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作者:中國新聞網

老家緊鄰“泜水”,過去“泜水河”從村南蜿蜒而過,其流域滋養了古村豐沃的良田和大片的棗樹林。菅蹬村曾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土地幅員遼闊,人傑地靈。“崇慶寺”坐落在村北高台上,香火缭繞。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自1958年起,縣裡在“南三岐”規劃了“西豎水庫”,1961年水庫竣工,古村是以搬遷到村北的“崗崖”上。季節性的泜河水蓄積在庫區,成為下遊地區的灌溉源。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村民多已把古“泜水”河名字淡忘,平時隻說“大河”“小河”。及至我上到高中,才第一次聽說家鄉的河流是“古泜水”。“泜”字,解釋為暗河、潛流水的意思。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泜”字的左邊是水,右邊是一條河分兩叉:一支在地面流動,另一支潛入地下,然後再出地面,成為明河。我真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他們可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呆傻癡苶”,他們的某些智慧現代人都無法企及!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我第一次見到“暗河”是在1980年,那年我第一次從老家沿河堤小路步行30裡到縣城上學,在“澄底”村南第一次看到嘩嘩的小河一下消失流到地下,成為“暗河”。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過去聽母親講,“三國”時的“趙雲”外婆家在“澄底”村。一次趙雲到村外遊玩,累了就在河道睡着了。一場大雨引得泜水河暴漲,大水朝着趙雲而來。正當大家緊張之際,忽見河水從趙雲身下流走,過了好遠才重回地面。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臨城泜河流域有句民諺:泜水河“九溝十八汊,三斷綠陽河。”其中的“三斷”就是指泜河有三處斷流的現象。第一處是剛才提及的臨城縣澄底村!

“泜”(zhi)字探源,古人的智慧可小瞧不得!

據說第二處出現在内丘縣的中張村,第三處出現在隆堯縣的東山南村。當河水流到這三個地方,河水就滲入沙層,幾近枯竭。由明河變成了地下河。這也是“泜河”名稱的由來。

#頭條講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