馳人生》背後有儒意作為出品方,另外儒意還聯合出品了《熱辣滾燙》。從目前春節檔的前期熱度來看,檔期冠軍大機率将在這三部當中誕生。另外,儒意和萬達均投資出品了《熊出沒:逆轉時空》,在資本市場上,這是毫無疑問的高淨值産品,隻賺不賠。無論今年春節檔出現何種變化,儒意幾乎已提前鎖定勝局。

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以内容為主導的底層邏輯回歸

儒意+萬達在春節檔影片中的多種組合,也是陳祉希以自己行業資源整合能力,送給萬達電影的春節見面禮。

春節檔明顯擴張性的布局,顯露出儒意+萬達對全産業鍊服務的超強能力,從上遊出品投資到下遊宣發放映全鍊路整合,這種全流程的服務能力不僅給予行業資深創作者更多信心,也很有可能重塑當下的行業格局:内容和院線的連接配接變得更加緊密,在當下提質提效的行業趨勢下會成為主流的選擇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十條》背後的光線影業和《白蛇:浮生》背後的追光動畫,都是行業内資深的内容玩家,很少尋求外部合作。這種行業的資深内容玩家也願意伸出橄榄枝,正說明儒意+萬達的全産業鍊服務能力是受到行業内認可的。

娛樂資本論認為,未來儒意+萬達的産能變動一部分來自于穩步增長的出品實力,另一部分來自于通過發行拿到更多投資的新機遇。在行業普遍擔心今年項目不足、春節檔類型元素不多的情況下,儒意明顯的投資和産能擴充也可以給予行業以信心和希望。

過去的2023年,電影行業的内容偏好、宣發政策和閱聽人結構都發生了明顯改變,一年到頭行業論壇讨論最多的問題是:年輕觀衆流失嚴重,電影未來何去何從。而儒意的待映片單中,頭部國漫和新科幻題材都是面向開發年輕人市場的作品。更何況,國漫與科幻也是當下電影行業中,最有可能實作後續IP增值的品類。

以陳祉希入主萬達為開端,我們期待儒意與萬達的新組合能為電影行業帶來新氣象,也期待以地産系為代表的非專業資本退潮後,專業資本和人才的回歸可以成為中國電影新故事的開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