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作者:藝綻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上映29天,票房達10.32億元,豆瓣評分8.2分,成為近五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産喜劇片。面對這樣好的成績,《年會不能停!》的編劇兼導演董潤年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道:其實也不知道該說點啥。就謝謝觀衆,謝謝大家吧。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日前,在接受藝綻君專訪時,他透露,這部影片早在2017年就開始創作,但由于始終沒有找到突破點,中間數次中斷,一度曾經想過放棄這個項目。

職場戲劇性是拍電影好素材

在成為導演前,董潤年是一名很優秀的編劇。他曾經跟甯浩合作過《心花路放》《瘋狂的外星人》,跟管虎合作過《老炮兒》《廚子戲子痞子》。他的劇本對于現實生活的洞察和對普通百姓真情實感的把握,受到了圈内外的一緻好評。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本片編劇兼導演董潤年

2017年左右,他開始籌備執導自己的電影,先後構思了《年會不能停!》和《被光抓走的人》兩個故事。《年會不能停!》最早構思,但創作中“有些問題沒有想明白”,而《被光抓走的人》卻創作順暢,于是就開拍後者。

探讨極緻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對于自我的認知,是董潤年一直感興趣的話題。《被光抓走的人》選擇了一個科幻的外衣,講述了一道奇特的光降臨地球,面對災難時人的情感抉擇。《年會不能停!》則采用了一個喜劇的外殼,講述職場上發生的故事,“我希望在看似荒謬的前提下,把故事往極緻的方向去推,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表達。”董潤年說。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職場是一個很大的範疇,而電影則需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董潤年想起了自己早年參加過的高中同學聚會,他被同學們聊天時的“職場術語”迷住了,“他們說的這些詞都特别生動有意思,同時又帶着某種諷刺的意味,他們還吐槽了職場裡的很多人和事,非常有意思。”編劇的職業習慣,讓他敏銳地感覺到,這些故事和細節都非常有戲劇性,是拍電影的好素材。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雖然職場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近十年來,跟職場有關的國産電影卻隻有《杜拉拉升職記》《華麗上班族》等寥寥數部。董潤年曾經看過很多優秀的日韓職場影視劇,這讓他産生了創作一部職場電影的念頭。很自然地,他想到了“年會”這個詞。出生在天津的他,小時候常常被父親帶着去參加機關的各種聯歡晚會,“幾十上百人聚在一起,互相之間都能叫上名字,這種感覺非常溫暖。”時間過去了幾十年,現在那些大企業的年會也能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有些甚至選擇在體育館裡舉辦,人數多達上萬人。在董潤年看來,“年會”的變遷,是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展現着時代的變化和風貌。他決定,就以“年會”作為切入口,來講一個職場故事。

從相聲《連升三級》中獲得靈感

2017年董潤年寫出了初稿。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發現自己要被裁的小職員,為了保住飯碗想出了一個招:如果有機會在機關的年會上給上司留下一個好印象,就有可能留下來。雖然這個故事很完整,但董潤年總覺得主題很單薄,“它隻是講一個人的經曆和感受,卻無法把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各種職場問題和職場人話題帶出來。”于是,創作就卡在了那裡。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這一卡就是三年。轉機來自于董潤年2020年初無意中看到的一個新聞:北京一家大公司的樓裡,在進行衛生檢查時,居然發現有一個流浪漢溜進來在裡面住了一個月。他白天把自己鎖在一個儲物室裡,晚上等大家下班後,他才出來找吃的,累了就睡在拼接在一起的椅子上。這個新聞颠覆了董潤年以往對于這些大公司高大上的印象,“在如此先進的管理體系下,居然出現了這樣的管理漏洞,這事顯得既離奇又荒唐。”這啟發了他的靈感,“我開始找到了這部電影真正要表達什麼,要諷刺什麼。”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董潤年重寫故事。這一次,他把主人公改成了一家企業外地分公司的員工,因為公司上層之間的沖突,導緻這個分公司被冤枉,于是全員被裁。分公司派這個員工來總部申訴,但他卻錯誤地找到了那位簽字裁員的上司,結果被人扔了出去。身無分文的這位員工,隻好“潛伏”到公司裡面,試圖找到集團董事長,替他和分公司申冤。

