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作者:兒童心理專家靜進

執行功能

孤獨症孩子執行功能有損害是毋庸置疑的。

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EF)被定義為是調節、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一組認知過程。就是說,一個人要幹一件事情,就得調控自己的注意力,啟動和指導自己的行為,調控行為力度與進度,控制相應的情緒,最終實作目标的行為過程。EF是兒童心理測驗中使用最多的名詞,尤其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兒童,他們常被冠以“執行功能障礙”。因為,EF包括注意力控制、認知抑制、抑制控制、工作記憶、計劃性、自我監督和認知靈活性等。ADHD孩子在這一系列環節上都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毛病”,是以表現注意集中困難、做事虎頭蛇尾、短時記憶不佳、難以控制行為、沖動毛躁、愛發脾氣等。其實,很多神經發育障礙兒童都存在執行功能的損害,包括孤獨症、智力低下、情緒障礙、雙相障礙等。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腦科學認為,執行功能主要由大腦額葉主司,它是我們人類行為最高指揮部,很多指令信号就是由大腦額葉負責發出的。據說,EF具體部位主要是背外側前額葉皮層(PFC)和背側前扣帶皮層(ACC)後部與前部。這部位損害的典型特征是:做事沒計劃、注意力難集中、實作目标行為困難、自我控制不良、沖動發怒、記憶力下降、對危險情景的評價功能下降、好壞不分、邏輯和推理思維下降、做事缺乏理性等等不一而足。額葉功能損害還可導緻社會認知缺陷、寡廉鮮恥、缺乏誠信與道德感、我行我素、反社會傾向等。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兒童期的大腦額葉發育并未成熟,是以他們大都容易表現興奮、沖動、冒險、饒舌、好動、愛發脾氣、做事拖拉、不耐煩、意外傷害等,其實是額葉的EF沒有建立、健全好的緣故。随着年齡增長,額葉逐漸發育完善(人類得持續到20多歲呢),神經完成髓鞘化,執行功能才可得到提高,最後變得矜持有度、心智成熟、自我把控、做事有頭有尾、控制情緒、行為适度等。一般兒童的智力發育趨于均衡,EF基本是逐漸發展成熟,并學會自我控制。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人到了20-29歲時,執行功能處于巅峰狀态,這時的年輕人腦力最佳,能參與最具挑戰的腦力任務,如速記、腦筋急轉彎、快速反應、飙車、智力遊戲、頭腦風暴等。30歲以後,人腦EF會逐漸下降,其中工作記憶和空間知覺是最容易衰退的功能,但認知靈活性仍可保持得很好,從中年期直至70歲後才開始下降,老年癡呆則是另一回事。

常用于兒童的EF測驗有:注意變量測試(TOVA)、倫敦塔測驗、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WCST)、Stroop任務、執行功能量表(BDEFS)、執行功能行為評級清單(BRIEF)、持續操作任務測試(CPT)等。

孤獨症有EF損害嗎

當然有。孤獨症孩子的EF損害與ADHD的有所不同。他們的核心症狀如社交溝通障礙和刻闆行為會直接損害EF,若合并智力低下和無法服從指令,EF損害更嚴重,且持續時間更長、結局更差。他們的EF損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 流暢性損害。行為流暢性一般指大腦的快速反應和應變能力,其中包括使用詞彙的能力。比起普通兒童,孤獨症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反應和應對能力顯著不足,形成複雜反應的可能性極低,流暢使用語言的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即使是阿斯或是有語言功能的孤獨症,其産生新詞和想法機率更低、更少(Anderson, PJ.2008)。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②. 計劃能力受損。普通兒童三歲起就開始有預見性認知,知道将要發生事情的前因後果,并模仿學習行為規劃,還能學會“吃一塹長一智”,盡量少犯同樣錯誤。按技術語言來講,他們逐漸懂得行為規劃、自我監督、不斷評估行為結果、修改和制定新的行動計劃等,整個行為規劃基本自發形成,無須過多介入和指導。當然,父母指導和學校教育更能提升孩子們的計劃行為。然而,孤獨症基本上難以自行制定行為計劃,也少有“吃一塹長一智”的悟性,因不會預測事件因果關系,即無法學習新知識,也無法“阻止”自己的錯誤行為,反複出錯等。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③. 靈活性損害。孤獨症孩子的執拗與刻闆行為,反映的就是心理活動缺乏靈活性。是以他們的日常行為十分固執、活動方式僵化、抵觸改變、顯得極頑固的“固步自封”,且愈演愈烈。與同齡普通兒童相比,孤獨症孩子們即使在康複教育中也顯得靈活性差、反應速度慢、轉換困難、執行能力低下(Miller, EK.2001)。

靜老師說

EF具有遺傳特質,雙胞胎孩子的EF測試結果相當接近。且EF在人的一生中相對穩定。便于了解起見,可把EF界定在認知的更新、抑制和轉移三個方面(Miyake, A.2000)。

關于執行功能的屬性和機制至今有很多争議,相關理論模型也有很多。對孤獨症EF損害的說法也有很多沖突結論。例如,EF中的反應抑制(大腦對行為有意的抑制意識)有時在孤獨症身上表現得更極端,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傾向。是以,将反應抑制作為孤獨症EF缺陷的名額,就不太靠譜了。孤獨症孩子在抑制反應測試中的表現差異很大,說明他們在抑制習慣反應上普遍存在困難,而不是抑制核心缺陷。是以孤獨症孩子對感受過的恐懼,極易産生抑制和逃避,且記憶深刻,終生難忘。

靜進醫生:孤獨症孩子有執行功能障礙嗎?

另外,孤獨症孩子在不需要心智化測試中表現較好,如在結構圖辨識、觀察細節、比對圖卡、識别基本表情面孔等方面同于或超過同齡普通兒童水準。而在錯誤信念、事件歸因、抽象概念、識别複雜表情、實施計謀等方面要差得多。說到底,孤獨症的EF低下更多表現在認知自我調節功能的損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