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被燙傷大哭,媽媽隻知道“呼呼”,多少家長錯過了黃金2分鐘

作者:兒科醫生君君

"上個周末,張阿姨家的小寶貝不慎被熱水濺到,一聲慘叫劃破了安靜的午後。面對孩子的哭泣和慌亂的環境,張阿姨本能地用嘴‘呼呼’地吹着孩子的燙傷處,試圖安撫他。然而,這樣的處理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在這寶貴的幾分鐘内,我們究竟應該做什麼來最大程度地減輕孩子的痛苦并促進傷口恢複呢?

孩子被燙傷大哭,媽媽隻知道“呼呼”,多少家長錯過了黃金2分鐘

"把握救治先機:孩子燙傷急救的黃金2分鐘法則"

在面對孩子的燙傷緊急情況時,正确的首要響應非常關鍵。以下是在這“黃金2分鐘”内應遵循的幾個重要步驟:

立即冷卻傷處:

在孩子被燙傷的瞬間,立即将傷處置于流動的涼水下,持續至少10至15分鐘。這一步驟有助于減緩熱量對皮膚的進一步傷害,并緩解疼痛。

使用涼水而非冰水,因為過冷的水可能導緻傷口局部血管收縮,反而影響傷口愈合。

輕柔清潔傷口:

用溫和的流動水輕輕清潔燙傷部位。避免使用肥皂或其他清潔劑,因為這些可能刺激傷口。

不要擦拭傷口,以免加重皮膚的損傷。

保護傷處:

輕輕覆寫傷口,可用幹淨、濕潤的布料或紗布。這有助于保護傷口免受細菌感染。

避免使用棉花和易粘附于傷口的材料,以免傷口愈合時附着在皮膚上。

避免常見誤區:

不要使用冰塊直接敷在傷口上,因為極端的冷度可能造成凍傷。

避免使用家庭偏方,如塗抹牙膏、黃油或雞蛋清等,這些做法沒有科學依據,反而可能導緻傷口感染。

及時就醫:

如果燙傷面積較大,傷口深度較深,或者傷口在特殊部位(如面部、關節處),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在等待救護車期間,繼續使用涼水冷卻傷口,并保持傷者安靜與舒适。

孩子被燙傷大哭,媽媽隻知道“呼呼”,多少家長錯過了黃金2分鐘

燙傷急救的迷思——您可能正在無意中加重傷害

在處理燙傷時,許多家長會本能地采取一些傳統的“家庭療法”,然而,這些方法往往不僅無助于傷口恢複,反而可能加劇傷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燙傷急救誤區,以及科學的解釋為何這些做法應當避免。

誤區一:使用冰塊或冷凍物品直接冷卻傷口

許多人認為立即使用冰塊冷卻可以減輕燙傷的疼痛。然而,直接将冰塊或過冷的物體貼在燙傷處,可能導緻傷口受到凍傷,延緩愈合過程。

正确做法:應該使用流動的涼水沖洗傷口15至20分鐘,以減輕熱傷害并緩解疼痛。

誤區二:塗抹牙膏、雞蛋清或黃油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區。這些物質不能為傷口提供适當的治療,反而可能引入細菌,增加感染風險。

正确做法:保持傷口清潔,使用無菌敷料輕輕包紮,防止感染。

誤區三:用嘴“呼呼”吹氣

人的口腔内含有大量細菌。用嘴對傷口吹氣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将細菌傳播到傷口上。

正确做法:避免用嘴直接接觸傷口,采取适當的冷卻和包紮措施。

誤區四:立即塗抹抗生素藥膏

在沒有專業醫療指導的情況下随意使用抗生素藥膏,可能導緻藥物過敏或不适應症狀。

正确做法:如傷口較深或有感染迹象,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指導使用抗生素。

誤區五:包紮過緊或使用有色布料

過緊的包紮會妨礙血液循環,有色布料的染料可能對傷口有刺激作用。

正确做法:使用透氣、無菌的敷料輕輕包紮傷口,保證血液循環。

孩子被燙傷大哭,媽媽隻知道“呼呼”,多少家長錯過了黃金2分鐘

燙傷急救:關鍵步驟,正确行動

當孩子不慎遭受燙傷時,每一秒都至關重要。正确的處理不僅可以緩解痛苦,還能促進傷口更好地恢複。以下是燙傷處理的關鍵步驟,每一步都基于醫學原理和實踐經驗,旨在為家長提供清晰、實用的指導。

立即冷卻傷口:

第一步是迅速且溫和地用流動的涼水清洗燙傷部位,持續時間建議為10-15分鐘。這不僅可以減輕疼痛,還有助于降低傷口溫度,減少皮膚的進一步損傷。

輕柔清潔并評估傷勢:

在冷卻後,輕輕清潔燙傷處,避免使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清潔劑。同時,判斷傷勢的嚴重程度。若燙傷面積較大或傷勢嚴重,應立即就醫。

覆寫傷口:

使用幹淨、無菌的敷料輕輕覆寫傷口。這一步驟可以保護傷口免受細菌感染,同時減少空氣接觸所引起的疼痛。

避免常見誤區:

不要使用冰敷,因為過度冷卻可能導緻組織損傷。同樣,避免使用蛋清、牙膏等家庭療法,這些方法可能導緻傷口感染。

孩子被燙傷大哭,媽媽隻知道“呼呼”,多少家長錯過了黃金2分鐘

觀察與後續護理:

在處理後,密切觀察傷口的恢複情況。若有紅腫、流膿等感染迹象,應及時就醫。

保持傷口幹燥清潔,并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後續護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