“這相當于《年會不能停!》的2.0版本。”董潤年笑道,雖然比第一稿進步了不少,拍出來完全沒有問題,但依然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我始終覺得還是不對,很難說服自己。”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創作不順時,董潤年甚至想過放棄這個項目。幸運的是,制片人應蘿佳一直在鼓勵他,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董潤年決定,創作團隊再“閉關”開一次會,“這事能聊通就繼續做,聊不通就先放一放。”

冥思苦想之下,董潤年想到了自己看過的一個相聲《小偷公司》,那是1990年馮鞏和牛群在《綜藝大觀》上表演的節目,講述了一個職業小偷,由于厭倦了小偷的生活而向“同僚”不停訴苦抱怨,在制造幽默的同時,也諷刺了有些機關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現象。董潤年一直覺得這部作品是諷刺藝術的高峰之作,他覺得可以借鑒相聲中“錯位”的藝術表達技巧。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思路打開後,靈感的火花被點燃!董潤年又想到了劉寶瑞1955年編寫的經典單口相聲《連升三級》,該作品塑造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纨绔子弟張好古,異想天開進京趕考,由于皇帝和文武大臣的昏庸腐敗、爾虞我詐,讓他鑽了空子,最後居然金榜題名并連升三級。董潤年思路上的“任督二脈”被打通,很快就寫出了跟公映版本“非常接近”的劇本。

真實職場遭遇令觀衆感同身受

影片公映後,很多觀衆表示對角色的職場遭遇感同身受,除了像“對齊顆粒度”這樣的準确細節外,胡建林被HR(人力資源)部門人事經理指派去給公司員工“點名”的劇情,尤其荒唐和諷刺。這得益于董潤年在前期做的紮實采訪,當一個做HR的朋友說起“點人頭”也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内容時,董潤年感到很意外,“這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但仔細一琢磨又覺得很合理,尤其在大裁員的前提下,一個HR部門的人跟你點名時,勢必會引起當事人的恐慌。”董潤年将這個細節加工後,放進了電影中,成為全片最搞笑和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橋段之一。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片中胡建林、馬傑和潘怡然組成了一個職場“三人組”。在董潤年看來,他們代表了職場中三種不同類型的打勞工,也是職場人要經過的“三個階段”。90後外包員工潘怡然代表了職場人的“過去”,作為一個剛踏入職場的新人,她的内心裡帶着一股理想主義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也帶着身上的脾氣。80後人事經理馬傑像是職場人的“現在”,生活的棱角慢慢被磨平,内心深處偶爾有理想主義的小火苗在閃爍,但也隻有在喝醉酒後才能喊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壯語。相比之下,70後胡建林看似魯鈍和木讷的做法,才是董潤年想傳遞的職場人的“未來”,“當你一直保持内心的真誠、直率和善良時,即便過了40歲年紀,也有可能在職業生涯的中鹹魚翻身,做出一番事業來。”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董潤年最終把影片取名為《年會不能停!》,這中間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諷刺的含義。片中集團遭遇到了經濟危機,不得不采取裁員的方式來降低成本,但依然豪擲幾千萬來辦年會,是屬于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工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真正的“年會”的确不能停,因為“年會”象征着企業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度過市場難關的決心,也是親如一家的象征。董潤年還特意在“年會不能停”後面加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突出一股勁兒,“讓你讀出這個句子時,它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意外成五年來最高分喜劇片,導演董潤年卻說曾數次想放棄

影片結尾,“三人組”通過上台唱歌和跳舞的方式,在董事長面前揭穿了副總的陰謀,迎來了皆大歡喜的大結局。董潤年直言,作為一部喜劇作品,他希望觀衆走出電影院後有一種溫暖和力量感,可以更好地面對第二天的生活。

會不會開拍《年會不能停!》續集?董潤年坦承,自己在創作上好奇心很重,後面會嘗試不同類型的電影,但最近主創的确聊過這件事,“我會認真考慮一下拍續集的可能性,不過首先是要找到續集的主題是什麼”。

-END-

藝綻熱門閱讀文章

影視榜樣·2023年度總評榜揭曉!

第一次見這款大女主,貪懶饞猾,體重200+

誰說周星馳人緣差?陳國坤獨家爆料:隻要星爺一聲令下……

6部新片“神仙打架”,這個春節定将“熱辣滾燙”

本期記者、編輯:王金躍本期監制: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