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人不做暗事,但暗事卻一定要明人來做

作者:商業新聞

中國曆史上有一個概念,叫門閥。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說明了就是拉幫結派:我掌握權勢後,就有人拜在我的門下,稱為門生,我提拔門生,讓他也掌握權力,則我們倆形成一個利益集團,門生越多,利益集團越大。當然皇帝也會制衡,一般朝堂上同時存在另外幾家門閥,大家互相壓制的過程中,實作君權最大化的目标。

明人不做暗事,但暗事卻一定要明人來做

後來門閥勢力越來越大,皇帝自己都怕了,于是就禁止門閥舉薦自己的宗族和門生,但這又怎麼會難倒聰明的中國人呢?比如戶部尚書的兒子想去官場上鍛煉鍛煉,于是老爺子晚上請吏部尚書喝酒順便看歌舞表演,兩個人席間迅速達成一個協定:吏部尚書在吏部給戶部尚書的兒子準備一個肥差,作為回報,戶部尚書也搞個位置留給吏部尚書的侄子。這樣一來利益交換就完成了,也符合皇帝不得舉薦自己宗族和門生的相關規定,但門閥的勢力還是在不停擴張,隻不過由明面轉到了地下。

明人不做暗事,但暗事卻一定要明人來做

官場

可皇帝也不是傻子,這種最簡單的利益交換,一眼就能看透,是以不是長久之計。後來幾個門閥就聯合起來,趙家有人要做官就讓孫家去舉薦,錢家有人要做官就讓李家去舉薦,孫家有人要做官就讓錢家去舉薦……這個關系誰也理不清,但人人都得利,更要緊的是,事情辦好了,也給皇帝留了面子。隻不過這樣,貧苦出身的人就沒了出路,是以此處必須大贊一下科舉制度,至少是個上升通道,而且相對公平!

明人不做暗事,但暗事卻一定要明人來做

皇帝

今時今日,門閥肯定沒有了,但利益輸送這回事,到底還有沒有呢?

前一段時間,到處都是吐槽什麼“鐵四代”、“煙三代”的文章,看完覺得挺好笑的,因為但凡是這種幾代人在一個系統的,多半就是企業中層以下的角色,現在的輿論環境下,越是企業上層或頂層的管理者,越不會糊塗到把自己的孩子安插到自己的企業内工作,因為網絡太發達了,資訊傳送和查閱太迅速了,而這一行為是要落人口實的。但如果,我說的是如果,他們借鑒一下門閥的經驗,是不是豁然開朗了?

明人不做暗事,但暗事卻一定要明人來做

煙三代

是以,猜猜我們最經常看到的是什麼?當然是在一個糧油企業裡看到煙草企業的大公子,在一個供銷企業看到輸運企業的長公主……你說這算違紀嗎?我覺得不算吧!但這真的不算違紀嗎?好像也該算吧!我反正是把自己搞糊塗了,那你呢?不過我再糊塗,有一點還是堅信的:國企招聘,是不可能有暗箱操作的!而且是絕對不可能的那種不可能!質疑這點的人,不是蠢就是壞,是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危險人物,大家記得要舉報他呦!

一家之言,難以概全,抛磚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論!本文插圖來自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果因為版權問題需要删除原圖,請第一時間通過私信聯系本人,我也将盡力配合一切維護原作者版權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