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三角GDP總量超30萬億!今年科技和産業有哪些重點

作者:第一财經

經濟總量占全國四分之一的長三角分别交出去年的成績單。

根據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去年滬蘇浙皖分别實作GDP4.72萬億元、12.82萬億元、8.26萬億元、4.71萬億元,總規模30.51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24.2%。

在今年的工作布局中,科技創新和現代産業是重中之重。

上海市市長龔正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要制定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科技創新、産業創新等方面的重點合作事項落地,全力推進外電入滬等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沿滬甯産業創新帶。

區域協同創新提速

去年11月30日召開的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從六個方面部署了重點工作,其中第一條就是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跨區域協同。

對于今年科技創新的重點,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列出具體舉措。

2023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預計為4.4%左右,今年上海将這一比重目标設定在了4.5%。對于今年的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重點,上海提出将深化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聚焦前沿交叉領域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研究。同時,加快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的江蘇,已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實施加強基礎研究行動。今年江蘇提出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牽引,進一步強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推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品質引領性發展,加強環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創圈”建設等。

浙江今年提出,聚焦聚力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2023年,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設施平台功能持續增強,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今年安徽提出把科技創新勢能更多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新動能。比如在內建電路、工業母機、智能成套裝備、基礎軟體等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

根據近日出版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3》,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方面,上海綜合科技創新水準保持全國第一,江蘇和浙江也穩居全國第5和第6,安徽上升至全國第9。從研發經費投入看,2021年,長三角R&D經費投入達到8422.1億元,占到全國三成以上(30.1%)。

報告編委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技術預測與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玄兆輝告訴第一财經,目前,長三角已成為國内最具競争力的區域共同體,該地區有13項名額占全國比重均超過30%,分别是R&D活動的企業數、R&D人員數、企業R&D研究人員數、地方财政科技支出、R&D經費内部支出、企業R&D經費内部支出、企業引進技術經費支出、企業消化吸收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新産品銷售收入、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高技術産品出口額等,技術國際收入占到全國近50%。

産業體系怎麼做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産業協作密切。已推動8個重點産業鍊補鍊、固鍊、強鍊,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分别占了全國的3/5、1/3和1/3。

1月27日,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招待會上,龔正表示,将重點加快建構“2+2”+“3+6”+“4+5”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繼續加大經濟總量,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

其中,“2+2”是兩融合、兩轉型。首先是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兩個融合。其次是所有産業,尤其是上海傳統産業,要實作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3+6”首先三大先導産業,就是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要打造三個上海方案的上海高地。“6”是上海有特點、有基礎、有優勢的六大重點産業,包括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還有時尚消費品。

13個區市全部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的江蘇,制造業增加值達4.66萬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36.3%。江蘇今年還明确,将高标準建設10個國家先進制造業叢集和16個省重點叢集,着力建構新型電力裝備等世界一流、高端裝備等國際先進、航空航天等全國領先的叢集方陣。

數字經濟和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2023年重點産業投資快速增長,制造業投資增長14.1%,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8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分别增長36.9%和21.1%,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資。今年浙江還要聚焦聚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以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号發展工程”為牽引,大力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叢集培育和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百千萬”工程。

近年來,将汽車、新型顯示定為主導産業的安徽,2024年将壯大汽車“首位産業”。支援汽車“皖軍”做強做大,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培育招引關鍵領域零部件優質企業,完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機制化對接平台,引導傳統零部件企業向“新能源化”轉型。加快新興産業叢集發展、未來産業前瞻布局。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财經分析,雙循環新格局下,長三角地區對外,利用自貿區優勢,發揮區域協同優勢,加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擴大出口産品;對内,深化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協同,深化産品内分工合作,建構統一大市場,提高産業鍊供應鍊韌性,提升産業叢集的國際競争力。

特别是近年來,除了蘇浙滬的創新速度很快,安徽的科創水準也進步明顯,尤其是合肥的産業轉型更新處于領先地位,起到了示範和帶動效應。這些年,合肥的整體發展思路比較清晰,準确把握了産業發展規律,一方面做好原有産業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興産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內建電路、光伏等新興産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