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信泰人壽近百億增資獲批 保險行業多途徑密集“補血”

作者:投資者網
信泰人壽近百億增資獲批 保險行業多途徑密集“補血”

《投資者網》孟行

信泰人壽的百億增資方案在2024年開年終于落地。

日前,物産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産中大”,600704.SH)釋出公告稱,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泰人壽”)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發來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關于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及股東的批複》,準許信泰人壽注冊資本變更約為102.04億元。

公告顯示,物産中大此前與杭州城投資本集團有限公司、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杭州蕭山錢江世紀城股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增資入股信泰人壽,增資不超過93.74億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增資不超過60.65億元。增資後公司持有信泰人壽的股權比例為33.00%,公司提名董事不超過董事會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公司對信泰人壽不構成控制,信泰人壽不納入本公司合并報表範圍。

引入四家新股東

資料顯示,信泰人壽成立于2007年5月,是浙江本地首家法人壽險公司。公司經營各類人身保險業務,并具備信用債、股權投資、股票直投、不動産投資等多領域投資能力,截至2023年6月底投資資産規模約2000億元。

物産中大年報顯示,公司總部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國供應鍊內建服務引領者,是首批國家級供應鍊創新與應用示範企業,公司已連續12年位列世界500強。公司根據“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圍繞智慧供應鍊內建服務開展更加積極、更加聚焦、更加有效的系列經營管理和投資活動,按照“以供應鍊思維、做産業鍊整合、建構物産中大生态圈”的實施路徑,塑造戰略協同、周期對沖、産融互動的産業格局,努力打造“大而強、富而美”受人尊敬的優秀上市公司。

在物産中大等公司增資入股信泰人壽之前,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分别是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九盛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是34.70%、34.70%、19.80%。

存款保險基金、保險保障基金近些年在化解金融機構風險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中彙人壽、瑞衆人壽、海港人壽等險企的股東中均出現了保險保障基金,存款保險基金則入股了蒙商銀行等,直接入股保險公司則并不多見。

去年10月,信泰人壽釋出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9月28日召開 2023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變更注冊資本及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同意公司增發新股約52.04億股,每股認購價格為人民币1.8011元/股,公司注冊資本将由人民币50億元變更約為102.04億元。

公告顯示,會議投票表決結果為約36.59股同意,9.9億股反對,0股棄權。

值得注意的是,信泰人壽的原股東北京九盛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股份數量剛好是9.9億股。

物産中大釋出的公告顯示,物産中大、杭州城投資本集團、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杭州蕭山錢江世紀城分别增資約60.65億元、16.54億元、10.29億元和6.25億元,持股比例分别為33%、9%、5.60%和3.40%,合計持股51%。

信泰人壽近百億增資獲批 保險行業多途徑密集“補血”

此次增資,存款保險基金、保險保障基金以及信泰人壽其他原有股東并未參與,持股比例将被稀釋。增資完成後,存款保險基金、保險保障基金的持股比例均為17%,位列第二、第三大股東。

或可實作優勢互補

對于此次增資,物産中大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參與增資入股信泰人壽,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金融産業布局,推動保險資金跨周期、低成本優勢與公司養老服務産業的緊密結合,探索實踐“養老+保險”的業務模式,助力共富養老産業發展。此外,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基礎上,推動保險投資業務與公司智慧供應鍊內建服務及新興産業投資融合發展,穩步提升公司金融服務的核心競争力。

去年5月,物産中大在上證e互動平台上回複投資者關于養老闆塊經營情況的問題,該公司表示,養老闆塊已發展5年,打造的3大中高端養老機構入住率接近滿員,目前已實作盈利。

有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增資,物産中大及信泰人壽或可實作優勢互補,在中小保險公司一向無力承擔的“保險+養老”方向進行布局。

從信泰人壽的經營狀況來看,物産中大釋出公告顯示,信泰人壽業務管道以銀保管道為主,經代和個險管道為輔,各管道均衡發展。信泰人壽擁有3家子公司、18家分公司、79家中心支公司及下屬分支機構、162家四級機構,基本覆寫經濟發展相對活躍、保險深度較高的保費大省。信泰人壽員工近萬人,服務客戶數超250萬人,2022年規模保費約500億元。

公告顯示,根據信泰人壽未經審計的報表,截至2023年6月末,信泰人壽資産總額2217.75億元,負債總額 2200.16億元,淨資産17.59億元。2023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356.66億元,淨虧損4.78億元。根據《中國保監會關于優化保險合同負債評估所使用折現率曲線有關事項的通知》的相關規定,信泰人壽傳統險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增提約8.8億元,進而導緻上半年産生虧損。長期來看,此部分增提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将在未來保險期間内逐漸釋放,反映在未來利潤中。

信泰人壽2023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446.91億元,公司并未公布淨利潤情況。

信泰人壽近百億增資獲批 保險行業多途徑密集“補血”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信泰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106.27%和121.88%,滿足監管要求。

另外,信泰人壽已經多個季度沒有披露風險綜合評級。去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按照《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評價名額》以及資料報送技術指南的有關要求,公司已認證銀保監會“償二代監管資訊系統”按時完成2023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的資料報送。

多家險企“補血”

進入2024年,除了信泰人壽有增資動向以外,華泰人壽、長江财險等險企均披露獲批增資或拟增資計劃。

1月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同意華泰人壽注冊資本從36.325億元增加至43.125億元;1月5日,三峽人壽公告稱,其收到監管批複,同意注冊資本從10億元增加至約15.37億元。

1月15日,長江财險公告稱,公司2023年第5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最新增資擴股方案。湖北宏泰集團實際認購公司增發股份7.32億股;長江産投則認購2.55億股。

從2023年全年來看,保險公司資本補充需求持續高漲。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有國壽财險、陽光保險、太保财險等24家險企獲批增資26筆,規模已超400億元。其中,中國人壽(海外)和泰康養老均完成了兩度增資。此外,還有愛心人壽、中信保誠人壽等17家險企已經披露了增資方案,正在等待監管批複。

險企除了采用增資方式“補血”以外,還通過發債方式補充資金。據Wind資料統計,2023年保險機構共發債1121.7億元,較2022年增長399.6%,發債的險企包括建信人壽、太平人壽、農銀人壽、新華人壽、太平财險等,發行債券的類型主要包括資本補充債券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有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保險公司“補血”規模大幅增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市場競争加劇、償付能力充足率承壓、投資收益波動性增大、金融監管趨嚴、業務端增長面臨壓力等因素。展望2024年,受償二代二期規則切換延遲期導緻的資本缺口等因素影響,險企資本補充規模的增長趨勢或将加強。(思維财經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