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編收到了一條粉絲私信,說自己已經做了30多年飯了,沒想到近期燒的菜,被全家人嫌棄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位粉絲和她老伴血壓都高,被要求低鈉清淡飲食,是以做菜很少放鹽,醬油、豆瓣醬、辣椒醬這些味道重一點的醬料她也不怎麼敢用,全靠味精、雞精來提鮮。
她之前在網上總是刷到味精、雞精對身體不好,想着自己和老伴有慢病,家裡的孫子又還這麼小,于是索性都不放了。
可這樣一來,菜基本等于沒味兒了,真的吃不下去,家裡人便開始不停抱怨,兒子兒媳幹脆到外面偷偷“開小竈”,回家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這位粉絲也很為難,雖想同時兼顧身體與美味,但面對這樣的情況确實想不出招兒……
大陸飲食文化講究“色、香、味”俱全,調味是烹調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特别是做素菜,如果隻是加少許鹽,沒有肉的香味和口感,自然難以下咽。
但是這幾年,随着人們對康健關注度的增加,關于調味料的争議也越來越多,特别是味精和雞精——沒營養、對身體有害、比鹽還“可怕”……這些“罪狀”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聽到過一些。
但真的是這樣嗎?可可專門查閱了資料,并請教了營養[專]家,了解到了以下兩點:
1.雞精和味精主要成分一樣,但添加劑比較多
在化學成分上說,二者都由谷氨酸鈉構成,都能提鮮調味。
不過,雞精在味精的基礎上,還額外添加了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等添加劑,使之更加鮮美。
雞精配料表2.鈉含量不低,多吃對身體無益
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将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從原先的建議<6克,更改為<5克。
左為2016版,右為2022版
之是以要嚴格限鹽,主要是因為它所含有的鈉元素——人體攝入過多的鈉,不僅可能造成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心血管問題等風險,對胃腸、腎髒、大腦、骨骼等也都會造成損害。
而味精、雞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也屬于一種鈉鹽,鈉含量其實很高,如果食用太多同樣會帶來風險。
那這是不是意味着,為了身體,隻能犧牲味道了呢?當然不是!
可可費勁千辛萬苦,試吃了快20種調味品,終于找到了一款叫“松鮮鮮”的松茸調味料。
它像是濃縮的菌菇湯,味道鮮得不得了,隻需一小撮,整個菜都增添了靈魂!而且它一點添加劑都沒放,鈉含量也低,可以輕松代替味精、雞精,吃得清淡的連鹽都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