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作者:千金不及冰淇淋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1981年8月24日,一個平凡的夏日,一架從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往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安-24客機劃破了蘇聯東部的天空。

在5200米的高空中,一場不可思議的災難正在悄然醞釀。這架客機,載着26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正按計劃在雲層間穿行。

然而,就在這一天,它們的命運與一架執行任務的圖-16K轟炸機不幸交織在一起。兩架飛機在空中發生了劇烈的碰撞,随之展開了一幕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在這起災難性的空難中,37人的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悲痛的下午。然而,在這場大型空難中,發生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奇迹。一名20歲的女學生,拉裡薩·薩維茨卡娅,從5200米的高空中墜落,卻奇迹般地存活下來。

這位年輕的女乘客,如何在這場毀滅性的空難中幸存?她的求生之路又是怎樣一段艱難曲折的旅程?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空中悲劇的緣起:符拉迪沃斯托克上空的相撞

1981年8月24日,這一天注定将被載入蘇聯民航史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上空,一場罕見且毀滅性的空中悲劇正在上演。

當天,一架圖-16K轟炸機在執行例行的軍事任務,它是那天飛越此區域的衆多軍用飛機之一。同時,一架安-24客機正從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往布拉戈維申斯克,無人知曉這将是它的最後一次航程。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在5200米的高空中,兩架飛機的航迹恰巧重合。安-24客機的機長和副駕駛在駕駛艙内,按照計劃航線進行飛行。

與此同時,圖-16K的飛行員也在執行他們的任務,對于這一高度上可能出現的民用飛機,他們并未有充分的警覺。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在蘇聯的航空體系中,軍用航線與民用航線的協調一直是一個複雜且棘手的問題。尤其在那個時代,無線電探測器的使用并不普遍,這一技術缺失在當天的空難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軍用航線的排程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監控和指導軍用飛機的航線。但在那天,由于未使用無線電探測器,他們失去了發現安-24客機的機會,也未能及時通知圖-16K的飛行員。這種溝通上的疏忽,加上技術上的不足,為這場悲劇埋下了伏筆。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空難現場:毀滅性的撞擊

1981年8月24日下午3點21分,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空中,一場慘烈的空難正在上演。一架圖-16K轟炸機與一架安-24客機在5200米的高空中發生了劇烈的碰撞。這一刻,兩架飛機的命運緊密交織在一起,共同步入了悲劇的深淵。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安-24客機的機身和機翼在碰撞的瞬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飛機的螺旋槳在劇烈的撞擊中像利刃一般,切割穿過了圖-16K轟炸機的機身。

這起空中相撞的力量之大,使得兩架飛機幾乎在接觸的瞬間就開始解體。飛機的每一部分都像被巨大力量撕裂的紙片一般,在空中散落。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碎片随着巨大的動能向下墜落,帶着沉重的金屬聲響,一片片落入下方的針葉林中。森林被這突如其來的異物破壞,樹枝斷裂,樹葉飄散,整個場景充滿了混亂與震撼。兩架飛機的殘骸,一部分埋入了軟土之中,另一部分則懸挂在樹枝上,或是四處散落。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這起災難性的空難共造成了37人的死亡。在安-24客機上,5名機組人員和26名乘客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下午。圖-16K轟炸機的6名機組人員也未能幸免于難。遍布在森林中的殘骸和遺體,是這場悲劇最直接的見證。

然而,在這場大型空難中,出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奇迹——一位20歲的女學生拉裡薩·薩維茨卡娅奇迹般地存活了下來。她的生命,像是在絕望中點燃的一束脆弱而堅強的光。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幸存者的故事:拉裡薩的奇迹

經過了約八分鐘驚心動魄的自由落體,拉裡薩·薩維茨卡娅所在的飛機碎片最終降落在一片柔軟的白桦樹上。

這種意外的“柔和”着陸,相較于直接墜地或落在堅硬的冷杉樹上,無疑減輕了沖擊力,但這并不意味着拉裡薩能夠完全避免傷害。

碎片在白桦樹枝上撞擊、摩擦,終于停止下來,拉裡薩被困在了樹木和飛機殘骸的交織之中。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她的身體遭受了極為嚴重的創傷。脊椎在撞擊中受到了沖擊,肋骨、手臂以及腿骨出現了多處骨折。此外,腦震蕩和牙齒的脫落使她的狀況更加糟糕。身體各處的疼痛幾乎讓她難以忍受,每一個微小的動作都伴随着劇烈的痛苦。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盡管如此,拉裡薩并沒有放棄求生的希望。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她竭力保持意識清醒。由于嚴重的撞擊和随後的疼痛,她開始出現幻覺,幻覺中她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景象,這些可能是由于腦震蕩所引起的一種自然反應。

她所處的位置,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天地。周圍是被破壞的樹木和散落的飛機碎片,空氣中彌漫着汽油和燃燒的塑膠的味道。她能感受到自己身體上的每一個傷口,但她知道,她必須設法求生,盡管這看起來幾乎不可能。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拉裡薩嘗試移動身體,盡管每一次移動都伴随着劇痛。她努力從纏繞在身體周圍的金屬殘骸中解脫出來,但由于傷勢過重,她的行動極為緩慢和艱難。她的手和腳嘗試抓住周圍的物體,試圖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在無數次嘗試後,她終于勉強能夠保持坐立。

