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作者:曆史三兩說

三國是大陸在東漢到西晉之間的一段曆史時期,在中原地區形成了三個獨立的政權,分别為魏國,蜀國,吳國。以曹操為首的魏國占據北方,劉備為首的蜀國占據四川,孫權為首的吳國占據江南,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彼此之間争鬥不休,都想要統一天下,那麼最終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呢?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我們先來看看三國的由來,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是曹操,隻不過曹操生前并沒有登基稱帝,而是他的兒子曹丕正式結束了東漢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時的時候就放蕩不羁,不喜歡研究學問,而對兵法謀略感興趣,當時身邊的人都覺得曹操沒有什麼出息。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天下亂了,各地群雄四起,漢室沒有能力平定四方。這給了曹操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曹操先是聯合其他的軍隊一起讨伐董卓,但是當時曹操的力量太弱,在其他的軍隊中也沒有話語權,結果曹操大敗。而後曹操轉變了政策,先攻打一些勢力小的地方,慢慢積蓄實力,又擊敗了農民起義軍黃巾軍,将精銳部隊整合,組成了青州兵。這個時候的曹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而後曹操又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挾天子以令諸侯,将漢室皇帝掌握到了自己手中。雖然漢室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天下人誰也不想做第一個亂臣賊子,是以這個名頭還是有點用,至少讓曹操幹什麼都是名正言順的。當時北方中最強大的勢力是袁紹,袁紹不想看到曹操勢力越來越大,決定出兵。曹操的實力遠不及袁紹,但是曹操知人善任,能聽取他人的意見,在官渡之戰中一舉擊敗袁紹,解決了他在北方最大的敵人。

官渡之戰後,曹操在北方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他開始興修水利,恢複生産,北方的社會趨于穩定的發展。之後曹操也對蜀國和吳國出過兵,但都無功而返。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十月,曹丕稱帝,建立魏國。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本是漢室的後裔,如果說曹操是枭雄,那麼劉備就是仁義的代表。曆史上并沒有聽過劉備在其他方面有什麼過人的才能,他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有仁義之心,禮賢下士,是以走到哪都有人投奔他。

劉備最開始的時候和曹操一樣,手下沒什麼兵馬,也是從反抗董卓開始積蓄實力,但是他沒有曹操的運氣好,是以隻能依附别人慢慢壯大自己,劉備先後依附于公孫瓒、陶謙、曹操、劉表等人。在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認為劉備是當世能與他争天下之人,是以起了殺心。劉備見狀,連忙逃走,後來就投靠了劉表。自這個時候起,劉備的事業開始有了轉機。

劉備在荊州數年積蓄了一定的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替他分析了時局,選擇了一條争霸的道路。之後劉表病逝,劉備取得了荊州,又借機攻打張魯,滅掉劉璋得到了益州。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已不可小觑,在與曹操争奪漢中一戰中,擊敗曹操,徹底坐穩了四川之地。公元221年,劉備看見曹丕稱帝,立刻也在成都登基,建立了蜀漢。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最後是吳國的皇帝孫權,對于這個人曆史給他筆墨遠不及曹操和劉備多。孫權有一個好哥哥孫策,在孫權還是少年的時候,孫策已經在外征戰多年,統一了江東。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管了江東,當時隻有十九歲。年少的孫權迅速收攏了兵權,解決了反抗他的勢力,安定了地方大族,穩定了江東的局勢。

由于吳國的江山已經被孫策打完了,是以到孫權這更多的不是打天下,而是守天下。孫權在魏國和蜀國中間變來變去,先是和劉備一起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後是和曹操一起又攻打劉備,奪取荊州。雖說感覺有點不道德,但是亂世之中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就是要用一些手段,在與魏蜀周旋中,孫權為自己和吳國得到了最大利益。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是三國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之後的幾十年裡,三國之間互有征戰,但是誰也不能消滅誰。随着時間的流逝,之前建立三國的人物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蜀國自劉備死後,繼位的劉禅不思進取,難成大器,朝政都由諸葛亮支撐着, 等到諸葛亮也病逝後,蜀國就一蹶不振,很快就被魏國所滅。

而魏國雖然國家發展穩定,但是自曹操死後,司馬懿所帶領的司馬家在魏國的勢力就崛起了,之後的皇帝都無法遏制住司馬家的發展,魏國的大權基本都掌握在司馬家的手中。蜀國就是由司馬家帶兵滅掉的,在司馬家滅掉蜀國兩年後,就發動政變,改魏為晉了。是以魏國是三國中第二個被滅的。

三國鼎立:魏、蜀、吳誰才是真正的赢家

至于吳國,在孫權死後就日漸衰弱了。隻不過當時司馬家準備先滅蜀國再滅吳國,後來又忙着改朝換代,是以一直沒顧上吳國。讓吳國一直留到了最後,等到晉國的事情都安排好了,終于騰出手來收拾吳國,吳國才被滅掉。至此三國的局面徹底結束,但是三家卻都不是赢家,司馬家建立的晉朝赢得了最後的勝利。三家歸晉,聽起來多麼諷刺啊!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