傷痛和虛弱讓她極度疲憊,但她知道不能就此放棄。她開始觀察周圍的環境,尋找可能的求救信号或是可以用來保護自己的物品。她的目光在四處遊移,希望能找到一些可以幫助自己的東西。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求生之路:艱難的自救

在那片荒涼而又寂靜的針葉林中,受傷的拉裡薩·薩維茨卡娅孤獨地掙紮着求生。她的四周是被撞擊破碎的飛機碎片和散落的樹枝。

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她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來生存。雖然她的身體狀況極差,但她并沒有放棄希望。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拉裡薩嘗試利用周圍的物品來提供必要的遮蔽和保暖。她努力地拖動一塊輕薄的飛機機身碎片,将其作為遮蔽物來抵擋夜晚的寒風和白天的陽光。這塊碎片雖然不能完全阻擋外界的惡劣條件,但至少為她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保護。

随着夜幕的降臨,氣溫開始下降。為了保持體溫,拉裡薩從飛機座椅上扯下了布料,将其緊緊地裹在身上。

這些布料雖然破舊,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顯得異常珍貴。每一次動作,都伴随着她身體上傷口的劇痛,但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忍受這一切。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在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裡,拉裡薩聽到了遠處傳來的動物聲響。有一次,她甚至聽到了可能是熊的咆哮聲。這些聲音在寂靜的森林中顯得格外駭人聽聞,但她沒有選擇,隻能盡力忍受着恐懼和疼痛。

白天,拉裡薩努力在林中移動,尋找水源。她找到了一個附近的水坑,并依靠這裡的水維持生命。由于大部分牙齒在事故中脫落,即使是在林中找到的漿果,她也幾乎無法咀嚼。是以,她的主要生存方式就是喝水和盡量保持體力。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拉裡薩一直處于極端的生存環境中。白天,她要面對刺眼的陽光和飛蟲的叮咬;夜晚,則要忍受寒冷和未知的恐懼。

每一分鐘都充滿了挑戰,但她并沒有放棄。她用盡自己所有的力量和意志,試圖保持清醒,等待着可能出現的救援。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她的堅持并非沒有回報。兩天後,救援隊終于在茂密的林中找到了她。當救援人員發現她時,她已經虛弱到幾乎不能說話,但她的眼神中仍然閃爍着生命的光芒。救援人員立即為她提供了緊急醫療救助,并将她從這片森林中帶了出去。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幸存後的生活:蘇聯時期的補償與挑戰

拉裡薩·薩維茨卡娅的康複之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在被救援隊找到并送往醫院後,她開始了漫長且痛苦的治療過程。

她的身體遭受了多處嚴重傷害,包括脊椎損傷、多處骨折、腦震蕩,以及牙齒脫落。在醫院裡,醫生和護士們為她進行了緊急的手術和治療,盡力讓她的傷勢得到恢複。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然而,拉裡薩的恢複過程遠非一帆風順。她需要經曆漫長的實體治療來重建她的肌肉力量,同時還要适應由于傷痛和手術所帶來的身體變化。每天,她都要忍受着劇烈的疼痛,同時也要面對恢複過程中的無數挑戰。

在康複的過程中,拉裡薩申請了殘障人士撫恤金,希望能得到一些經濟上的支援。她的傷勢嚴重,按理說完全符合申請條件。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蘇聯相關委員會對她的申請進行了審查,認為她的傷勢不足以符合領取殘障人士撫恤金的條件。這一決定對她來說無疑是又一次打擊,最終,她僅獲得了75盧布的補償,這一數額遠遠低于她所承受的痛苦和損失。

這種微薄的補償在當時的蘇聯經濟體系中顯得尤為微不足道,特别是當考慮到蘇聯當時的平均月工資約為178盧布時。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這樣的補償無法滿足她在醫療和生活上的需要,更不用說她在精神和情感上所遭受的巨大創傷。

在經曆了這一系列的挑戰後,拉裡薩決定離開布拉戈維申斯克,搬到了莫斯科。對她來說,布拉戈維申斯克充滿了與丈夫相關的回憶,而這些回憶在災難之後變得難以承受。

她的這次搬遷,既是為了逃離那些痛苦的回憶,也是為了在莫斯科這個更大的城市中尋找新的生活和開始。

5200米高空墜落大難不死!1981年一位蘇聯20歲女乘客的奇迹人生

莫斯科的生活對拉裡薩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她在那裡繼續她的康複過程,同時也試圖重建她的生活。盡管面臨許多困難,但她從未放棄。她堅信“飛彈永遠不會在一個地方兩次落下”的說法,這讓她逐漸克服了對飛行的恐懼。

參考資料:《5200米高空的奇迹:拉裡薩·薩維茨卡娅的生存故事》